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波谱分析》在线作业
“吉大《波谱分析》在线作业”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吉大《波谱分析》在线作业”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吉大《波谱分析》在线作业”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吉大17秋学期《波谱分析》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为( ) A. 0 B. 1 C. 2 D. 3
满分:4 分
2. 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一有色溶液,当有色物质的浓度增加时,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分别( ) A. 变小、不变 B. 不变、不变 C. 不变、增加 D. 增加、变小
满分:4 分
3. 对乙烯与乙炔的核磁共振波谱,质子化学位移(δ)值分别为5.8与2.8,乙烯质子峰化学位移值大的原因是( ) A. 诱导效应 B. 共轭效应
C. 磁各向异性效应 D. 自旋─自旋偶合 满分:4 分 4.
某化合物的MS图上出现m/z 74的强峰,IR光谱在3400~3200cM-1有一宽峰,1700~1750cM-1有一强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
A. R1CH2CH2(CH2)2COOCH3 B. R1CH2(CH2)3COOH C.
R1(CH2)2CH(CH3)COOH D. B或C
满分:4 分
5. 下列化合物的1H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A. CH3-OOC-CH2CH3 B. (CH3)2CH-O-CH(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曹峰 2013春
学 号: 学习中心:
713008228006 杭州学习中心(萧山)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有n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π*跃迁。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1)
CH3
CH
CH2及CHNHR
(2)
及
CH
CH
OCH3
(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
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A)
(CH )32N
NN
NO2
入max=475 εmax=32000入max=438 εmax=22000
(B)
(CH )32N
3
NN
NO2
(C)(CH )32N
(CH )32HC
NN
NO2
入max=420 εmax=18600
BC发生了明显蓝移,主要原因是
吉大13秋学期《波谱分析》复习题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1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相关峰:红外光谱中由同一个官能团引起,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佐证的吸收峰。 9、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
吉大《仪器分析》在线作业
吉大14秋学期《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得分:50V 1.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为具有磁矩的()A. 原子 B. 离子 C. 基态原子 D. 原子核 E. 电子
满分:5 分 得分:5
2. 荧光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常采用下列哪种光源A. 紫外光源 B. 可见光源 C. 红外光源 D. 金属蒸汽灯
满分:5 分 得分:5
3. 色谱法包括许多分支,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下列哪种色谱法是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A. 气相色谱法 B. 柱色谱法 C. 平面色谱法 D. 吸附色谱法
满分:5 分 得分:5
4. 核磁共
吉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波谱分析》大作业试卷
吉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波谱分析》大作业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2、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在CH3-CH2-COOH的氢核磁共振谱图中可观察到其中有四重峰及三重峰各一组.(1)说明这些峰的产生原因;(2)哪一组峰处于较低场?为什么
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13春
学 号: 学习中心:
浙大华家池学校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π*跃迁。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1)CH3CHCH2及CH3NHR(2)及CHCHOCH3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A)(CH )32NNNNO2入max=475 εmax=32000入max=438 εmax=22000(B)(CH )32NH C 3NNNO2(C)(CH )32N(CH )32HCNNNO2入max=420
波谱分析
基本概念
1.分子不饱和度:不饱和度又称缺氢指数,(英文名称:Degree of unsaturation)是有机物分子不饱和程度的量化标志,用希腊字母Ω表示.规定烷烃的不饱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饱和).
2.摩尔吸光系数:物质对某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的量度。指一定波长时,溶液的浓度为1 mol/L,光程为 1cm时的吸光度值,用ε或EM表示。ε越大,表明该溶液吸收光的能力越强,相应的分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就越高。以一定波长的光通过时,所引起的吸光度值A。
3.化学位移: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类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为化学位移。
4.弛豫:在外加射频脉冲RF(B1)的作用下,原子核发生磁共振达到稳定的高能态后,从外加的B1消失开始,到恢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整个过程叫弛豫过程(Relaxation),也就是恢复的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一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一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表面区的质子间的距离偏离体内的晶格数,而晶胞的结构基本不变。 5.耦合: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
吉大13秋学期《波谱分析》复习题答案解析 - 图文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1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相关峰:红外光谱中由同一个官能团引起,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佐证的吸收峰。 9、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
波谱分析概论 离线作业111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离线作业
一.填空题
1、苯甲醛在近紫外区有三个吸收峰:?1=244nm (??=1.5×104) ,?2=280nm(?2=1500),?,?13=328nm(?3=20)是由 π→π* 跃迁引起的,为 K(E ) 吸收带,?2是由 π→π* 跃迁引起的,为 B 吸收带,?3是由 n→π* 跃迁引起的,为 R 吸收带。 2、CH2=CH-CHO有两个紫外吸收峰:?1=210nm (??=1.2×104) ,?2=315nm(?2=14),?1是由 π→π* 跃迁引起的,为 K 吸收带,?2是由 n→π* 跃迁引起的,为 R 吸收带。
3、某共轭二烯在正己烷中的λ
max
为219nm,若改在乙醇中测定,吸收峰将 红
移 ,该跃迁类型为 π→π* 。
4、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的λ
max
为305nm,改在乙醇中测定,λ
max
为300nm,则该吸
收是由 n- π * 跃迁引起。
5、芦丁等带有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陈爵 14秋药学
学 号: 学习中心:
714008228010 杭州学习中心(萧山)008
—————————————————————————————
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π*跃迁。从n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跃迁)。
(1)CH3CHCH2及CH3NHR(2)及CHCHOCH3
答:(1)的后者能发生n→π*跃迁,吸收较长。
(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A)(CH )32NNNNO2入max=475 εmax=32000入max=438 εmax=22000(B)(CH )32NH C 3NNNO2(C)(CH )32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