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
“人教版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声音的特性优秀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声音的特性.3声音的特性》同步习题
1.3 声音的特性》同步习题
要点提示】
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的频
率越慢,音调越低;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是由振幅来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音色: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基础练习】
1.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_________ 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
带振动比较______ 的缘故.
2.乐音的三个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 和音色.
3.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
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 .音色 D .传播方向
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都有可能
5.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
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李佳。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是学生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两节后,对声现象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较为重要的一节课。也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为以后对声现象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掌握声音的特性及概念。 让学生知道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体会声音的特性;通过观察实验、验证猜想,初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实践的意识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围绕我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是声音响度、音调的决定因素以及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学生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很多声音,经过前两节内容的学习后,已经知道了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其次学生已经具
人教版《1.3声音的特性》ppt课件
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2.骨传导 3.双耳效应
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乐音.为什么同是乐音,会有高低不同,大小不同 呢?
音调 响度 音色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小实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将一把钢尺紧按在 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 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 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 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 的音调. (2)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决定
实验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1.频率⑴
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⑵
单位:赫兹(Hz)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上图中发声频率范围最小的动物是 猫 海豚 _______,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是_______
2.、次声波与超声波人耳听觉范围: 20Hz--- 20000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大象的语言、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 有次声波产生
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 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声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人说话,唱歌、读书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2.人吹口哨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3.人吹笛子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靠______的振动。
5.声音是靠______传播,一切_____、_____、_____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_____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_____。
6.用一根铜线和两个小纸盒做成的“土电话”表明__________。
7.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在空气中产生______,使学生鼓膜_____。
8.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的距离讲话,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不能传声。
9.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10.在峡谷中呼喊会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s,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声音的高山离你______ m。
11.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声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人说话,唱歌、读书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2.人吹口哨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3.人吹笛子时,发声的物体是______。
4.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靠______的振动。
5.声音是靠______传播,一切_____、_____、_____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_____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_____。
6.用一根铜线和两个小纸盒做成的“土电话”表明__________。
7.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在空气中产生______,使学生鼓膜_____。
8.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的距离讲话,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不能传声。
9.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m/s
10.在峡谷中呼喊会听到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s,人耳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3s,则反射声音的高山离你______ m。
11.从生物课上我们知道,耳聋分为____耳聋和____耳
7 听听,秋的声音 优秀教案 - 图文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阅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对秋天美好的体会。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形成,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 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设计意图:通过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猜声音的游戏,引音带) 起学生学习的兴2.展开想象。 趣,有效地吸引了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学生的注意力。】 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 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 多读几遍。(课件出示2) 抖(dǒu) 蟋(xī) 蟀(shuài) 振(zhèn) 韵(yùn) 掠(l üè) 吟
2019年新苏版(声音的特性)学案
2019年新苏版(声音的特性)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白声音的特性。
2、理解妨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通过亲身体会得出人耳听到的声音的范围,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1. 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 2、通过实验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聆听与感受:
试唱乐谱1.2.3.4.5.6.7.i。认真听别人唱,然后自己唱出来。感受两个现象: 1. 从低音“叨”到高音 “叨”各个音有什么不同? 2. 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声音的音调指的是上面哪个不同?声音的响度是指上面的哪个不同些? 总结一下: 音调是指 。响度是指 。 声音什么原因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么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有的振动 。 振动是怎么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
2692.人教版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 图文
CoolEdit
梁尚俊子
年8月8日
录音教程 2010人声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录音篇——CE录音混缩其实很简单
一般电脑的集成声卡或者非专业声卡,CE都无需单独设臵的。默认的就是系统的默认声卡驱动程序。
打开CE,多轨状态下,默认的采样率是你系统声卡的默认采样率,通常是44100,当然也有个别是48000HZ的,那么对于一般的44100采样率的伴奏就没法插入,那么需要你点击菜单栏的文件--新建工程--选择44100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图片1:
还是多轨状态下选择第一轨,点击插入--音频文件,文件类型选择所有文件,图片2:
选择你要唱歌的伴奏,点击确定。图片3:
接下来,从第二轨开始录起。多轨录音就要多发挥多轨录音的优势。很多朋友录歌的时候从前奏开始一直录到结尾。然后中间哪几句不好就重录那几句。对一般配臵的电脑来说,从头录到尾对内存负荷是很大的。不如试试我这种录歌方法。前提:把歌曲挺熟练熟,前奏找到进唱前的一个点,不至于让你听很久才开始唱。如图4:
你可以一直录到这一段结束,也可以在你唱的不满意的地方停止,然后在下一轨,继续录音。如图5:
第一段结束
人的声线在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 图文
CoolEdit
梁尚俊子
年8月8日
录音教程 2010人声各频段的声音特性表
录音篇——CE录音混缩其实很简单
一般电脑的集成声卡或者非专业声卡,CE都无需单独设臵的。默认的就是系统的默认声卡驱动程序。
打开CE,多轨状态下,默认的采样率是你系统声卡的默认采样率,通常是44100,当然也有个别是48000HZ的,那么对于一般的44100采样率的伴奏就没法插入,那么需要你点击菜单栏的文件--新建工程--选择44100点击确定就可以了。图片1:
还是多轨状态下选择第一轨,点击插入--音频文件,文件类型选择所有文件,图片2:
选择你要唱歌的伴奏,点击确定。图片3:
接下来,从第二轨开始录起。多轨录音就要多发挥多轨录音的优势。很多朋友录歌的时候从前奏开始一直录到结尾。然后中间哪几句不好就重录那几句。对一般配臵的电脑来说,从头录到尾对内存负荷是很大的。不如试试我这种录歌方法。前提:把歌曲挺熟练熟,前奏找到进唱前的一个点,不至于让你听很久才开始唱。如图4:
你可以一直录到这一段结束,也可以在你唱的不满意的地方停止,然后在下一轨,继续录音。如图5:
第一段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