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举例
“初中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举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中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举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中文言文虚词以的用法举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虚词“者”的用法及其举例
文言文虚词“者”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中语文对文言文的考查,不会只是简单的考查大家对文言文的翻译,还会考查大家对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理解。学大教育的语文组老师总结出了文言虚词“者”的用法及其举例: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 ②古者以天下为主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动> 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口技》:“以为妙绝。”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 2.<介>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童趣》:“徐喷以烟”。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陈涉世家》:“祭以尉首。”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成,将以攻宋。” 《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可译为“靠”、“凭”、“凭借”。 《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初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1.<动> 认为,以为。 《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口技》:“以为妙绝。” 《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陈涉世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吴广以为然。” 《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 2.<介> 表示所用的工具、方法,凭借的条件等。 (1)可译为“用”、“拿”。 《山市》:“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童趣》:“徐喷以烟”。 《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狼》:“投以骨。”(以:一说“把”)。“以刀劈狼首。” 《伤仲永》:“或以钱币乞之。” 《核舟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陈涉世家》:“祭以尉首。” 《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 《公输》:“成,将以攻宋。” 《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可译为“靠”、“凭”、“凭借”。 《唐雎不辱使命》:“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包括了整个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
初中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积累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
初中文言文7个重要虚词
2、连词
(1)表目的:译为 来 用来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杀之以应陈涉 以光先帝遗德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一、之 以彰其咎 以告先帝之灵 故为之文以志 以激怒其众 以知天地之广大 将以1、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 攻宋 例: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先帝称之曰能 肉食者谋之 公与 (2)表结果:译为 以致 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以志 名 例、以伤先帝之明 以塞忠谏之路也(此类较少) 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2、助词: 3、其它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这一类最多):如,宫中之事 以伤先帝之明 穷 (1)以为:译为 认为 例,或以为死 山之高而止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其高下之势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2)所以: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 a、用来之意,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以动心忍性 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b、 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用在主谓词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镜之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作者:姜晓艳 阅读: 1181 时间: 2010-9-30 11:54:14
总校首页 新闻速递案例剖析法制纵横学科辅导专业讲坛专家讲坛
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实词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人教版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整理
一.之
1、“之”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例如: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2、“之”作动词,“去”“往”“到”。
例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其含义:
1、忽啼求之()
2、仲永之通悟()
3、或以钱币乞之()
4、学而时习之()
5、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心之所向()
7、卒之为众人()
二、对下列句中加点“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代词,相当于“它们”)
B、余闻之也久(代词,相当于“这件事”)
C、项为之强(助词,相当于“的”)
D、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其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及其含义: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3、如此其贤也()
4、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代词,他)
B、其真无马耶。
(连词,表选择疑问,相当于“是----还是”)
C、安陵君其许寡人。
(助词,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亦可不译)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副词,表反问,难道)
以
一、在下面括号中写明“以”的用法及其含义:
1、徐喷以烟()
2、盖以诱敌()
3、以虫草为林()
4、以观沧海()
二、下列句中“以”的作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
C、屠惧,投以
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语文】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整理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初中文言文注释
童趣
①选自《浮生六记》,沈复,字三白,江苏吴县(现在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②〔张目〕睁开眼。 ③〔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④〔物外之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⑤〔私拟作〕自己把它比作。 ⑥〔项为之强(jiāng)〕脖子因此变僵了。项,脖子。强,通“僵”,僵硬。 ⑦〔素帐〕白色的蚊帐。 世说新语
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和他的门客所作。共上、中、下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刘义庆,南朝宋宗室,封临川王。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陈太丘,汉朝陈实,字仲弓,曾做太丘长。期,约会,约定时间。○12〔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13〔乃至〕(友人)才到。○14〔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实的长子。①〔尊君〕令尊,你父亲。②〔不〕同“否”。③〔非人哉〕不是人哪。④〔引〕拉,表示好感。 伤仲永
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哀伤。 ③〔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 ④〔尝〕曾经。 ⑤〔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⑦〔自为其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