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重点笔记

“初一历史重点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一历史重点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重点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上学期历史重点知识归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三、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区:长江流域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生活地区:黄河流域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2、地区:黄河流域

★第三课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

黄帝和炎帝,

人文初祖——黄帝(原因:四发明)

二、尧舜禹的“禅让”

三、夏朝建立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

初一政治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一政治笔记:请将笔记抄在课本上

P29 如何关爱受灾四川同龄人?

答:(1)多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排解不良情绪,重拾生活信心;

(2)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教导他珍爱生命。

P32 评价中学生的行为(自杀、伤人)(回答方法:判断、分析原因、怎样做) 答:(1)中学生的行为是不对的。

(2)因为:①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②这位中学生自杀、伤人的行为是不尊重自己生命和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

(3)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P32列举一个延伸生命价值的例子

答:深圳歌手丛飞,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坚持义演义唱,将筹得的款项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并亲自到贫困山区进行扶贫、慰问。

又如:当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赶赴灾区,冒着生命危险参与抗震救灾。

P26设计环保标语:

答:(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多一棵树,世界就多一片绿色;(3)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P17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快乐是: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上网了解到埃及金字塔是在当时奴隶社会,由成千上万的奴隶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而建筑而成的,这时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P17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英语

初一历史作业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 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 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1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 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

初一历史试卷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一历史题1、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后,于1914年5月炮制了( )

A、《戒严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暂行新刑律》

答案:B

初一历史题2、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D

初一历史题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答案:A

初一历史题4、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护法战争

答案:B

初一历史题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答案:B

初一历史题6、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C、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土地革命总路线

答案:C

初一历史题7、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D

初一历史题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C

初一历史题9、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

第六学习主题

第1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科举制创立的时间和标志,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理解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进步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科举制,认识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古今考试制度,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举考试制度是促进唐朝繁荣的原因之一,认识符合社会发展的考试制度的进步性,从而理解我国当今改革考试制度的正确性;通过了解我国科举制度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科举制的创立及在唐朝的发展

二、难点:唐朝科举制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唐诗一首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登科之后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隋唐朝的科举制的历史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产生的背景:九品中正制已经不适应需要,许多地主知识分子要求参与政权,隋朝统一全国后需要大量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2、科举制正式创立的标志及其产生的作用?科举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

中,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蓝田人 ④山项洞人

A.①② B.②③C. ③④D. ②④

( )2、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年前,生活

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半坡聚落 C.北京人D.河姆渡聚落

( )3、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

中出现最早的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九品中正制

( )4.“烽火戏诸侯”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故事,诸侯们之所以如约前往,主要是因为西周分封

制规定他们必须

A. 接受周天子分给的土地和人民 B. 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C.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从天子作战D. 接受周天子的册封

( )5、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朝、禹 B.夏朝、启 C.商朝、汤 D.商朝、武王

( )6、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缓和阶级矛盾 C.称雄天下的欲望 D.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七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隋炀帝,605开始,历时六年(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

初一下政治笔记整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5.1生命宝贵

1生命世界美丽神奇(生命具有独特性)

生命是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特有的现象,生命是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精彩动人

2生命需要彼此尊重(生命的平等性)

人来来自于大自然,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世界。 3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A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观,养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B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C善待其他的生命

5.2感受青春 1 青春的喜悦

生理,心理产生了变幻 2青春的烦恼 有些苦恼 3珍惜青春

A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 B努力充实自己 C从生活小事做起

5.3 人生多彩 1 探索人生意义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

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应该认真学习,认真○

对待今天的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同时在家庭,学校,社会,要多做有意义的事,多做令人愉快的事 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1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求的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

初一上册科学第4章 物质的特性 课堂笔记和重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一、本章的总体安排

本章首先学习物质三态的相互变化,以及在物态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然后在分子的层面上学习物质的构成,并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物态变化现象。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性。最后通过比较物质的不同特性的差异,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本章教材的特点 1、涉及面较宽 2、突出观察实验 3、注重联系实际

4、注意各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图片、影象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充分利用旁白、讨论、阅读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充分利用教学网、校园网、社区活动来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充分设计好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科学方法

1.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2.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 3.实验检验是探究的中心

4.结果(数据)的分析与归纳,作出判断是探究的关键 5.合作与交流是探究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1.讲授谈话法 2.观察实验法 3.探究讨论法

4.新认知研究性学习法

六.课时安排

第一节

熔化和凝固

1. 教学目标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表现的不同点。 能说出几种典型的晶体和非晶体。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09
【bwwdw.com - 博文网】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