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错题分析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错题分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错题分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错题分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练习题
姓名: 成绩: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在这一单元, 我学得特别开心,每天都在动手,量呀、比呀、画呀??和同学们合作的也非常好。你的收获
也不小吧,来,让我们一起汇报一下吧!
火眼睛睛。我最棒! 一、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二、量一量,写一写。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三、估一估,填一填。 大约( ) 长。 大约( ) 长。 大约( ) 长。 大约( ) 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1、看图:纸条长( 7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
一共有( )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 3 6
+ 3 6 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7、53+28+16= 5 3
+ 2 8 8 1
2 8
+ 1 6 4 4
错因分析:少数
二年级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数学前测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刘店镇七贤小学 师向飞
二年级主要学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从测试看发现部分学生在脱式时出现运算顺序不对造成计算错误,还有个别学生计算不过关造成失分(如:加减法退位、进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使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高计算能力。本次测试共有50名学生参加,90分的有16人
知识性错误
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 2、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掌握不好
错例
错误分析:算理不清 3、对运算顺序的模糊。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模糊 对策:
1、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字迹端正,按格式书写,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2、关注学生的错
二年级数学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二年级数学前测计算错题分析及对策
刘店镇七贤小学 师向飞
二年级主要学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从测试看发现部分学生在脱式时出现运算顺序不对造成计算错误,还有个别学生计算不过关造成失分(如:加减法退位、进位),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使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提高计算能力。本次测试共有50名学生参加,90分的有16人
知识性错误
1、对数学概念掌握得不好。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 2、学生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掌握不好
错例
错误分析:算理不清 3、对运算顺序的模糊。
错误分析:本题是因为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模糊 对策:
1、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字迹端正,按格式书写,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2、关注学生的错
二年级数学上册错题集及分析
1、看图:纸条长( 7 )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 )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
一共有( )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 3 6
+ 3 6 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5、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6、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7、53+28+16= 5 3
+ 2 8 8 1
2 8
+ 1 6 4 4
错因分析:少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试卷
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试卷 澄迈永发中心学校排坡小学 梁进琦 一、填空 (每空2分 共40分)
1、1米=( )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 可以用( )做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 )做单位
3、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高40( ) 厚约5( ) 高1( )22( )4、量比较短的物体 通常用( )作单位
5、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 6、量一个物体时
米尺的( )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7、三角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正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8、你的尺子上
从0到1是( )厘米 从0到8是( )厘米 从6到13是( )厘米
二、正确的在( )里画√ 错误的在( )里画× (每题1分 共4分 )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 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 )
高70( ) 2、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数学长度单位教案
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进一步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的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进一步认识钟表,了解钟表内一大格表示的时间意义。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
二年级数学易错题整理一
二上期末 错题整理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1.
2.
3.
4.
5.
6. 4×3+4=4×( )=( )
6×6-6=6×( )=( )
7. 找规律填数
1、4、9、( )、( )、( ) 8.
9.
10.
11. 列式计算。
(1)5和5相加,和是多少?
(2)5个4相加,和是多少?
(3)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4)3和3相乘,积是多少?
(5)两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6)4与7相加的和是多少
12.
13.
14. 找规律填数。
(1)10,13,16,19,( ),( ),( )
(2)18,27,36,45,( ),( ),( )
15. 小丽从教室到60米外的操场,走了20米,发现忘记拿手帕。她立即返回教室,拿了手帕再去操场。小丽去操场一共走了多少米? 16.
(1) 3个4相加,和是多少?
(2) 3和4相加,和是多少?
(3) 3和
二年级数学青岛版易错题
一、填空
1、△÷8=3……□, □最大是( ) 2、△÷□=6……5,□里最小是( ) 3、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正方形有( )条边,( )相等
4、849最高位上的数是( ),表示( )个( )。
5、在5252中,左边的“5”在( )位上,表示( ),右边的“5”在( )位上,表示( )。
6、计算万以内数的减法要注意( )对齐。
7、用差加( )等于被减数,可以验算( )法计算。
最大填几
517-456<400-( )
3×8>19-( ) 430+( )<734
二、判断题
1、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
2、用千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一定比用米作单位的物体的长度要长。( ) 3、把36个饺子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一定是放9个。( ) 4、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左数第一位读起和写起( )
5、从左边起,第四位是千位( ) 三、解决问题
1、一共有28粒糖,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