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意义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意义”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意义”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政治意义”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云南省户籍制度改革
云南省户籍制度改革
云南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户口迁移难题
为进一步放宽户籍迁移政策,切实解决户口遗留问题。昨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全文公布。其中,在户籍迁移方面实现很多突破,如放宽城镇(除昆明市主城区外)直系亲属投靠落户条件,满足条件的三代内直系亲属可投靠落户;农转非后不适应城镇生活的,可以将户籍迁回农村原籍等。
● 《实施意见》确定了户籍制度的发展目标。按照要求,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
● 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中,要体现出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2015年底前全面清理区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的有关政策。
● 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突破城镇地区落户限制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除昆明市主城区(含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区,下同)和绿春县、彝良县、东川区等特定城市以外的建制镇和小城市,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报告
关于推行全域利州城乡统一户籍
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可行性报告
形成报告时间:2013年10月 前言:
2007年,广元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三个试点市之一,利州区作为广元的“核心区”,发挥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头部队和突击队作用。在2011年12月区第七次党代会上,区委进一步明确了“两大目标”(基本建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核心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2012年8月,在区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利州区统筹城乡“两个率先”(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基本全面小康)、“三个集中”(要素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全域规划基础上“四大统筹”(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公共服务,统筹社会管理)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暨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许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落户,许多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在教育、就业、医
— 1 —
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都对户籍制度形成了问题倒逼、提出了改革要求。党的
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报告
关于推行全域利州城乡统一户籍
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
可行性报告
形成报告时间:2013年10月 前言:
2007年,广元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三个试点市之一,利州区作为广元的“核心区”,发挥着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头部队和突击队作用。在2011年12月区第七次党代会上,区委进一步明确了“两大目标”(基本建成广元经济文化生态强市核心区,基本实现全面小康),2012年8月,在区委七届五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利州区统筹城乡“两个率先”(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基本全面小康)、“三个集中”(要素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全域规划基础上“四大统筹”(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公共服务,统筹社会管理)的发展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暨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许多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还没有落户,许多农业转移人口还未能在教育、就业、医
— 1 —
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些都对户籍制度形成了问题倒逼、提出了改革要求。党的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2期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 推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状,里面写做得成功的至少三点(不要写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意义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入登记、迁出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依法搜集、确认、提供住户居民的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并进行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提供人口统计资料。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1958年盘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的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附加劳动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子女落户等方面衍生的许多具体规定。
(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户籍制度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成本、低效率。首先,市场经济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将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限制在土地上,从而产生了工业化快于城市化的“欠城市化农村病”。现实当中最直接反映便是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阻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渠道。有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2期
有关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 推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一、现状,里面写做得成功的至少三点(不要写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意义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居民的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暂住人口登记、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入登记、迁出登记、变更更正登记等),依法搜集、确认、提供住户居民的身份、住址、亲属关系等人口基本信息并进行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提供人口统计资料。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1958年盘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户籍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的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附加劳动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子女落户等方面衍生的许多具体规定。
(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弊端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户籍制度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高成本、低效率。首先,市场经济的前提性条件之一就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将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限制在土地上,从而产生了工业化快于城市化的“欠城市化农村病”。现实当中最直接反映便是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户籍制度,阻塞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渠道。有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解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有关政策解读
一、转户后土地退出政策
转户农民退出承包土地,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转户农民可以自愿选择退出或不退出、以及什么时候退出承包的土地。承包土地退出不是转户的前置条件,也与转户后享受城镇居民待遇没有直接关联。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强迫转户农民退出承包土地,也不能阻碍转户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土地。
二、转户后宅基地退出政策
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并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其宅基地及建(构)筑物退出按下列规定补偿:
1. 住房:全框架252元/m2、构造柱240元/m2、砖墙预制盖228元/m2、砖木瓦盖186元/m2、片石木瓦盖168元/m2、土墙瓦盖150元/m2;
2. 猪牛圈:砖混90元/m2、砖石66元/m2、土木54元/m2;
3. 简易棚:30元/m2。
4. 院坝:水泥厚度5cm以下12元/m2、水泥5-10cm18元/m2、水泥10cm以上30元/m2、三合土6元/m2、土3元/m2。
按此标准补偿的同时,参照地票政策给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1万元/亩补偿和人均2500元的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不再享有
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系统研究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对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集成法、比较研究法、问题导向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法,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两条思路,对世界各地不同发展时期的民事登记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基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闸明选题意义、回顾已有研究、梳理理论意涵并提出问题,实证分析部分为第二至第五章,第三部分为总结与提升。首先,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不同制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民事登记制度,总结民事登记制度在各国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基本运作模式,以及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对与我国有历史可比性和现实可比性的国家(地区)的民事登记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立法建设与立法主义、身份制、人口登记与统计、迁移与居住许可、社会管理的实现途径等方面对国外民事登记制度与我国户籍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对我国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国外民事登记制度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与国外民事登记制度相比: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户籍身份事项管理采取“属人主义”而区别于
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及其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启示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进户籍制度
改革,系统研究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对推进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文献集成法、比较研究法、问题导向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法,基于理论探索和实践分析两条思路,对世界各地不同发展时期的民事登记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理论基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闸明选题意义、回顾已有研究、梳理理论意涵并提出问题,实证分析部分为第二至第五章,第三部分为总结与提升。首先,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不同制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民事登记制度,总结民事登记制度在各国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基本运作模式,以及在制度转型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对与我国有历史可比性和现实可比性的国家(地区)的民事登记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立法建设与立法主义、身份制、人口登记与统计、迁移与居住许可、社会管理的实现途径等方面对国外民事登记制度与我国户籍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国外民事登记制度对我国户籍制度及其改革的启示意义。通过国外民事登记制度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一)与国外民事登记制度相比:我国户籍管理立法建设滞后,户籍身份事项管理采取“属人主义”而区别于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新学术
传统户籍制度改革基本问题的回顾与评价 莫琪 王海玲
户籍制度改革在我国已经盛行多年,其中很多学者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但不可否认的是户籍制度改革至今仍然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这主要在于户籍制度定义、 改革的原因和所借鉴的理论的复杂性。 因此,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户籍制度改革进 行回顾与评价。
一、户籍制度的定义回顾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户籍制度的定义主要分为历史型定义和制度型定义两大类。 历 史型定义将户籍制度纳入到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来考察, 主要目的是理清户籍制度的 源流及不同时期的特征;制度型定义将户籍制度做了广义和狭义上的区分,并指出户籍 制度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户籍制度的改革涉及社会各方面。 (一)户籍制度的历史型定义
多数学者对中国的户籍制度源于中国历史上的户口管理持相同意见, 区别仅在于 对其起源于何时有不同见解。 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户”即“住户”,“籍”即“薄册”。 “户 籍”的最初含义即为有关人口的薄册,并且户籍制度是随着个体家庭的出现而出现的, 它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一种身份制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户籍最先起源于“版图”的含义。 先秦时期“版图”就已经包括了户籍的内容,版图就是户籍地图。 户籍制度经商代萌芽之 后在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
调查报告
班级:2011经济九班
一、引言
重庆市是2007年6月国家批准设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8月,重庆在全市启动了被称为中国最大规模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2010年8月15日-11月7日,全市已有12.6万户、59.5万农民自愿办理转户成为城镇居民,这一试验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海内外媒体称之为“重庆样本”、“重庆模式”。为了深入了解重庆实施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情况,2012年1月12日-2月10日,我校经济9班全体学员深入重庆,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考察了两江新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南川区等区县,实地调研了民心佳园公租房、西永微电园、大学城、南川新农村建设居民点等21个项目,通过拜访部门、走访农户、实地调查、查阅资料、深入街道社区进村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重庆市正在实施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的群体分布均匀、广泛,共调查200多人重庆市主城区的重点区域两江新区、渝北区等,渝西地区的铜梁县,大足区等,少数名族区域的酉阳、彭水等区县,重庆市中部的涪陵区、忠县渝东地区的万州区、开县、巫山县等。调查的样本除区域分布广泛、均匀以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