浅析当前中国财政政策
“浅析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浅析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浅析当前中国财政政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财政政策
篇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一、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内涵
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旨在复苏经济,降低失业率,解决社会需求不足;二是紧缩性财政政策,旨在抑制社会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三是介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中性财政政策,不干扰市场机制的作用,多在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又存在结构性矛盾的条件下实行,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货币政策也可分为三类:一是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通货膨胀情况下,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信贷规模等方式来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政策;二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时采取降低
财政政策案例
财政政策案例
案例1
罗斯福“新政”
--于危难之中挽救美国的财政政策
一、 本案例服务的教学内容
本案例服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财政政策的概念和构成要素。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是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涉主义”两大基本思想交替兴衰的演变中发展而来的。国家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可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高效率使用资源以及公平合理分配收入的目的。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中运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以看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的实践开端。
二、 案例内容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但是,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
中国财政政策2006-2011年
中国财政政策2006-2011鲍绍君 赵咏茵 郭梦含 陈少帆 李艺晶 林 立
2006年财政政策经济状况 政策改革 政策特点
2006年是个特别的年份,十一五的计划的开始年, 也是继05年起实行稳健财政政策的第二个年头。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增长 10.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 速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幅都比较小。国际收支延续 “双顺差”的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亿美元,资 本和金融项日顺差100亿美元。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 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亿美元。
2006年经济状况
1.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 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金 财工程建设等方面继续扩展和深化; 3.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问题和积极加 强政府废水收入管理,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 有资产管理; 4.税收方面除积极运用多种扶持。2006年政策改革
1.财政支农的力度加大
2006年政策特点
2.科技投入资金规模加大,鼓励自主创新
2006年政策特点
3.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加大
2006年政策特点
2007年财政政策方针:继续实行稳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
世界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持续着200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经济依然处在震荡期,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在财政减收和财政支出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新积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案:积极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各领域全面、协调、快速推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着力激活资本市场,并根
第7 (期总第 38 0期)20年 7月 09
财经问题研究Re e r h o i a ca n o o c Is e s a c n F n n ila d Ec n mi s u s
N m e 7 (eel ea N.0 ) ubr Gnr rl o38 a S iJl,2 0 u y 09
理论研究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取向闫坤,张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 10 4 ) 0 12
摘
要:世界经济在 20 09年第一季度仍然持续着 20 0 8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中国经济依然处在震
荡期,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但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多。在财政减收和财政支出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本文以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为基础,提出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新
积极财政政策的搭配方
财政政策有效性
财政政策有效性
一、凯恩斯主义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者非常喜欢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他们认为,对总需求的调控,财政政策比之货币政策更有效,财政政策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用来变动总需求,以对付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也可以被用来微调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的较大的波动。财政政策的措施十分简单明了,如果经济正处于严重的萧条时期,财政政策就采取“减收增支”的办法,减收就是减税,增支就是增加政府开支和增加社会福利的办法。
减税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会使漏出减少,注入增加,会很快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涉及到政府预算的制订和实施,由于时间间隔较短,效应也就较显著。在西方国家,减税,主要是减个人所得税,既减少漏出,又对个人的劳动和投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增加支出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是直接扩大总需求。但是,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究竟会使总需求增加多少,最终使GDP增加多少,很难作出估计。如果人们把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部分钱用于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并且边际进口倾向较高的话,则总需求的扩大就不会很大了。
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对总需求的扩大作用甚小。增加政府支出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政府支出可直接作用于
财政政策有效性
财政政策有效性
一、凯恩斯主义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者非常喜欢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他们认为,对总需求的调控,财政政策比之货币政策更有效,财政政策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用来变动总需求,以对付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也可以被用来微调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的较大的波动。财政政策的措施十分简单明了,如果经济正处于严重的萧条时期,财政政策就采取“减收增支”的办法,减收就是减税,增支就是增加政府开支和增加社会福利的办法。
减税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会使漏出减少,注入增加,会很快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涉及到政府预算的制订和实施,由于时间间隔较短,效应也就较显著。在西方国家,减税,主要是减个人所得税,既减少漏出,又对个人的劳动和投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增加支出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是直接扩大总需求。但是,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究竟会使总需求增加多少,最终使GDP增加多少,很难作出估计。如果人们把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部分钱用于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并且边际进口倾向较高的话,则总需求的扩大就不会很大了。
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对总需求的扩大作用甚小。增加政府支出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政府支出可直接作用于
财政政策有效性
财政政策有效性
一、凯恩斯主义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者非常喜欢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他们认为,对总需求的调控,财政政策比之货币政策更有效,财政政策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用来变动总需求,以对付严重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也可以被用来微调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的较大的波动。财政政策的措施十分简单明了,如果经济正处于严重的萧条时期,财政政策就采取“减收增支”的办法,减收就是减税,增支就是增加政府开支和增加社会福利的办法。
减税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会使漏出减少,注入增加,会很快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涉及到政府预算的制订和实施,由于时间间隔较短,效应也就较显著。在西方国家,减税,主要是减个人所得税,既减少漏出,又对个人的劳动和投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增加支出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是直接扩大总需求。但是,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究竟会使总需求增加多少,最终使GDP增加多少,很难作出估计。如果人们把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部分钱用于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并且边际进口倾向较高的话,则总需求的扩大就不会很大了。
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对总需求的扩大作用甚小。增加政府支出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政府支出可直接作用于
历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6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2004年、2006年2008年。
在前四次宏观调控中,首先,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已经出现的超过11%的“大起”高峰。1978年经济增长率达11.7%,1984年达15.2%,1987、1988年达11.6%和11.3%,1992年达14.2%。其次,当时针对的都是经济的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4个完整周期和一个“半周期”。每次GDP的增长率到达波峰,都伴随着或者可能伴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过热”症状,于是国家采取相应措施为经济降温,因此,1978年以来的三十年里,国家共进行了5次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79年-1981年、1985年-1986年、1988年-1989年、1993年-1995年以及2003年至今。
1977年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增长。1978年中央提出了加快发展的目标,并且强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当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1.7%的高点。迅速增长的基建投资使财政支出大大增加
第1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章将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说明财政 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的效果。
西方经济学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西方经济学
主题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三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问/答
西方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 调节总需求以抑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 宏观经济政策。
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是指国家 财政预算中根据经 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 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西方经济学
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 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 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 ,这称为膨胀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当认为总需求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 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这 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理清二者理论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明确二者调节经济运行的基本目标,协调裕兴才能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政策的基本内容;
3.分析比较时既要分析比较二者对经济运行相同作用,也要分析比较不同作用。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内容后做本次作业(约第十五周左右)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
2.政策工具;
3.财政乘数与货币乘数;
4. 结合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描述调控的效果;
5.二者的协调运行。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得措施。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和国债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就业
2、物价稳定(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3、经济增长
4、公平分配
5、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的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
财政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