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敏灸技术
“中医热敏灸技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热敏灸技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热敏灸技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参照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特选分享# 1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参照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特选分享# 1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
10人9湿,寒湿缠身,百病生;春夏进入你身体里的重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带入秋冬必成大患!不过,老祖宗给你留了一物可以救你命---那就是艾灸。 为什么艾灸对寒湿有奇效? 很简单,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①肩颈部的“大椎穴”,②前胸的'膻中穴',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④腰部的“命门穴”,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去湿的6大奇穴绝配:1,关元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
老中医教你,灸透这6个穴位,可除一身湿气
10人9湿,寒湿缠身,百病生;春夏进入你身体里的重湿之气,你不逼它,它自己是不会跑出来的!带入秋冬必成大患!不过,老祖宗给你留了一物可以救你命---那就是艾灸。 为什么艾灸对寒湿有奇效? 很简单,艾灸为纯阳之物,而寒湿为纯阴之物,阳进阴退!阳壮阴衰!
湿气进入我们身体的5个主要通道是:①肩颈部的“大椎穴”,②前胸的'膻中穴',③肚脐部位的“神阙穴”,④腰部的“命门穴”,⑤脚底的“涌泉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从'膻中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症状”;
从“神阙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从“命门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医艾灸,腰膝酸软,各种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从“涌泉穴”进入的“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艾灸去湿的6大奇穴绝配:1,关元
NTC热敏电阻功率型系列简介和技术参数
NTC热敏电阻功率型系列简介、应用范围及特点
1.产品简介
为了避免电子电路中在开机的瞬间产生的浪涌电流,在电源电路中串接一个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能有效地抑制开机时的浪涌电流,并且在完成抑制浪涌电流作用以后,由于通过其电流的持续作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的电阻值将下降到非常小的程度,它消耗的功率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正常的工作电流造成影响,所以,在电源回路中使用功率型NTC热敏电阻器,是抑制开机时的浪涌,以保证电子设备免遭破坏的最为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2.应用范围
适用于转换电源、开关电源、UPS电源、各类电加热器、电子节能灯、电子镇流器、各种电子装置电源电路的保护以及彩色显示像管、白炽灯及其它照明灯具的灯丝保护。
3.特点: ·体积小,功率大,抑制浪涌电流能力强 ·反应速度快 ·材料常数(B值)大,残余电阻小 ·寿命长,可靠性高 ·系列全,工作范围宽
1. 电阻器的最大工作电流〉实际电源回路的工作电流 2. 功率型电阻器的标称电阻值 R≥1.414*E/Im
式中 E为线路电压 Im为浪涌电流
对于转换电源,逆变电源,开关电源,UPS电源, Im=10
热敏电阻工作原理
二、NTC热敏电阻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该材料是利用锰、铜、硅、钴、铁、镍、锌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氧化物进行充分混合、成型、烧结等工艺而成的半导体陶瓷,可制成具有负温度系数(NTC)的热敏电阻.其电阻率和材料常数随材料成分比例、烧结气氛、烧结温度和结构状态不同而变化.现在还出现了以碳化硅、硒化锡、氮化钽等为代表的非氧化物系NTC热敏电阻材料.
NTC热敏半导瓷大多是尖晶石结构或其他结构的氧化物陶瓷,具有负的温度系数,电阻值可近似表示为:
式中RT、RT0分别为温度T、T0时的电阻值,Bn为材料常数.陶瓷晶粒本身由于温度变化而使电阻率发生变化,这是由半导体特性决定的.
NTC热敏电阻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183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硫化银有负温度系数的特性.1930年,科学家发现氧化亚铜-氧化铜也具有负温度系数的性能,并将之成功地运用在航空仪器的温度补偿电路中.随后,由于晶体管技术的不断发展,热敏电阻器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60年研制出了N1C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广泛用于测温、控温、温度补偿等方面.
它的测量范围一般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
1
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中医基层适宜技术教案
中医基层适宜技术教案
第一节 “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一、 适应症
1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久咳、久喘”等患者; ○
2急性发作期轻、中度者,非急性期间歇性轻、中度者。 ○
二、 治疗方法
取药物中草药:草白芥子21克、醋元胡21克、细辛21克、甘遂12克。
三、 步骤
1四味药焙干研末过细筛备用。每年夏季(伏天第一天)开始,取○
药末适量,用鲜生姜榨取姜汁调药末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或麝香止痛膏贴于穴位上; 2取穴位 ○
? 背俞:肺俞、胃俞、志室、膻中; ? 脾俞:风门、膏俞、天突; ? 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
四、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根据个体耐受情况决定贴药时间,一般情况每次贴药1小时,如果患者疼痛不能忍受可提前取掉,也可贴药3—6小时。
五、 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案
○1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冰水浴;
○2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等药物减缓刺激;如果皮肤起泡,泡小不要用手抓破,应穿柔软性衣服或外覆纱布;泡大消毒后用针刺破流出液体消毒,包纱布盖覆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