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2010年03月03日 00:00,星期三
作者:sxj
阅读:554次
环保家居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的分类,以及家庭装修材料的种类; 2、知道家居污染的危害; 3、了解预防家具污染的一般途径。 二、教学重点 家居污染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 家具污染的消除途径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一、 装修材料的选 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 我们来一起了解了解常见的几 种家居装修材料: 二、 常见的几种装 修材料 地面材料、墙体材料、顶部材料、家 具制品、装饰线、卫浴设备、厨房设 备和门窗制品等几大类。 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忆四大材 从上面的材料中, 其实有我们已经学 过的四大材料: 料,并能够结合生活中,联系起来。 阅读讨论、分析,交流自己家庭中曾经 使用的有哪些装修材料。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了解当今家居装修中人们经 常碰到的一些难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讨论消除 装修中污染的途径。 小结装修污染的途径: 1、污染物质来自材料 2、装修污染可否避免 三、环保装修,你 做到了吗? 3、 您做到环保装修了吗?
讨论消除装修污染的可行性途径。
学生讨论:真正做到环保家具是件多么 不容易事情,如果
八年级政治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教案 鲁教版
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
之音》教案 鲁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学生
2、学科:山东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 八年级 下册 3、课时:1课时
4、课题: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 5、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提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自学。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了解学情;收索滥捕滥杀图片及资料 、乱砍乱伐图片及资料、大气污染图片及资料、水污染现象及资料
学生准备:依据学案导学中的预习新知的要求,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收看电视、百度搜索等),搜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时事或热点事例,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简洁明了的文字并做相应评述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自然物种减少和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现况、出现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从自身做起关爱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平等的对待一切生物,提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环境的忧患意识,以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自然物种在减少和自然景观遭人为破坏的原因。 难点: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鲁教版八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第 1 页
1.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 参差()
2.学生集体朗读
3.根据课后练习一,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 - 图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分布规律
3.让学生知道我国地形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关比例 4.让学生理解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景观图等地图的读图方法,学会从这些图中抽取多种信息,归纳分析相关
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2.加强学生对地形特征及其意义、影响的理解能力 3.掌握通过列表记忆地理事的方法
4.建立辨证分析地理事物利弊的思路和方法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正确理解地理现象的利弊优劣和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地观
3.要求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我国的地形环境,热爱这片土地。 教学重点:1.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教学难点:1.我国地形的地理意义和影响 2.较多的
八年级语文上《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1、猜词语:一名学生不准说话,看着教师给出的词语,想办法其他同学猜到。
2、小结: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该会闹出多少笑话来啊! 教学过程:
1、大自然是不会说话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先请看一个片段:(课件演示:自然情景——白云飘飘、流水潺潺、小鸟啾啾,荷花盛开、白雪皑皑)
2、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啊!那怎样才能读懂它呢?——请打开课本(听课录音或教师范读)
3、这是一首诗,我们学过诗吗?今天我想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这首诗,行吗? 小组学习,完成三个任务:——A、讨论:把自己的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B、交流:请你在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桩中挑选一样写出他们会说的话,然后四个人合起来交流一下。 白云————地说: 蚂蚁————地说: 蝌蚪————地说: 大雁————地说: 树爷爷————地说:
C、朗读:请小组中一位同学朗读,边读边议:怎样才能读好这这首诗。并试着读一读。
4、交流反馈学习结果:(1)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案-10--18课
宁阳二十一中
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设计
李启成
第10课 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 :了解可持续发展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 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并开创一条人类通向未来的新的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了解可持续发展 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问题探究 :
1、 结合你熟悉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实例,谈谈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2、 谈谈你对“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的理解,其中蕴含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活动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五大要点: 1、 发展援助 2、 清洁水源 3、 环境保护 4、 能源开发 5、 绿色贸易 问题探究:你还知道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已做了哪些努力?
八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八年级人、自然、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指导思想
人、自然、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环境、文化、经济、和谐、历史等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学生学习背景情况分析: 人与自然社会,我是第一次接触,在通读教材和了解了该级段八年级学生的情况后,我发现:《人 自然社会》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是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数学后,使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接触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能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让学生努力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2019最新编
5.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物候及影响物候的因素。
2、学习本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相关链接】
1、题目解读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一1974),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融.( )化:萌.()发:
次第:悬殊:
翩.()然: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销声匿.( )迹:
3、浏览全文,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4、再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理清结构层次。
5、我的疑问(请将你的疑问写下来,准备在课堂上与
人教版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 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 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的几篇说明文,他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八年级《大自然的语言》优质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二.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 生字词:
连翘()翘()尾巴衰()草连天鬓毛衰()落()叶丢三落()四落()枕观()测
玄妙观()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2. 学生集体朗读
3.根据课后练习一,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
八年级语文下册《敬畏自然》教案2
《敬畏自然》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敬畏自然。 2、体会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3、理解难句含义和修辞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内容 一、引入新课
1、二十世纪人类十大自然灾害:
(1)北美黑风暴:1934年5月11日凌晨,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稼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历史性惩罚。人类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开垦土地,砍伐森林,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大自然都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不奉献,大自然是一定会要人类以沉重的代价返还的! (2)孟加拉国特大水灾:1987年7月,孟加拉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水灾。连日的暴雨,狂风肆虐,这突如其来的天灾,使毫无任何准备的居民不知所措。短短两个月间,孟加拉国64个县中有47个县受到洪水和暴雨的袭击,受灾面积和人数惊人。
(3)印度鼠疫大流行:1994年9~10月间,印度遭受了一场致命的瘟疫。一时间,火车站、汽车站都挤满了成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