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育学第二章教案
“护理教育学第二章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护理教育学第二章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护理教育学第二章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比较教育学主讲: 高士兴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第一节 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史前阶段(旅行者见闻阶段) 古希腊:色诺芬《波斯国王塞靳斯传》
古罗马:西塞罗《共和政体》日本:道隋使,遣唐使 意大利:马可· 波罗《东 方见闻录》 该阶段又可称为“旅行者见闻时期”,仅限于个 别化探讨、零星式研究,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方 法体系。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 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 利安、库森,美国的贺拉斯· 曼等人。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他于 1817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 于初步意见》。该书中,朱利安就提出四点建议: 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 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 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经 验。
比较教育学选修课
1831年,法国的教育家库森撰写《普鲁士教 育报告》,描述了普鲁士的教育行政
小学教育学第二章知识点
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小结)概念 涵义 根本性质 第一个阶段,初等教育,6—12岁儿童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 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 教育
古代
产生于殷周时代,《孟子.滕文公上》校序庠 近代 开端 1878,张焕纶 近代小学开端 基本特征: 1897,盛宣怀 最早公立小学堂 普通教育、义 1898,设(小)学堂 推行现代小学开始 务教育 6年,4—2学制 1904,设初等小学堂 1912,小学校(初小、高小)6岁4年 为培养合格公 民打基础 1919,小学校,6岁6年4+2 公立、私立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五年制、六年制并存 改革方法、提高质量、减轻负担
近现代 清末 中华 民国 建国 以后
1. 普及小学教育 2. 学制改革试验 3. 教学改革试验
义务教育(小结)意义 概念
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 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既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 体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 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立法 依据 立法 宗旨 法律依据 现实依据 《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二章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重点:第二章
2015事业单位(教师岗)辅导简章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第三节
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越发展,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制约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③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③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二)、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①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决定着教育目的;④决定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促进作用:①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②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③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④可以加速民主进程。
(三
教育学第二章复习题(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习要点
学习本章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功能,明确教育在社会大系统中要受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要素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它又在社会发展中影响着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着文化意识形态,实现着教育的功能。学习本章的目的还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实践与应用
一、填空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目的和内容。
2.社会生产力制约教育培养目标,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3.“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说明教育发展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4.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文化影响教育__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_;文化影响教育_内容的发展__。
5.学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代替的,是因为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A)。
A.性质B.教育组织形式
C.教育方法D.教育结构
2.教育的发展水平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 小学教育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二章小学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时间是()。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A.4年
B.6年
C.2年
D.5年
3.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4.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但当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A.初等教育普及教育
B.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
C.平民教育普及国民教育
D.普及教育普及义务教育
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
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
C.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D.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
6.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专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山香版 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答论诉)
1. 2. 3. 4. 5.
与政治经济制度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 与科学技术
与文化(学校文化)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结构——比例关系)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小学教育学(中等师范)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
第二章 学校
第一节 学校概说
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
(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
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
个案护理第二章第二节
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个案护理选择题
第二章 内科疾病护理
第二节 呼吸科
一、 肺炎患者的护理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55岁。半个月前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37.0~38.0℃,近1周发热加重,体温最高时达40.0℃,伴畏寒、寒战,周身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近日来咳嗽、咳黄痰,右侧胸痛,咳嗽时加重。食欲减退。入院第1天。体格检查:T39℃,神清,口唇略发绀,口周可见结痂及疱疹,胸廓对称,左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减弱。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7.9×109/L,中性粒细胞82.9%,肝功能ALT73U/L,AST69U/L。血气分析:PH7.485,PaCO237.5mmHg,PaO276.2mmHg。胸部CT示:右上肺阴影,双侧少量积液。诊断:细菌性肺炎。 选择题
1. 该患者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依据主要是什么:(D)
A. 发热2周B.胸痛C.右肺阴影,双侧少量积液D.痰涂片见革兰氏阳性、带荚膜的
双球菌E.血常规白细胞17.9×109/L,中性粒细胞82.9% 2. 肺炎球菌肺炎治疗首选:(B)
A. 二代头孢菌素B.青霉素C.氧氟沙星D.红霉素E.庆大霉素 3. 该病人的主要护理问题有:(ABC)
A. 体温过高B.潜在并发症:感染性
护理教育学
(第1章) (一)单选题 1.教育的基本功能是(D )
A.保护和稳定生产力 B.影响社会风尚、道德面貌 C.普及健康知识 D.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E.使文化得以延续、更新 2.教育的目的与内容主要受制于下列哪个社会子系统(B )
A.社会物质生产 B.政治 C.文化 D.社会人口 E.医疗卫生 3.有关教育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E) A.教育是以人的精神活动产品为对象的活动 B.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丰富社会和人的精神生活 C.文化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活动
D.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E.教育内容的文化仅是整个文化中的一部分 4.下列哪种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D )
A.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环境 D.遗传因素 E.个体后天因素
5.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强,但文字表达能力却很差,而另一些学生则相反,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共同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E.稳定性
6.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期,即出生后第
第二章 肿瘤化疗护理常规
2012-1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常规3.0版 HLB-HLCG-002
第二章 肿瘤化疗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 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及护理
化疗的毒副反应分近期毒性反应和远期毒性反应。近期毒性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如局部组织坏死、化学性性静脉炎等)和全身性反应(包括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和粘膜反应、神经系统、肝功能损害、心脏反应、肺毒性反应、肾功能障碍及其他反应等)。远期毒性反应主要是生殖功能障碍及致癌、致畸作用等。
一、 局部毒副反应
1. 许多抗肿瘤药物如氮芥、丝裂霉素、阿霉素、长春瑞滨、长春新碱等药物做静脉注射时,
易刺激静脉内壁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表现为从注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疼痛、色素沉着、血管变硬等。有的药物不慎漏于皮下组织,还会引起疼痛、肿胀或局部组织坏死。
2. 护理措施
1) 选择好输液部位
① 化疗给药前应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使用的药物性质等情况首选中心静脉给药,可采用经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皮下埋藏式导管输注系统(PORT)或中心静脉导管(CVC)。持续静脉给药更应选择中心静脉通路。
2) 如外周静脉穿刺给药,注射部位需有计划地更换。同一护理人员执行静脉穿刺时,不可
尝试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