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诗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赏析】
??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
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
【篇一:2013奉贤区语文中考二模试卷和答案】
class=txt>(2013年4月)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是个,完成7----8题(4分)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8、全诗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练习集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字词解释】 1.“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 【其他】 检测一
1.词中“少年”的意思是 。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的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本词主要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人寻味。
检测二
1.词中“识尽”的意思是 。
2.下列对这首词中有关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人斯文习气。
C.“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D.“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检测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阅读答案
【篇一:2013奉贤区语文中考二模试卷和答案】
class=txt>(2013年4月)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空山新雨后, 。《山居秋暝》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二)阅读下面是个,完成7----8题(4分)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8、全诗描绘了 景象,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丑奴儿 练习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中“少年”的意思是 。 2.词中“不识”的意思是 。 3.词中“层楼”的意思是 。 4.词中“强” 的意思是 。 5.词中“识尽”的意思是 。 6.词中描绘年轻人纯真无知的词句是“ , 。” 7.词中写出词人历尽沧桑的词句是“ 。”
8.词中表现词人有苦无处诉的痛苦
丑奴儿 练习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词中“少年”的意思是 。 2.词中“不识”的意思是 。 3.词中“层楼”的意思是 。 4.词中“强” 的意思是 。 5.词中“识尽”的意思是 。 6.词中描绘年轻人纯真无知的词句是“ , 。” 7.词中写出词人历尽沧桑的词句是“ 。”
8.词中表现词人有苦无处诉的痛苦
部编版九上课外诗词四首(二)咸阳城东楼、无题、行香子、丑奴儿
咸阳城东楼
一、作者资料:
许浑,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二、翻译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三、重点记忆 1、“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苍凉伤感的基调。
2、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赏析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角度):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行人莫问当年事,故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篇一:《书湖阴先生壁》
纱帽山小学电子教案模板(语数学科)
学科:语文班级:五(2)执教者:张晓红
篇二:书湖阴先生壁(1)(1)
《书湖阴先生壁》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学会拟人手法,体会借景抒情。
4、体会诗人赞扬湖阴先生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和
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人赞扬湖阴先生勤劳、爱洁净、爱花木和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赞扬湖阴先生勤劳、爱洁净、热爱自然山水的良好品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一、旧知识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吗?(《梅花》、《元日》)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两首诗。有谁能来说说这两首分别描写了什么?(《梅花》描写冬日里,梅花独自绽放,表现出了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元日》描写了热闹、欢乐和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王安石的另一首诗。
二、解诗题
齐读诗题《书湖阴先生壁》,谁来试试给这个题目划分一下节奏呢?读了这个诗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书、壁是什么意思?谁是湖阴先生),哪位小老师可以
丑石
丑石
一.字音我能辨。 1.易错音。
黑黝黝(yǒu yōu) 繁衍(yǎn yán) 陨石(yǔn yùn ) ....2.多音字。
翘 qiáo( ) 省shěng( ) 解xia( )模mó ( ) qiào( ) xǐng ( ) jia( ) mú( ) 二.字形我能认。
衍( ) 捶( ) 槐( )陨( ) 嫌( )
衔( ) 陲( ) 魁( )损( ) 赚( )
街( ) 唾( ) 愧( )勋( ) 歉( ) 三.字义我能解。 1.重点字解释。
小心翼翼.. 细腻. 2.选择重点字正确解释:
顽.
石:( ) A 愚蠢无知 B 固执,不容易变化 C 顽皮,小孩淘气 D 同“玩”
西方美学中审丑的价值
浅析西方美学中审丑的价值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在西方美学观念中,审丑的发展和衍变:“丑”由古典主义时期与美的对立,发展为对美的衬托,直到现代艺术家对丑的重视和直接表现。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学概念中审丑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审丑;美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94-01
一、审丑观念的衍变
在西方美学史上,丑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都被掩盖在对美的单向歌颂和赞美之下。从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审丑”一直作为审美的对立面出现,就像善与恶的对比一样。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是和谐,秩序和理性,在心理上能给人带来愉悦等正面肯定性情感。相反,丑则是混乱,畸形和不和谐,在心理反应上引发主体否定性的情感,产生痛苦,压抑,厌恶等情绪。柏拉图的“理念说”长期影响着西方美学对丑的看法,柏拉图认为即越接近理念就距离美越近,反之,距离理念越远,则越丑。这种观念清晰的划分了美丑之间的界限。
文艺复兴时期,美丑的界限的虽然依旧清晰,但丑的价值开始受到艺术家的重视,达芬奇在其作品中充满运用了丑对美的衬托作用,形成美丑共存,对比衬托的混合。在其画作《最后的晚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