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管理制度”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项目部可控制或可施工影响的环境因素得到充分识别,并对其进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可控制或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
3. 编制依据
3.1 《管理制度汇编》 3.2 《管理手册》
3.3 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项目经理
是本制度的主管领导,负责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技术负责人
是本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并建立项目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4.3 项目部各管理人员
负责施工现场中环境因素的辨识、评价、更新、控制。
5. 管理要求
5.1 环境因素识别内容
项目部对环境因素的识别内容应包括下列两个方面: a. 项目部可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
b. 项目部可以施工影响的,如:项目部工程分包方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项目部的物资供方或其他相关方的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5.1.1 项目部机关环境因素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5.1.2 项目部环境因素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识别。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技术文档
附录: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污染物及噪音排放)评分评价标准
评 价 因 子 评价内容 连续发生或经常发生 每日发生一次 A—发生频率 每月发生一次 每年发生一次 全球性或全国 超出社区 B—环境影响的范围 社区周围 场界内 重大污染(涉及公司以外的污染) 严重(公司内可处理货污染物排放量大) C—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 一般(部门内可处理或污染物排放量小) 轻微(作业者可处理) 极为敏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较关注,影响公司形象 D—相关方关注程度 一般关注,对公司形象稍有影响 不影响公司形象 E—法律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 违规或测定值超标 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 1 / 8
D=2 D=1 E=4 E=3 C=2 C=1 D=4 D=3 B=2 B=1 C=4 C=3 A=2 A=1 B=4 B=3 分值 A=4 A=3 技术文档
遵循情况 测定值等于规定值 测定值优于规定值 不可预防(不可发现) E=2 E=1 F=4 F=3 F=2 F=1 F—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 可行性 难以预防(突发、偶发、难发现) 可发现(可预防),但尚无措施 易发现且有经常性预防措施 说明:当B、C、D、E、F=4时或总分∑=A+B+C+D+E+F≥1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记录
施工期间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记录
编制部门:质安部 编 制 人:高元佳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榆林凯越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0年三月二日1
评价方法说明: A、影响范围:
⑴全球范围5分;⑵周围社区4分;⑶场界内3分; ⑷员工10人内2分;⑸操作者本人1分。 B、影响程度:
⑴环境影响严重5分;⑵环境影响较重3分;⑶环境影响一般1分。 C、发生频次:
⑴经常发生5分;⑵不经常发生3分;⑶偶尔发生1分。 D、持续时间:
⑴持续不间断5分;⑵有明显的间歇3分;⑶影响时间短1分。 E、相关方抱怨:
⑴抱怨很多5分;⑵抱怨较多3分;⑶很少有抱怨1分。 F、可改进程度
⑴加强管理见效5分;⑵改进工艺见效3分;⑶较难节约1分。
当A、B、C、D、E、F任何一项为5分或总分∑=A+B+C+D+E+F≥15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2
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记录
类别:生活及办公
影响 影响 程度b 发生 频次c 持续时间 d 相关方抱怨e 可改进程度f Σ A+b+c+d+e+f
序活动、产品号 或服务 1 2 3 日常生活 4 5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 时态 状态 范围a 是否重要环境因素 是 是 是 是 否 控制措施 电能的消耗 水资源的消耗 生活垃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一、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方法,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根据环境风险等级,严格执行对应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低度风险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会议室、病案室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清洁级,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频率为每天1-2次。
(2)中度风险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卫生级,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并可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清洁剂辅助清洁,频率为每天2次。
(3)高度风险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血液净化中心、口腔科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消毒级,非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并可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清洁剂辅助清洁,频率为每天≥2次;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如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采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频率为每天≥2次。
3、清洁时有序进行,做到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原则。
^
4、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参考仪器说明书进行。
5、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制度
一、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定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方法,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2、根据环境风险等级,严格执行对应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低度风险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会议室、病案室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清洁级,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频率为每天1-2次。
(2)中度风险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卫生级,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并可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清洁剂辅助清洁,频率为每天2次。
(3)高度风险区域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血液净化中心、口腔科等,要求达到环境清洁等级的消毒级,非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采用湿式卫生的方式,并可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清洁剂辅助清洁,频率为每天≥2次;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如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采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频率为每天≥2次。
3、清洁时有序进行,做到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原则。
^
4、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参考仪器说明书进行。
5、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
环境因素识别调查评价表 - 图文
环境因素识别调查评价表
AHCXB02-1
编制单位:安全设备部 编 制 人:王 荣 平 受控状况: 受 控 发 放 号:
正太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二 ○ ○ 七 年 十 月 一 日
环 境 因 素 识 别 调 查 评 价 表
序 号 发生地点/工序 活动/产品/服务 设备进场 设备调试 设备调试 场地平整 场水废弃物 场地排水 临设搭设 工地封闭 废件加工 机油滴漏 加工 预制、加工余料 电钻/砂轮打磨 工业用气体 气割 预制、加工焊接 环 境 因 素 产生粉尘 产生噪声 产生废机油 产生粉尘 产生垃圾 产生废水 产生废弃物 产生废弃物 产生的废弃物 废油的排放 噪音的产生 边角料的处理 影响范围(A)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水土污染 空气污染 2 2 影响 发生 法 规 排放量 总分 资 其 Ⅰ Ⅱ Ⅲ 水 气 声 渣 程度 频率 符合性 的大小 (A+B+ 源 他 级 级 级 (B) (C) (D) (E) C+D+E) √ 1 1 1 1 1 1 1 1 1 3 3 1 1 3 4 4 3 3 3 3 3 5 3 4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评估管理制度
1 、目的为明确本项目施工范围内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控制内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确保安全重要危险因素有效识别和评价,以达到安全第一,
预防环境污染,保护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 XXX。
3、术语和定义
3.1 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3.3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3.4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3.5 事故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精品文章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为所有职工提供一个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确保地调所符合法律法规和大队要求,避免意外事故,实现环境卫生安全的持续健康。2适用范围
地调所所有部门和人员。3职责
3.1地调所管理人员负责识别环境卫生与安全影响因素,并制定公司环境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组织环境卫生安全培训,检查各部门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的执行情况。
3.2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卫生,设备的安全操作。
3.3司机负责车辆的维护保养,降低意外事故。4设备、工程施工、劳动场所安全要求
4.1各种设备、仪器和车辆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4.2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4.3施工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
4.4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
精品文章
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4.5钻机施工场所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由专人负责监督执行;如在烘箱旁放置细沙、灭火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程序(工厂)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一览表
记录号:Q/YHBSB03.1
填表单位:云南建工钢结构有限公司杨林总厂 填表日期:2013年4月20日
序号 分项工程 环境因素 一、评分法 排放数法规社区万元产频率 环境影响 时态 状态 发生影响影响去向 量 符合关注值消耗频率 范围 程度 性 度 量 空气 空气 土地 使用 使用 土地 土地 土地 使用 使用 土地 空间 空间 空间 使用 土地 持续 持续 间断 持续 持续 间断 间断 间断 持续 持续 间断 持续 持续 持续 持续 间断 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 污染土地 能源浪费 能源浪费 污染土地 污染土地 污染土地 资源浪费 资源浪费 污染土地 污染大气 污染大气 污染大气 资源浪费 污染土地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现在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1 1 5 5 5 1 1 1 3 3 1 5 1 3 3 3 1 1 3 1 1 3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