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课堂小结

“再别康桥课堂小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再别康桥课堂小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课堂小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教案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以别离后对康桥往昔的追忆为内容的诗歌。诗歌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主线,是实践闻一多“三美”理论的典范之作。对比《雨巷》,二者在结构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十分相似。全诗七小节,首尾两小节都在反复的叠唱中,表达着诗人在现实情景中的感伤情绪;中间五小节为诗人的梦境或回忆、想象,意象的处理技法上都表现出了诗人的独到匠心。

二、 学情分析

在《沁园春·长沙》《雨巷》两首诗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够对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进行赏析,但分析的过程还不够完整,较难从诗歌的语言中读出诗人的言外之意。因而,教学过程中试着在解读诗歌言外之意时插入对诗人的简介。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

2、进一步学会分析诗歌语言含蓄、凝练和跳跃性特征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意象与情感的分析方法; 4、读懂《再别康桥》的言外之意。

四、教学方法

范读和配乐朗诵、问题引导、小组探究、传统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问: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或许都曾和两个学校朝夕相处了很多年。如今离开母校的你们,最留恋母校的什么?最想回到母校的哪个角落?为什么?

生答。

师总结:我们之所以会对母校的某处风

再别康桥_44677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

1.诗歌《再别康桥》是20世纪20年代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他提倡“诗的格律”,在诗中创造了自由性灵所依恋的“康桥世界” (正确)

2.“那/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的划分是对的。 (错误) 3.李白的《赠汪伦》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送别的对象都是人。(错误)

乡愁

1.《乡愁》一诗的顺序是: B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程序顺序 D逻辑顺序

2.“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是选自余光中的哪首诗? (B) A.《舟子的悲歌》 B.《乡愁四韵》 C.《当我死时》 D.《敲打乐》

3.《乡愁》一诗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其中第二个意象是: (D) A.“一方矮矮的坟墓” B.“一枚小小的邮票” C.“一张窄窄的船票” D.“一湾浅浅的海峡”

面朝大海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诗人海子,他的原名叫查海生,他的诗歌在质朴从容的吟唱中洋溢着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 (A) A.正确 B.错误

2.全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明丽、温暖的。(A) A.正确 B.错误

3.诗歌中写到的幸福内容都是远离尘世的。(B) A.正确 B.错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南宁外国语学校 尹凤媛

【学习目标】1. 初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情感、形式等多角度鉴赏诗歌。

2. 熟读背诵,感受作者的离别之情感 。

3. 体会诗人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 熟读背诵,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离别之情感 。 【学习难点】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情感、形式等多角度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和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现代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

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再加上本诗意象的朦胧和对创作动机缺乏应有的了解,学生对本诗意蕴和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

【学习方法】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知识链接】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曾留学英国和美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留下了四部重要诗集《志摩的诗

《再别康桥》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高一、高二、高三在线视频课堂,名师讲解. 40节免费高中视频课程任你选..

《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2009-11-10

课题作者

再别康桥(徐志摩)

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及“新乐派”诗歌的特点。

2、品味语言,感悟意境,反复吟咏全诗。

3、深刻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培养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鉴赏意象,感悟意境。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一、导入设计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我们前面通过《雨巷》的学习,品味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我们来看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看看他是如何理解离别的。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评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再别康桥》优质课 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篇目——《再别康桥》。(课件展示题目)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五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熟悉教材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本篇选自新版省编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神韵山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是人们心底原始而亲切的呼唤。《再别康桥》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也是鉴赏其他现代新诗的基础。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诗歌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可以说是诗坛的一棵常青树,因为它始终回荡着美的旋律。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

诗歌阅读就要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再 别 康 桥

姓 名: 穆冬云 文库平台的访问连接:百度文库平台(超链接) 省 份: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学校名称: 宁夏石嘴山市第五中学 通讯地址: 宁夏石嘴山市第五中学 邮编: 7 5 3 0 0 0 联系电话: 1336956896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课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宁夏石嘴山市第五中学 穆冬云

一、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德育目标:

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体味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品析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 :

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1

一.导入:看到题目《再别康桥》,我们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之前我们也学过很多离别类的诗歌,我们学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们也学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们还学过:“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ye、)”,这些诗歌都是以人为离别对象,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再别康桥》,它离别对象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地方,康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英国的剑桥”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反复品读,把握诗歌抒情线索;

2.在品读中,欣赏诗歌意象;

3.体会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诵读诗歌,品味音乐美

(一)由学生介绍作者,并交代背景,老师加以补充:(《再别康桥》一诗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1920xx年,徐志摩来到英国留学,1922年学成回国,他在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吧》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唯有康桥美景可以排解枯燥、寂寞的海上

再别康桥朗诵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朗诵分析

【总体分析】

此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诗人故地重游,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诗人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爱、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追求英国式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理想。然而回国后,诗人屡屡受挫,曾经似“快乐的雪花”般的诗人,变成了“卑微”的“残苇”,发出了绝望的叹息。理想的幻灭更激起诗人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诗人以这样的心绪再次漫步康桥上。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将至深的情怀幻化为西天的云彩,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情感表现得真挚、隽永。

这首诗艺术特色鲜明,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人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鲜活、富有个性特征的景物形象,糅合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构成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营造了优美、明丽的意境。那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河中的波光艳影,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各种物象相映成趣,无不浸透着诗人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尤其诗人的比喻独特而又贴切,手法巧妙,使情与景水乳交融,丰富了诗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学生分析

现处于九年级的学生,在七八年级皆有学过现代诗歌,并进行过现代诗歌的创作,基本掌握了赏析现代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同时,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课业压力较重。为此,学习本课应在复习巩固现代诗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应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缓解九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注重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达到的情感体验,通过理解作者徐志摩对剑桥的不舍,进而生发出对即将离开母校的离愁别绪,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是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现代诗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单元说明中强调学习这几首诗“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充沛的感情、优美的意境、凝练的语言,领悟诗歌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在七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已将这些方法渗透在了课堂上。所以学习这首诗的方法上,包括切入、学生活动、问题设置等应该更有创意。《课标》中建议“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所以学习本单元,本首诗歌主要的方法还是在于设置各种“读”的活动和环节。

三、环境分析

本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在室内进行,室内空间相对封闭,利于达到朗读效果;在室内学生对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4
【bwwdw.com - 博文网】

文登一中 毕巧玉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解读: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