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内容”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药物代谢动力学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 《药理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A
1、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的肠液中,约可吸收 A、1% B、0.1% C、0.01% D、10% E、99%
2、某弱酸性药物pKa=4.4,其在胃液(pH=1.4)中的解离度约为 A、0.5 B、0.1 C、0.01 D、0.001 E、0.0001
3、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的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6 B、5 C、7 D、8 E、9
4、弱酸性药物在pH=5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Ka值约为 A、2 B、3 C、4 D、5 E、6
5、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的特异性 D、只能顺浓度梯度转运 E、转运速度有饱和现象 6、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B、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C、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D、不耗能,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转运速度无饱和现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指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常用数学公式和图解表示。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需要通过各种生物膜。 生物膜基本结构:
液态脂质双分子结构 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 功能蛋白质(载体、酶、受体) 膜孔 转运小分子物质 转运方式
1. 被动转运:不耗能,顺浓度差(高→低)转运。
(1) 简单扩散:称脂溶性扩散,高浓度→低浓度,转运数度取
决膜二侧浓度差、脂溶性、极性、分子量 。
药物属弱酸、弱减性,以离子、非离子型存在,非离子型易转运,解离程度取决药物的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并受pH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
解离方程式 HA ===H+ +A- Ka(解离常数) =〔H+〕〔A-〕/〔HA 〕 (两侧取负对数)
-logKa = - log〔H+〕-- log〔A-〕/〔HA 〕 pKa = pH - log〔A-〕/〔HA 〕 (以指数表示)
10 pH - pKa = A-(离子型)/HA(非离子型) 当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动物)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临床前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日的在于了解新药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其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蛋白结合等。根据数学模型,求算重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二、动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必须采用成年、健康动物。常用动物为大鼠、小鼠、免、豚鼠、狗等。首选动物与性别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动物进实验室应饲养3—5天再开始实验。给药途径要选择拟在临床上用的途径(如有特殊情况加以说明)。
三、药物在生物样品中的分离与测定
要建立一个灵敏、特异、重现性好的测定方法。 (一)灵敏度:
一般以ng(或ug)/ml(g)生物样品表示。 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浓度。 (二)特异性:
必须证明所测药物为原形药或其代谢产物。 (三)重现性:
用cv%表示药物加入生物样品中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在实际所用标准曲线(至少四个浓度)范围内,日内变异系数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四)标准曲线及回收率: 1.要指明药物的化学纯度。
2.要进行药物在血、尿、粪、胆汁及组织匀浆等中的标准曲线,每条标准曲线在应用浓度范围内,最少包含四个药物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动物)
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临床前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日的在于了解新药在动物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其内容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蛋白结合等。根据数学模型,求算重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二、动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必须采用成年、健康动物。常用动物为大鼠、小鼠、免、豚鼠、狗等。首选动物与性别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尽量在清醒状态下进行。动物进实验室应饲养3—5天再开始实验。给药途径要选择拟在临床上用的途径(如有特殊情况加以说明)。
三、药物在生物样品中的分离与测定
要建立一个灵敏、特异、重现性好的测定方法。 (一)灵敏度:
一般以ng(或ug)/ml(g)生物样品表示。 度,或能检测出Cmax的1/10浓度。 (二)特异性:
必须证明所测药物为原形药或其代谢产物。 (三)重现性:
用cv%表示药物加入生物样品中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在实际所用标准曲线(至少四个浓度)范围内,日内变异系数争取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四)标准曲线及回收率: 1.要指明药物的化学纯度。
2.要进行药物在血、尿、粪、胆汁及组织匀浆等中的标准曲线,每条标准曲线在应用浓度范围内,最少包含四个药物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 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 2. 吸收Absorption;
3.首关消除(首过效应)First pass elimination; 4. 分布Distribution; 5.半衰期Half time;
6.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8.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9.代谢Metabolism;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 ) A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B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 单胺氧化酶 D 辅酶II E 水解酶
2.pKa值是指 ( )
A 药物90%解离时的pH值 B 药物99%解离时的pH值 C 药物50%解离时的pH值 D 药物不解离时的pH值 E 药物全部解离时的pH值
3.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使 ( ) A 药物作用增强 B 药物代谢加快 C 药物转运加快 D 药物排泄加快 E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4.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 (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 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 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
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
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
小白鼠8只,18~22g
【药品】
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器材】
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
【方法与步骤】
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记录给药时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A1型题
1.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
A.口服给药 B.舌下给药 C.直肠给药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2.弱酸性药物在胃中( )
A.不吸收 B.大量吸收 C.少量吸收 D.全部吸收 E.以上不对
3.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 A.给药途径 B.药物的药理活性 C.剂型 D.药物的分布 E.吸收环境
4.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 解离↑、再吸收↓、排出↑ E. 解离↑、再吸收↓、排出↓ 5 .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 )
A. 药物作用发生的快慢 B.药物的药理活性 C.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D. 药物的分布 E.药物的代谢
6.当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恒量给药时,经给药几次血中浓度可达到坪值(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7.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用药剂量应为成人的( ) A.1/2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A1型题
1.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
A.口服给药 B.舌下给药 C.直肠给药 D.肌内注射 E.皮下注射 2.弱酸性药物在胃中( )
A.不吸收 B.大量吸收 C.少量吸收 D.全部吸收 E.以上不对
3.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不包括( ) A.给药途径 B.药物的药理活性 C.剂型 D.药物的分布 E.吸收环境
4.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 解离↑、再吸收↓、排出↑ E. 解离↑、再吸收↓、排出↓ 5 .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 )
A. 药物作用发生的快慢 B.药物的药理活性 C. 药物作用持续时间 D. 药物的分布 E.药物的代谢
6.当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恒量给药时,经给药几次血中浓度可达到坪值(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7.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用药剂量应为成人的( ) A.1/2
药物动力学复习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剂型因素
1)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2) 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3) 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和溶液剂等。
4) 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5)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 6) 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贮存条件 2 生物因素
1) 种属差异:如鼠、兔、狗和人的差异 2) 种族差异:如不同人种的差异
3) 性别差异:如动物的雌雄与人的性别差异
4) 年龄差异: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年人等生理功能的差异 5) 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遗传因素:酶的活性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生物膜性质
1.膜的流动性 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 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3.膜结构的半透性 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
药物代谢动力学 考研及研究生必修复习资料整理
第二章 药物体内转运
(一)药物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1)在体回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2)肠外翻囊法:该方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Caco-2(Cancer colon)细胞模型:优点:①可作为研究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工具;②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可以同时研究药物对黏膜的毒性;④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⑤重现性好。缺点: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都有影响。 (4)整体动物实验法:灌胃,口服后与静注相比。 (二)常用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血浆蛋白结合率?[PD][D]?[PD]?100%
(1) 平衡透析法equilibrium dialysis 原理:平衡透析法是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药物可以透过,将血浆蛋白置于一隔室内,平衡时两室游离药物浓度相等,可计算相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注意事项 ①药物与膜发生结合。药物与膜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当结合程度高时,会给出不正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更换其他类型半透膜或改用其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