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多天线技术包括mimo分集技术以及波束赋形
“lte多天线技术包括mimo分集技术以及波束赋形”相关的资料有哪些?“lte多天线技术包括mimo分集技术以及波束赋形”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lte多天线技术包括mimo分集技术以及波束赋形”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LTE多天线技术
个人也是学习中,算不上高手,说下我的理解:
1、最早的多天线技术出现在接收端多天线接收,由于在接收端有多天线,可以形成多条接收通道,从而可以对抗无线信道的深度衰落,显然嘛:多条接收通道同时处于深度衰落的可能性肯定是小于单条接收通道处于深度衰落的可能性,这样就能改善传输质量,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这种技术又叫“收分集”技术,可以应用在基站或手机侧,而且显然由于不涉及到互操作,所以也不用标准化。从而最先在无线系统中使用。因为不用标准化,所以在LTE中我们就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
2、“收分集”技术的应用又给了人们启发:如果手机接收端部署多天线,显然对手机的成本和复杂度是有提高的。能否把多天线部署在发射端来提高接收端的信道可靠性呢?这样一来:手机只用单个天线,复杂度和成本都在基站一侧,由系统侧承担,岂不乐哉?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如果发射端单纯的用多天线发射相同的数据流,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干扰的,不但起不了分集的作用,而且可能会相互抵消! 要多天线发射起到提供增益,而不相互打架,就需要特别的信号处理技术。 (以下都两天线发射为例,H表示复数的共轭,exp()表示一个复数,) 牛人1: Alamouti 天线1发射{x1, x2, .......} 天线
LTE多天线技术
个人也是学习中,算不上高手,说下我的理解:
1、最早的多天线技术出现在接收端多天线接收,由于在接收端有多天线,可以形成多条接收通道,从而可以对抗无线信道的深度衰落,显然嘛:多条接收通道同时处于深度衰落的可能性肯定是小于单条接收通道处于深度衰落的可能性,这样就能改善传输质量,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这种技术又叫“收分集”技术,可以应用在基站或手机侧,而且显然由于不涉及到互操作,所以也不用标准化。从而最先在无线系统中使用。因为不用标准化,所以在LTE中我们就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
2、“收分集”技术的应用又给了人们启发:如果手机接收端部署多天线,显然对手机的成本和复杂度是有提高的。能否把多天线部署在发射端来提高接收端的信道可靠性呢?这样一来:手机只用单个天线,复杂度和成本都在基站一侧,由系统侧承担,岂不乐哉?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如果发射端单纯的用多天线发射相同的数据流,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干扰的,不但起不了分集的作用,而且可能会相互抵消! 要多天线发射起到提供增益,而不相互打架,就需要特别的信号处理技术。 (以下都两天线发射为例,H表示复数的共轭,exp()表示一个复数,) 牛人1: Alamouti 天线1发射{x1, x2, .......} 天线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070208031
LTE系统中MIMO预编码技术研究
姓名:周明 指导老师:胡浪涛
摘要:LTE是3G的演进,是3G到4G技术的一个过渡,在LTE协议中,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口技术,并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演进的唯一标准。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然后对MIMO系统的预编码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仿真了不同反馈比特数下的迫零预编码算法,探讨了单用户的预编码技术与多用户的预编码技术。
关键词: LTE,MIMO,OFDM,预编码
引言
长期演进LTE项目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长期演进,要求提供比3G系统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效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多输入多输出(MIMO)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抑制或消除干扰、提高信道容量、降低接收端复杂度的目的,因此MIMO预编码技术已经成为LTE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编码技术是有效抑制MIMO信道中的多用户干扰方法之一。预编码通过利用信道的状态信息,在发射
LTE天线单双流BF-MIMO及其参数学习总结
TD-LTE网络中的多天线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对多天线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天线分集、波束赋形、空分复用(MIMO)等技术已在3G和LTE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多天线技术简介
根据不同的天线应用方式,常用的多天线技术简述如下。
上述多天线技术给网络带来的增益大致分为:更好的覆盖(如波束赋形)和更高的速率(如空分复用)。 3GPP规范中定义的传输模式
3GPP规范中Rel-9版本中规定了8种传输模式,见下表。其中模式3和4为MIMO技术,且支持模式内(发送分集和MIMO)自适应。模式7、8是单/双流波束赋形。原则上,3GPP对天线数目与所采用的传输模式没有特别的搭配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2天线系统常用模式为模式2、3;而8天线系统常用模式为模式7、8。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天线技术互为补充,应当根据实际信道的变化灵活运用。在TD-LTE系统中,这种发射技术的转换可以通过传输模式(内/间)切换组合实现。
上行目前主流终端芯片设计仍然以单天线发射为主,对eNB多天线接收方式3GPP标准没有明确要求。
2 多天线性能分析
针对以上多天线技术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目前中国市场TD-LTE主要考虑两种天线配置:8天线波束赋形(单流/双流)和2天线MI
LTE天线单双流BF-MIMO及其参数学习总结
TD-LTE网络中的多天线技术
在无线通信领域,对多天线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天线分集、波束赋形、空分复用(MIMO)等技术已在3G和LTE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多天线技术简介
根据不同的天线应用方式,常用的多天线技术简述如下。
上述多天线技术给网络带来的增益大致分为:更好的覆盖(如波束赋形)和更高的速率(如空分复用)。 3GPP规范中定义的传输模式
3GPP规范中Rel-9版本中规定了8种传输模式,见下表。其中模式3和4为MIMO技术,且支持模式内(发送分集和MIMO)自适应。模式7、8是单/双流波束赋形。原则上,3GPP对天线数目与所采用的传输模式没有特别的搭配要求。但在实际应用中2天线系统常用模式为模式2、3;而8天线系统常用模式为模式7、8。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天线技术互为补充,应当根据实际信道的变化灵活运用。在TD-LTE系统中,这种发射技术的转换可以通过传输模式(内/间)切换组合实现。
上行目前主流终端芯片设计仍然以单天线发射为主,对eNB多天线接收方式3GPP标准没有明确要求。
2 多天线性能分析
针对以上多天线技术的特点及适用场景,目前中国市场TD-LTE主要考虑两种天线配置:8天线波束赋形(单流/双流)和2天线MI
MIMO技术杂谈 - 图文
无线通信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发展简直是爆发式的,MIMO(多发多收)技术的出现更是将通信理论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它已经成为当今乃至今后很多年内的主流物理层技术。所以,理解一些MIMO技术的思想,对于理解通信收发原理,乃至通信系统设计,都是很有帮助的。笔者不才,通信小兵一名,冒昧在此布下一贴,愿与大家一同探讨MIMO技术心得。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共同体验到无线通信之美。然而笔者能力有限,若有不足及错误之处,还请广大通信战友指正。
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浅谈分集与复用
的权衡
在无线通信的世界里,分集和复用是两项最基本的技术。提到分集,就不得不说起经典的“罗塞塔”石碑。在这块1799年被世人发现的石碑上,分别用埃及象形文,埃及草书与古希腊文三种文字刻着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诏书。这种记录方式对现代的研究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只要有一种文字能够被识别,诏书的内容就得以保存。在无线通信中,分集的思想与之类似。它把一个数据重复发送多次,以保证接收端能够正确收到。
罗塞塔石碑
分集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传统的单发单收(SingleInput,SingleOutput;SISO)系统中,可以通过时间来实现分集。在多发多收(Mu
MIMO技术百科
MIMO
MIMO属于空间分集
简介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是一项运用于802.11n的核心技术。802.11n是IEEE继802.11b\\a\\g后全新的无线局域网技术,速度可达600Mbps。同时,专有MIMO技术可改进已有802.11a/b/g网络的性能。该技术最早是由Marconi于1908年提出的,它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MIMO还可以包括SIMO(Sing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和MISO(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系统。
概述
MIMO 表示多输入多输出。读/maimo/或/mimo/,通常美国人读前者,英国人读后者,国际上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较多的都读/maimo/。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中被广泛采用,例如IEEE 802.16e (Wimax),长期演进(LTE)。在新一代无线局域网(WLAN)标准中,通常用于 IEEE 802.11n,但也可以用于其他 802.11 技术。MIMO 有时被称作空间
关键技术(二):OFDM MIMO
LTE关键技术 经典
LTE知识点梳理(二):TD-LTE系统关键技术
1.1多址传输方式
多址接入技术(Multiple Access Techniques)是用于基站与多个用户之间通过公共传输媒质建立多条无线信道连接的技术。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多址技术包括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DMA)。
FDMA 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TDMA 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CDMA 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来实现通信的。SDMA 是以不同方位信息实现多址通信。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后 3G 时代主要的一种接入技术。其基本思想是把高速数据流分散到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上传输,从而使单个子载波上的符号速率大大降低,符号持续时间大大加长,对因多径效应产生的时延扩展有较强的
FEKO应用7 - 载体平台多天线布局
FEKO应用7:EMC系列 内容:锥台上收发振子天线的隔离度
一、模型描述
1.1模型描述:
图1:锥台与天线全模型示意图
载体的尺寸:
顶部半径: R1=0.25*lam 底部半径: R2=0.35*lam 高度: L=3*lam 遮挡物的尺寸:
宽度: 0.2*lam 高度: 0.45*lam 厚度: 0.01*lam
遮挡物的起始位置:-pos_start=0.3*lam
1.2计算方法描述:
采用矩量法-MoM
1.3计算参数:
遮挡体在固定位置的时候,收发振子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计算,分别采用S参数法
和功率法;
固定频率下,采用S参数法,通过扫参方法(Grid Search)来分析得到隔离度随遮挡体位置改变的规律曲线。
二、主要流程:
启动CadFEKO,新建一个工程:multi_ants_coupling_on_cone_platform_s21.cfx,在以下的各个操作过程中,可以即时保存做过的任何修正。
2.1:定义变量:
在CadFEKO中左侧的树型浏览器中双击“Variables”节点,依次定义如下变量:
工作频率:freq=100e6 工作波长:lam = c0/freq 天线高度:ant_H=lam/4
天线离锥台
多点波束天线卫星(中英翻译) - 图文
电子信息科学专业英语外文文献及翻译
多点波束卫星天线
09级无线通信一班
冯贺威 20091526109
摘要:ka波段有效载荷在卫星通信的使用中越来越流行。在ka波段中较宽的波段宽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能力。除了使用更多的资源, 更有效地利用可用的资源将成为卫星服务成功发展的关键。现代天线的概念允许一个高频率方案的重复使用, 卫星通信中最稀有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波段频率的加宽。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这种天线的设计和使用。 关键词:多点波束天线 每束单馈 每束多馈 1.介绍
2010年12月, 欧洲前两个ka波段多点波束卫星被发射,分别是阿凡提的Hylas-1和Eutelsat的 Ka-Sat。这两个卫星都是欧洲卫星制造商阿斯特里姆公司制造,完全运行在轨道上。虽然大多数ku波段卫星为广播提供了大范围的覆盖, 但是使用ka波段频率的快速宽带卫星服务有更多的利益。典型的应用是个人通信、高速网络、军事通信和移动通信服务。服务区域已经被多至100个区域覆盖。重叠的高增益点波束支持双向(上行和下行)使用小型终端的宽带服务。这种方法允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