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孟子的主要思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孟子的主要思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儒家学说中,孔子被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故历史上并称之为“孔孟”,儒家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有所发展,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孟子》一书中,主要体现在“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方面。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华,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他大大发展了春秋以来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保民”、“与民同乐”,其中,最突出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尽心下》)孟子认为民众比君主重要,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他得到民众的信任。他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离娄上》)桀和纣丧失了天下,正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失去了民心。因此他推崇“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提出对残害人民的暴君可以进行诛伐,推翻他,并认为这是正义之举。“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万章下》)“诸侯危社稷,则变
孟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 原创
2011年秋季学期 中国教育史专题
孟子的教育思想
化学学院 09级 *** 1233409017
【内容摘要】孟子是我国伟大教育家,他主张平民教育,践行着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并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孟子 教育 因材施教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为鲁国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子思是孔子的孙子,受业于孔子的学生曾子,故孟子可谓孔子的四传弟子。孟子在儒学家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与孔子并重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比较大,但在其基础上又有很多独到的思想。孟子比孔子更加注重 “以民为本”,因此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更加是基于平民的基础。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这样一句话:“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的这段话就阐明了只有人民都接受教育,懂得礼仪,国家才可以安定和谐,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其实就是在主张推行全民教育,这样的教育思想即使放在今天都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孟子特别强调人伦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哪些是应该做的事。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也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
想的异同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比较孟子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着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共同点
首先,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没有什么分歧,二者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孟子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会作用则是“行仁政”、“得民心”。他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认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过讲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人伦”规范,普遍提高民众的仁义道德水平与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天下也就“归仁”了。
荀子也是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他指出凡人都可以通过“化性起伪”,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而成为君子甚至禹那样的高尚人物。荀子主张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当今的意义
【内容提要】孟子认为人性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都是发自人的本性。在此哲学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仁政的两项重要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由于孟子对人性的弱点估计不足,轻视法和奖惩措施的作用,过分依赖教化,不能满足君王称霸的急切愿望,因而没被当时的君主采纳。又因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本上是一套人治思想,与法治相悖,因而作为法制设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
【关键词】仁政 性善 民本
儒家思想在中国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精神领域,它是人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政治领域,它有自己的施政理想和施政方针。儒家的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理想。
一、仁政思想提出的背景
《孟子》一书七章,三万多字,自始至终贯穿着孟子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孟子仁政思想的提出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外部的政治环境。大约2500年前,我国处在一个十分紊
乱的年代,即著名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里说:?今天下之大,三百年之久,战伐侵攻不可胜数,而复仇者有二焉。?董仲舒对时代的乱源进行分析,得出了
墨子的主要思想
篇一:墨家思想的核心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出自:《墨子》) 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 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天志:掌握自然规律。 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经验。 非命:通过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非乐:摆脱划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繁琐奢靡的编钟制造和演奏。 节用:节约以扩大生产。 节葬: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墨家哲学代表人物即为墨子,其重要思想观点包括在下列内容之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非命非乐节用节葬。充分反映出其素朴的自然宗教观,并把一切政治的,社会的,道德伦理的各方面思想完全以宗教性的面纱加以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墨子的科学精神,他不但对科学哲学中的概念定义有所主张,对于科学方法的建立,科学教材的撰写与科学思想的传授使得中国科学研究和应用很早就展现了高度智慧。
墨子死后,后期墨家分裂成许多派别,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墨经》为研读与发展思想的主要依据,基本上成两派 一是从自然科学,逻辑思辨的法则与认识论问题着手,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工具,但必须透过感官与思维作用始得,而逻辑的真伪的标准,只有透过客观的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课程名称:中外政治思想史论文题目:院 系:人文学院专 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号:姓 名:韩宗凯时 间: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的意义
10S016058
论孟子和谐思想及其当代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和孟子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孟子和谐思想,探讨三者相互作用与联系,剖析孟子和谐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社会现实,为我国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和谐思想 当代意义
一、 孟子的性善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人性,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人性善恶问题是古代人性学说讨论的中心问题,而孟子是首创“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即人所天生有“四心”。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就是说,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心理是人特有的,也是人区别于动
第四讲 孟子和荀子的政治思想
第四讲 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荀子的政治思想
三、孔子、孟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比较
重点是一、二部分的内容,难点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一、孟子的政治思想 (一)孟子的身世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生卒年月不详,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的启示
孟子选讲作业
读《孟子》所感
学号:22222222 姓名: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使人明理并学会思辨,常远行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而真正认真的读一本“正经”,更是让我们受益无穷。自读《孟子》,感慨颇多,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琐事到家国兴衰的大事,从外在物质的追求到内心浩然之气的凝练,从人性善恶的思辨到仁义道德的宣扬等等;透过这些流传千年至今依然鲜活的语句,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孟子的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人性本是善还是恶,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上的一个重要命题。然而,不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在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而言,这种先天决定论都显得无法让人信服。与其相信性善性恶的先验理论,不如接受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人生来就如一张白纸,他今后是善是恶全看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熏陶。人性是善还是恶则是由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共同决定,这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由此也使我联想到英国学者C.P.斯诺曾提出的“两种文化”的概念,两种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彼此的作用和意义,避免像很久以来的那样,两种文化以对立互不理解的方式,各自怀着鄙夷的心理在自己的范围内揣度着对方,始终不肯“屈身求教”。
前药设计的主要思想
前药(Prodrug)是一类体外活性较小或无活性,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前药目的主要在于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稳定性,减小毒副作用,促使药物长效化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前药设计在新药研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相对风险性较小,投资少,见效快,非常适合我国药品研发的实际。 1 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
1.1抗肿瘤药物依托泊苷 其水溶性磷酸酯前药在体内经内源性磷酸酶作用转化为原药,生物利用度可由原药的0.04%提高到50%。
1.2安瑞那韦的磷酸酯前药夫沙那韦,该药具有高水溶性和固态稳定性。将该前药制成钙盐片剂溶解度显著提高(100 mg/mL),口服后,提高了生物利用度,降低用药量,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
1.3蛋白酶抑制剂如沙奎那韦,印地那韦,分别制成前药。在体内通过细胞内酶的水解作用在细胞内释放出原药,从而提高了蛋白酶抑制剂对血脑屏障的渗透率和生物利用度。 2改善溶解性
2.1考布他汀的甘氨酸氨基甲酸酯前药,溶解度提高到5.0mg/mL。
2.2左旋多巴的乙酯的水溶性得到很大提高,临床实验表明口服左旋多巴乙酯的溶液起效快。
2.3喜树碱的水溶性前药伊立替康。伊立
孟子的传说故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思想的大家。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孟子的传说故事,希望你会喜欢!
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