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跟踪检测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极限 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数学教案 (选修Ⅱ)第2章极限(第6课时)

第 1页(共5页) 课 题:2.3函数的极限(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并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

2.已知函数的左、右极限,会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左右极限.

3.理解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与左右极限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对“0x x ≠时,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的概念”的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x 趋向于∞即x →∞时函数f (x )的极限.当x 趋向于∞时,函数f (x )的值就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我们可以把∞看成数轴上的一个特殊的点.那么如果对于数轴上的一般的点x 0,当x 趋向于x 0时,函数f (x )的值是否会趋近于某个常数a 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n a

对数与对数运算习题(有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1 第二课时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对数与对数运算习题(有答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2.2.1 第二课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配套随堂联系或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2 对数函数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二课时 对数运算

测试题

知识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1、log35-log345=( ) A.1 B.-1 C.2

D.-2

2、若lgx=lga+2lgb-3lgc,则x=( ) A.a+2b-3c B.ab2c3 C. 2ab3c

D.ab2-c3

3、当a>0,a≠1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M=N,则logaM=logaN; ②若logaM=logaN,则M=N; ③若logaM2=logaN2,则M=N; ④若M=N,则log22aM=logaN. A.①与② B.②与④ C.②

D.①②③④

4、lg(100x)比lgx100

( )

A.200 B.104 C.4

D.110

4 5、已知|lga|=lgb(a>0,b>0),那么( ) A.a=b B.a=b或ab=1 C.a=±b

D.ab=1

6、已知3a 2,那么log38 2log36用a表示是(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七)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跟踪检测(七) Warming Up & Reading — Language Points

Ⅰ.单句语法填空

1.His coach never doubted that he could succeed in setting (set) a new world record. 2.The doctors insisted that the patient was in danger, and that he be operated on immediately.

3.As a painter, he is a success; but as a father, he is a failure. 4.No matter how powerful (power) the enemy seems, we must fight against them to the end.

5.We should tell people the importance (important) of forbidding using plastic bags. 6.We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to wildlife protecti

2019学年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八算法案例苏教版必修1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跟踪检测(八) 算法案例

[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

1.Int??37?5???

=________;Int(-11.2)=________. 答案:7 -12

2.用辗转相除法求85和51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除法的次数为________. 答案:3

3.84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解析:先求84和32的最大公约数. 84=32×2+20, 32=20+12, 20=12+8, 12=8+4, 8=4×2.

故84和32的最大公约数是4.

所以84和32的最小公倍数为84×32÷4=672. 答案:672

4.下列伪代码运行的一个结果是________.

m←2 While Mod(m,4)≠2 or Mod(m,5)≠3 or Mod(m,7)≠3 m←m+1 End While Print m ?m=4x+2,解析:此伪代码的功能是求?

?m=5x+3,

??m=7x+3

的最小正整数,∴m=38. 答案: 38

5.已知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其中的m,n为正整数):

1

(1)这个算法的功能是什么?

(2)当m=286,n=91时,运行的结果是什么?

解:(1)这个算法的功能是用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一)配套课时作业3.4.1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函数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

第课时函数的零点

课时目标.能够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和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及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掌握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和相应的++=(≠)的根的关系

函数图象

判别式Δ>Δ=Δ<

与轴交

点个数

方程的根无解

.函数的零点

一般地,我们把使函数=()的值为的实数称为函数=()的.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的,也就是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交点的.

.方程()=有实数根

?函数=()的图象与轴有

?函数=()有.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的判断方法

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则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

一、填空题

.二次函数=++中,·<,则函数的零点个数是.

.若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为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若()()>,不存在实数∈(,)使得()=;

②若()()<,存在且只存在一个实数∈(,)使得()=;

③若()()>,有可能存在实数∈(,)使得()=;

④若()()<,有可能不存在实数∈(,)使得()=.

.若函数()=+(≠)有一个零点为,那么函数()=-的零点是.

.已知函数=()是偶函数,其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个函数的零点至少有个.

.函数()=零点的个数为.

.已知函数=+++的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课时提升作业(十五) 2.3.3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新教材适用·高中必修数学

课时提升作业(十五)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在圆柱的一个底面上任取一点(该点不在底面圆周上),过该点作另一个底面的垂线,则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相交或平行 【解析】选B.由于这条垂线与圆柱的母线都垂直于底面,所以它们平行. 2.(2015·枣庄高一检测)△ABC所在的平面为α,直线l⊥AB,l⊥AC,直线m⊥BC, m⊥AC,则直线l,m的位置关系是 ( ) A.相交 B.平行 C.异面 D.不确定

【解析】选B.因为直线l⊥AB,l⊥AC,AB∩AC=A,所以l⊥α,同理直线m⊥α.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l∥m.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为A1C1的中点,则直线CE垂直于 ( ) A.AC B.BD C.A1D D.A1A

【解析】选B.如图所示,连接AC,BD,因为BD⊥AC,A1C1∥AC,所以BD⊥A1C1,因为BD⊥A1A,所以BD⊥平面ACC1A1,因为CE?平面ACC1A1,所以BD⊥CE.

4.PA垂直于以A

高中数学必修三课时作业:第一章 章末检测 Word版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如下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结果

=1,y=

)

233D

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

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

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你是我心中的一片彩云

答案:B

5.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 (x )=12+35x -8x 2+79x 3+6x 4+5x 5+3x 6在x =-4时,v 4的值为( )

A .-57

B .220

C .-845

D .3 392

答案:B

解析:V 0=3,V 1=V 0x +5=-7,

V 2=V 1x +6=28+6=34,

V 3=V 2x +79=34×(-4)+79=-57,

V 4=V 3x -8=-57·(-4)-8=220.

6.函数y =????? -1,,(x >0)0,,(x =0)1,,(x <0))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①②③

的填空完全正确的是( )

A .①y =0;②x =0?;③y =1

B .①y =0;②x <0?;③y =1

C .①y =-1;②x >0?;③y =0

D .①y =-1;②x =0?;③y =0

答案:D

解析:显然①处填写y =-1,②处填写x =0?,③处填写y =0,所以选D.

7.下边的程序运行后输出

2019学年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四循环结构新人教B版必修51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时跟踪检测(四) 循环结构

1.按下面的程序框图运行后,所得的值为( )

A.5 C.3

B.4 D.2

解析:选C i为循环次数,循环3次.

2.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y的值为( )

1A. 2C.-1

B.0 D.2

11

解析:选D 由程序框图知y的值依次是2,,-1,2,,-1,…,输出的y值呈现

221

的规律是以2,,-1为一个循环节重复出现,而2 017除以3余1,所以输出的y值是此

2数列的第一个数2,故选D.

3.如图是一算法的程序框图,若此程序运行结果为S=720,则在判断框中应填入关于

k的判断条件是( )

1

A.k≥6 C.k≥8

B.k≥7 D.k≥9

解析:选C S=10×9×8,10≥8,9≥8,8≥8,判断条件为“是”时进入循环体,7≥8判断条件为“否”时跳出循环,输出S,故选C.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

A.3 C.10

B.-6 D.-15

解析:选C 第一次循环:i=1,S=-1,i=2;第二次循环:S=-1+4=3,i=3;第三次循环:S=3-9=-6,i=4;第四次循环:S=-6+16=10,i=5;第五次循环条件不成立,输出S=10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2章-平面向量2.2.2课时作业(含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精品资料 2.2.2 向量的减法

课时目标

1.理解向量减法的法则及其几何意义.2.能运用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正确作出两个向量的差.

向量的减法

(1)定义:若b+x=a,则向量x叫做a与b的差,记为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

(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OA=a,OB=b,则向量a-b=________.如图所示.

(3)几何意义:如果把两个向量的始点放在一起,则这两个向量的差是以减向量的终点为

→→

__________,被减向量的终点为__________的向量.例如:OA-OB=__________.

一、填空题

→→→

1.若OA=a,OB=b,则AB=________.

2.若a与b反向,且|a|=|b|=1,则|a-b|=________.

→→→→

3.化简(AB-CD)-(AC-BD)的结果是________. 4.

→→→→→

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AC与BD交于O点,则BA-BC-OA+OD+DA=________.

5.如图所示,已知O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为a

,b,c,则OD=____________(用a,b,c表示).

→→→

6.在菱形ABCD中,∠DA

高中数学必修二与四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6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数学必修二与四的知识点总结 全面清晰

数学 必修2
1. 立体几何初步
  (约18课时)
  (1)空间几何体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借助长方体模型,在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