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稿”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稿”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稿”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评课材料201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堂实录及评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预习,你感觉它和我们平时所学的唐诗有什么不同? 生:我感觉这首诗比较长。 师:你注意到了诗歌的篇幅。 生:每一句字数都不同

师:不是每一句的字数都不同,是有一些句子的字数不同。你关注到了句子的长短,很好。唐朝大多数的诗我们知道是五言或七言,这首诗以七言为主,但是还有一些句子不是七言。我们把这样的诗歌体裁称为歌行体。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称为“歌行体”。这种古诗,朗朗上口,体现“歌”的特点;用长短句,有“行”的动感。 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题目里的“歌”,就是一种体裁。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起来。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公元760年,杜甫终于结束了10年客居长安、4年颠沛战乱的生活,来到成都。

师:数年颠沛流离,一朝终有栖身之地。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郊区浣花溪旁盖了几间草房,全家安顿下来。 师:杜甫盖这个房子很不容易,盖房的材料,甚至房子周边的树和竹子,都是写

信求朋友资助的。 屏幕显示,学生齐读:

此时,安史之乱已经持续了六年。

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读准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水,散落在江的对岸。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以“经典美文”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为案例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 盛 博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或许已成为老生常谈,但仍然值得当下语文教师思索,给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以启示。语文是一门丰富深邃的学科,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如此。阅读,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在理解和欣赏上重视个人阅读感受与经验。所以,教师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感悟、品味文章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读中有所悟,学中有所得。基于此,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探寻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成为了我阅读教学中一个主要目标。今年有幸参加了由张岩老师组织的课题《以“经典美文”提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她提出的用四美法(语言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指导学生阅读的构思让我受益匪浅。所以在她的指引下我也开始用四美法指导我的阅读教学。下面我就以自己一节公开课的教学构思为例,谈谈我对四美法运用于诗歌阅读教学的尝试和理解。

我讲课的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它是苏教版九下第四单元中的第六篇课文。这一单元的文章从共同点来看,都反映了本单元的主题“知人论世读经典”,它要求学生能够从课本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优秀课例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教改优秀课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课文内容:(初中语文第五册)

课文分析:

杜甫的诗无疑是通俗平易的,诗的表现技巧对他而言显得无足轻重。他在诗中需要的只是一个雄浑宽广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绵长深厚的对民众的关怀,故他的诗总是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本首诗表现的就是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思。 教学设想:

本诗通俗平易,通过简介杜甫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杜甫、读懂杜甫,从而调动积极性;采用“说读”课型,联系生活,大胆放手,使学生赏析代替教师分析,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首诗的语言,体会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思;背诵这首诗。

2、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3、智能目标:培养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感情。 教法:(说读)讨论法、比较法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直入课题,简介作者,了解作者生平及诗歌特点

杜甫处在一个由盛而哀的急剧变化的时代,战祸不断,先有安史之乱,后有回纥掠夺,吐蕃入侵,还有江南、西蜀等地的军阀叛乱。整个时代动荡不安,人民遭到最深沉的灾难。杜甫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4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教材分析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这课《诗词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能通过学习此诗掌握解诗之法,学生要学习其它四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克己为人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字词(略)②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③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永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④诗歌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

二、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

(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任佩佩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28课的一首诗。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任佩佩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28课的一首诗。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28课的一首诗。

在诵读中感受。 本诗的学习易采取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 进而去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深入理解体味本诗的角度,还是对学 生进行美育熏陶的角度,读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联导入: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2、时代背景简介: 1982 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是我们中华 民族的骄傲。杜甫 43 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战乱——安史之乱。 这是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田园荒 芜,战

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嚎,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 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 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 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作者:王晓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9期

教学目标

1.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为他的个性浪漫洒脱,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诗仙”。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吗?

(因为杜甫的大多数诗歌传达了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人们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杜甫所写的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板书:(放课件,出示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题目。(学生读题目)注意,“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被动句式,表示被动的意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歌”,是古代乐府诗的一种,写法上比较自由灵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杂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二、讲解写作背景

弄清了题目的意思,接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及作业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学案

课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内容备注【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重点字、词、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重点)

⑵能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重点)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平等对话平台和反复

多样朗读的学习方式,引导品味赏析诗的语言、技巧,把握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学习、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美德。培

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做一个合格的现代

中学生。(重、难点)

【课堂学习】

1.自学质疑、检测:通过你自己学过的或查阅、收集到的关于作者杜甫的资料,完成填空。

杜甫,字子美,别号(自称),唐代伟大的诗人,情怀_______,诗风

________,后人尊他为“________”他的诗歌立足于现实,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被人们称为

“”。他和并称“大李杜”。(而“小李杜”是,)1982年,“世界

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他的诗歌以组诗《三吏》(“_____”“_____”“_____”)

和《三别》(“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优秀8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1)【与前后教材知识体系的联系】

学生们在初一已经学习过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杜甫,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初一学过了杜甫的《春望》,对其人其诗有初步的了解。这课《诗词五首》,俱是见景抒情或遇事感怀之作,《茅》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为炽烈、内涵最为深刻的一首。能通过学习此诗掌握解诗之法,学生要学习其它四首诗词也就顺利得多。而且本诗是诗圣杜甫的名篇,千古传诵,学习本诗,学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分认识。学生还能在逐步感受杜甫忧国忧民、克己为人的博大胸襟的过程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2)【本课的知识体系】字词(略)②本诗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③本诗为七言古诗,但诗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骈偶的形式束缚,兼永长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画形象和抒发感情。通过形象的语言呈现鲜明画面,寓情于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值得鉴赏和学习。

④诗歌所具有的深广的社会意义。

二、确定教学目标

1、依据

(1)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9+优质公开课18新编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5
【bwwdw.com - 博文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二、教学设想

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

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2、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3、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5、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师: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战鳌头,被誉为“诗圣”。上次布置了同学们回去预习,查找有关杜甫的作品。生:学生背诵中学语文教材中学过的《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水槛遣心》、《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师:以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