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目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目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目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一
www.kj008.net ------华夏教育资源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一
主编 朱汉国 副主编 马世力 编委 王子今 刘 军 郝瑞庭 本册主编 王子今 前 言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配合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的教学而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内容与教科书严格一致。本书体例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每一专题编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和“本专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专题中的每一“学习内容”,大约用1学时完成。每一学习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分析。包括学习内容的解读、具体教学进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3.问题解答。就课文中“想一想”、“议一议”、“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提示。
4.教学评价建议。教学评价重在对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多元的,每节课只能对学生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引领·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正确叙写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他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目前很多老师所叙写的教学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两则有关辛亥革命内容的教学目标就值得商榷。
案例1:《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设计1
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案例2:辛亥革命的教学目标2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线索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线索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 (二)汉代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时期儒学向理学转变,成为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四)明清之际,由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涌现,儒学进入了继承与批判时期。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举例说明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二)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以形写神,注重和追求表现艺术家的精神面貌。 (三)举例说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形式。 (四)举例说明京剧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维新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意义。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产生重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学习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基础知识学习提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形成原因
①政治: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瓦解, 确立;社会从 走向 。各阶级、阶层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
②经济: 的使用,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文化: 的兴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形成,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2.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和主张 ①儒家
A.孔子(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a.提出“ ”的学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
求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维护“ ”—— 要求人人要“克己复礼”,即遵守周礼。维护周朝分封制与宗法制下形成的贵贱有序的等级制度。这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礼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c.主张“ ”——即希望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正身律己,以德治民,反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 - 图文
一 百家争鸣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涌现出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相互争辩,相互学习,提出各自的主张,形成 的局面。 2.主要内容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
时人思想内容 贡献 期 物 (1)提出“ ”的(1)创立儒家学派。 学说。 (2)开创中国古代 春孔(2)注重 与人之风。 秋 子 事,对 敬而远(3)基本文献:《 》、 之。 《书》、《礼》、《乐》、(3)主张“ ”,《易》、《 》“六经”。 注重人的 。 (1)提出 四种道德规范。 (2)发挥孔子“德治”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使 孟思想,提倡“ ”之更加系统。 子 学说。 战(3)提出“君轻民国 贵”的原则。 (1)在天人关系上强 调“ ”,指出人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荀道有为,提出华,丰富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 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 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 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 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 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一课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引言:
问题一:通过观察《孔子讲学图》,你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法国文化部长阿亚贡说:“我前来观看《孔子文化展》,既是庆祝这件中法文化交流的盛事,也是表示法国对中国文化年的高度重视。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这次展览可以使法国公众有机会了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二、“‘百家争鸣’的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
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那么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篇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目标 篇一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
第 1 页 共 109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e01c2814cc22bcd127ff0c94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各自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他出身于没落
贵族家庭,曾做过小吏,直到50岁之后才相继任鲁国司空、司寇,
后因与鲁国执政季孙氏不和而弃官,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
治见解。他晚年回到鲁国,全力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孔子曾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
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
“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
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
会秩序。
孔子非常重视将?仁?付诸实践。有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
边,见一妇女在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综合训练九
必修三综合训练九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总计48分)
1、(2017年江西五校联考)顾炎武认为:王阳明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 A提出“经世之用”的主张 B提出了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C意识到心学遭遇困境 D主张儒学体系进行改革
2、(2018高考预测)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最多。这种天下观
A起源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施 B表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C是泰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根源 D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3、(2018高考预测)”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这就是为何儒家……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