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养殖技术
“蝗虫的养殖技术”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蝗虫的养殖技术”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蝗虫的养殖技术”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正版图书——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 本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养殖饲料,养殖技术,捕获、运输及加工,病虫害防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目录 一、概述
(一)蝗虫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一)东亚飞蝗的形态特征 (二)东亚飞蝗的自然分布 (三)东亚飞蝗的自然生活习性 (四)东亚飞蝗人工饲养的条件 三、东亚飞蝗的养殖技术 (一)种源获取和育种 (二)饲料植物栽培技术 (三)野草饲料
(四)人工饲料加工技术 (五)大棚饲养技术 (六)自然笼养技术
(七)室内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
四、东亚飞蝗的捕捉、加工、贮存和运输 (一)东亚飞蝗的捕捉
(二)东亚飞蝗的加工贮存 (三)东亚飞蝗的运输 (四)销售
五、东亚飞蝗的天敌 (一)卵期的天敌
(二)蝻期和成虫期的天敌 六、东亚飞蝗的利用 (一)东亚飞蝗的食用 (二)东亚飞蝗的饲用 (三)东亚飞蝗的肥用
(四)东亚飞蝗的观赏用途 (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蝗虫养殖技术资料
《正版图书——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 本书共分6个章节,主要对东亚飞蝗养殖与利用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养殖饲料,养殖技术,捕获、运输及加工,病虫害防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目录 一、概述
(一)蝗虫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概述
二、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性 (一)东亚飞蝗的形态特征 (二)东亚飞蝗的自然分布 (三)东亚飞蝗的自然生活习性 (四)东亚飞蝗人工饲养的条件 三、东亚飞蝗的养殖技术 (一)种源获取和育种 (二)饲料植物栽培技术 (三)野草饲料
(四)人工饲料加工技术 (五)大棚饲养技术 (六)自然笼养技术
(七)室内规模化人工饲养技术
四、东亚飞蝗的捕捉、加工、贮存和运输 (一)东亚飞蝗的捕捉
(二)东亚飞蝗的加工贮存 (三)东亚飞蝗的运输 (四)销售
五、东亚飞蝗的天敌 (一)卵期的天敌
(二)蝻期和成虫期的天敌 六、东亚飞蝗的利用 (一)东亚飞蝗的食用 (二)东亚飞蝗的饲用 (三)东亚飞蝗的肥用
(四)东亚飞蝗的观赏用途 (
大头鱼的养殖技术_大头鱼养殖技术
大头鱼的养殖技术_大头鱼养殖技术
大头鱼养殖技术
鳙鱼别称:
又称花鲢,胖头鱼,黑鲢,黄鲢,松鱼(潮汕叫法),鰫鱼,大头鱼、摆佳鱼、花鲢鱼、大头鱼、鳙头鲢、鲸鱼。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
鳙鱼的分布:
分布水域很广,从南方到北方几乎全中国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一般鱼池、水库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所以有人送它雅名“水中清道夫”。
鳙鱼的习性:
鳙鱼性温驯,不爱跳跃,行动较迟缓。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原生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鳙鱼的鳃毛较大主要以水中微生物为主,有时鱼虫小虾也照吞不误。
鳙鱼的形状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
第 1 页共 8 页
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的生长速度:
比鲢鱼快,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
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鸳鸯别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雁形目,鸭科。主要分布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鸳鸯中型鸭类,全长40厘米左右。体重630克。雄鸳鸯为最艳丽的鸭类。颈部具有由绿色、白色和栗色所构成的羽冠, 胸腹部纯白色;背部浅褐色,肩部两侧有白纹2条;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扩 大成扇形,竖立在背部两侧,非常醒目,雌性背部苍褐色,腹部纯白。雄鸳鸯覆羽与雌鸳鸯相似,胸部具在粉红色小点。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的环,嘴红棕色。脚和趾红黄色,蹼膜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及山麓江河中,平时成对生活而不分离。据传说,如配偶一方因故死亡,则另一方从此独居,,但据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并非如此,有些科普文章戏称之为”爱情的骗子”。鸳鸯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筑巢在多树的小溪边或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0~15米,洞内垫有木屑及亲鸟的成羽,产卵6~10枚或更多,卵呈灰黄色或白色,圆形,无斑,重45~52克。人工笼养环境中,孵卵由雌鸟担任。雏鸟由成鸟守护,一般留巢1个月,2个月后开始学飞,但他们仍同亲鸟一起生活。
鸳鸯肉性味咸,平。入大肠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痔瘘,疥癣。鸳鸯还是高档观赏鸟。
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肉用鸳鸯的养殖技术
鸳鸯别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雁形目,鸭科。主要分布东北北部、内蒙古繁殖;东南各省及福建、广东越冬;少数在台湾、云南、贵州等地是留鸟。鸳鸯中型鸭类,全长40厘米左右。体重630克。雄鸳鸯为最艳丽的鸭类。颈部具有由绿色、白色和栗色所构成的羽冠, 胸腹部纯白色;背部浅褐色,肩部两侧有白纹2条;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扩 大成扇形,竖立在背部两侧,非常醒目,雌性背部苍褐色,腹部纯白。雄鸳鸯覆羽与雌鸳鸯相似,胸部具在粉红色小点。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的环,嘴红棕色。脚和趾红黄色,蹼膜黑色。栖息于内陆湖泊及山麓江河中,平时成对生活而不分离。据传说,如配偶一方因故死亡,则另一方从此独居,,但据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并非如此,有些科普文章戏称之为”爱情的骗子”。鸳鸯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筑巢在多树的小溪边或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0~15米,洞内垫有木屑及亲鸟的成羽,产卵6~10枚或更多,卵呈灰黄色或白色,圆形,无斑,重45~52克。人工笼养环境中,孵卵由雌鸟担任。雏鸟由成鸟守护,一般留巢1个月,2个月后开始学飞,但他们仍同亲鸟一起生活。
鸳鸯肉性味咸,平。入大肠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痔瘘,疥癣。鸳鸯还是高档观赏鸟。
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
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 鱼苗培育
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务必采取以下措施: 一、彻底清塘; 二、合理放养; 三、供足饵料 四、细心管理; 五、适时分塘(箱) 一、池塘培育 (一)、池塘的选择
①、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以利于鱼苗成长.在鱼苗培育过程
中,常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的变化加注新水或换掉老水,并保证池塘水位,增加鱼苗的活
动空间和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的理化性状.
②、池形整齐,最好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667-2001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以便控制水质.
长方形、东西走向的鱼池采光足、日照时间长,溶氧丰富,水温上升快,有利于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
的分解利用,也便于拉网操作.面积太大,水质肥度等理化因子不易掌控,并易受风力和影响形成波浪
拍击池岸使水质变浑,不利于鱼苗生长和浮生物繁殖;面积太小,放养数量有限,池中理化因子变化频
繁,生产效率低下.
③、池埂要坚固不漏水,坡比以1:2.5为宜,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和丛生水草,便于拉网操作.
鱼池漏水,不易保肥,且裂缝漏水形成暗流,易造成鱼苗集群顶流消耗体力. 具备上述
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
锦鲤水花的养殖技术 鱼苗培育
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务必采取以下措施: 一、彻底清塘; 二、合理放养; 三、供足饵料 四、细心管理; 五、适时分塘(箱) 一、池塘培育 (一)、池塘的选择
①、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以利于鱼苗成长.在鱼苗培育过程
中,常要根据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水质的变化加注新水或换掉老水,并保证池塘水位,增加鱼苗的活
动空间和调节水的肥度,改善水的理化性状.
②、池形整齐,最好是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667-2001平方米,水深1.5米左右,以便控制水质.
长方形、东西走向的鱼池采光足、日照时间长,溶氧丰富,水温上升快,有利于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
的分解利用,也便于拉网操作.面积太大,水质肥度等理化因子不易掌控,并易受风力和影响形成波浪
拍击池岸使水质变浑,不利于鱼苗生长和浮生物繁殖;面积太小,放养数量有限,池中理化因子变化频
繁,生产效率低下.
③、池埂要坚固不漏水,坡比以1:2.5为宜,池底平坦,无砖瓦石砾和丛生水草,便于拉网操作.
鱼池漏水,不易保肥,且裂缝漏水形成暗流,易造成鱼苗集群顶流消耗体力. 具备上述
蝗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合理协调化学防治与生态控制、生物控制技术的关系,合理协调应急防治与可持续控制的关系。按照农业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防治体系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蝗虫的可持续控制,全面提升蝗虫应急防治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加强防蝗工作的领导,增加防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的目标;
2、加强蝗虫监测,做好蝗情预报,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群防群治,确保总体防治效果在90%以上,农作物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三.具体措施及执行步骤
1.蝗情监测及报告
在蝗虫容易爆发的季节和地点,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蝗情监测站点,及时检测蝗虫的发展趋势,各个政府部门以及普通的民众发现蝗虫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蝗虫情况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
农业防治
(2)农业防治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治理,主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三种:
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
塘角鱼的养殖技术
塘角鱼的养殖技术
1.本地塘角鱼的生活习性:生存温度7℃~38℃,最适生长温度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耐低氧、喜阴暗、合群穴居,有较强的逆水上逃习性,野生者体色较黄,两侧有斑点,人工养殖者体色较淡,多呈灰黑色。
2.池塘条件:养殖本地塘角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1333m2,水深1.2~1.8m,池塘周围要用砖石砌筑牢固,并用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渗漏,在池塘对角位置分别设置进排水口,并设置拦鱼栅,进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至离岸1m以外的塘中。
3.池塘设施:养殖本地塘角色的池塘一般应围养有水葫芦或搭建遮荫棚,其面积约有3~5m2即可。此外,因本地塘角鱼性喜阴暗,故应在塘中放置瓦筒、竹筒或用石棉瓦(距塘底20cm)搭几个鱼洞供塘角鱼栖息和遮荫,但不要把竹枝、松树叉等物(有的人为防盗而设)丢入塘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活动。
4.清塘消毒:在苗种下塘前,干塘或留水10cm,然后用75kg/667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一定要全塘泼洒均匀,连池塘四壁都要泼洒到。消毒后最好能晒塘几天,然后才回水50~70cm,回水7~10d后经测定pH≤9或经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后才能放苗。
5.
大菱鲆养殖技术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菱鲆专家组
二OO六年十二月
前 言
大菱鲆是欧洲名贵的经济鱼种,它适应低水温环境、生长快、抗逆性强、肉质细嫩、胶质丰富、口感独特,深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的喜爱。自1992年引入我国以来,水产专家们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十分成熟,在我国北方沿海迅速发展成为一项特色产业,养殖年产量近5万吨,年总产值超过40亿元,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一项支柱产业。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时间短,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目前存在突出的问题是养殖疾病增多、用药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单位滥用违禁药物等问题,以至于出现不合格商品鱼上市的现象。由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大菱鲆生产与销售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旨在帮助养殖业户实现健康养殖,少用药或不用药,远离生产过程中对药物的依赖,养殖出合格可销售的大菱鲆产品。
大菱鲆健康养殖技术指南
一、大菱鲆养殖 (一)养殖设施
包括养鱼车间、养殖池、充氧、调温、调光、进排水及水处理设施和分析化验室等。养鱼车间应选择在沿岸水质优良、无污染、能打出海水井的岸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