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名词解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名词解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负荷特性指标名词解释
负荷特性指标名词解释
1. 日最大负荷:典型日中记录的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 2. 日平均负荷:日电量除以24;
3. 日负荷率:日平均负荷与日最大负荷的比值;
4. 最小负荷率:指报告期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负荷变动的幅度; 5. 平均负荷率:是指报告期内每日的负荷率相加,除以报告期的日历日数;
6. 年平均日负荷率:一年内12个月各月最大负荷日的平均负荷之和与各月最大负荷之和
的比值;
7. 年平均日最小负荷率:一年内12个月各月最大负荷日的最小负荷之和与各月最大负荷
日之和的比值;
8. 月负荷率:月平均负荷与月最大负荷的比值;
9. 年平均月负荷率:一年内12个月各月平均负荷之和与各月最大负荷之和的比值; 10. 年负荷率:年平均负荷与年最大负荷的比值;
11. 季不均衡系数:全年各月最大负荷的平均值与年最大负荷的比值(也称年不均衡率);
它表示一年内月最大负荷变化的不均衡性
12. 月不均衡系数:指月的平均负荷与该月内最大负荷日平均负荷的比值; 13.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年用电量与年最大负荷的比值; 14. 日峰谷差: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
15. 日峰谷差率: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与日最大负荷的比值; 16. 年最大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编制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作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样、重视学生自我反思等原则设计具体指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评价方式。
3.庭辩式评课法是指改变以往评课中听课者评、授课者听的模式,让授课者在课后解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听课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从而促进听课者和授课者之间交流的一种评课方式。
4.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教学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
5.体态语言评价:是指教师用体态来评价学生,诸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这些发自内心的无声评价在课堂中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6.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过程的过程。
7.发展性学生评价发展性学生评价是旨在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而不只是甄别和评比,注重过程,评价目标、内容、方法多元,在关注共性的基础上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学生在评价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2013—2014
学年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逐渐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几年中,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同时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此,我校推出了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用以规范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一年来的实施情况看,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重教法轻学法等问题。为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创建主体参与型课堂,真正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意识,结合“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的推广使用,我们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主体参与”有如下两个含义:
(1)“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以认识的主体和思维过程的主体来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自学提纲
1、 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001年1月,教育部在华南师大召开正式启动大会,第八次课程就此拉开,2001年9月全国27个省, 38个国家级实验区起始年级(一年级、七年级)展开实验,2002年9月省级实验区500
个县起动实验,占17%。
(1) 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须要求 ① 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 数学的发展 ③ 教育本身的发展
(2) 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制定的,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两部分,分别阐述各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
问题;情感态度。
学段的划分: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7—9年级为第三学段,也即现在的初中阶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分别给出。各学段设置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解读
一、前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1、教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
就广义而言,教材包括教科书、练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使用的教学指导书。从狭义来看教教材只指教科书。 2、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方法。
3、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相关的理解和思考。 4、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他不是那种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思维,而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5、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6、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科学数学:只考虑数学本身的的内容、结构、特点极其理论意义义、应用价值是科学数学。
8、学科数学:在对学生教学时,依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数学学的内容加以处理,即把数学的
是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象,这就是学科数学。
9、重点:广义的重点就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 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建议。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四、课程目标 五、课程内容的创新 六、教学建议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 大众数学。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 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个性
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趣味数学课程纲要
授课时间:一学年 教学对象:四、五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用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自由思维、平等讨论和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根据五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魅力数学课的训练目标。
1、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摆、拼、画等操作手段,进行思考,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侧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侧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尝试发现和灵活的解题的能力。
3、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侧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挖掘隐含在天文、地理、文学方面的数学知识,体现数学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二、课程内容
要使学生学数学、爱数学,一定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魅力数学课的内容要安排很多趣味性强的活动,在动手操作或创设情境中自
主探索,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多种媒体的作用下学中用、用中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课程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1、课程 2、幼儿园课程 3、课程组织 4、相关课程 5、融合课程 6、活动课程 7、显性课程 8、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
1、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是教与学的计划,是学习者的经验,是各种活动。 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3、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
4、相关课程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的关系,但各科目仍保持其原来的独立状态。
5、融合课程是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
6、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力量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
7、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8、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1、课程开发 2、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
1、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