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立法和省政府立法区别
“省人大立法和省政府立法区别”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省人大立法和省政府立法区别”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省人大立法和省政府立法区别”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行政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区别
行政立法与人大立法的区别、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小组成员:陈兆军、罗家林 一:概述
含义
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是指有权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颁行有关行政管理事项普遍应用的规则的活动。
通常具有两方面的内容:①国家行政机关接受国家立法机关的委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②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亦称“准立法”。
主体
行政立法的主体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建立的国家行政机关。由于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增多和行政权力的相对扩大,单靠立法机关立法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法机关以委托立法方式,赋予行政机关以立法权;同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也是一种行政立法活动。
内容
行政立法的内容包括: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法律规范;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的法律规范;对行政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同等级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不同。
行政立法的程序依立法机关的性质而有所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立法主要是指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
立法
论立法质量的提高
摘要:
关键词:
一.完善立法程序 提高立法质量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补充,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着积极作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靠完善科学的立法程序来保证。地方立法涉及确定立法项目,起草法规草案,审议、修订和废止法规等程序。目前,地方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照搬照抄上位法或外地立法,地方特色不突出,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执法主体的权力和责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设置不平等,存在部门利益倾向。要解决好这些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就必须完善立法程序,在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理念。 (一)在立法项目确定程序上 增强民主化和透明度
要规范和完善年度立法项目确定程序,建立向公众和人大代表、相关利益阶层、团体和行业征集地方立法项目的制度,改变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要建立立法项目论证制度,预防
和杜绝立法项目确定过程中的寻租现象。要重视对人大代表立法议案的落实,提高常委会立法的自主性,增强立法项目的民意基础。
(二)在法规草案起草程序上 增强起草者的中立性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执法主体起草法规草案
政府规章立法技术规范研究
政府规章立法技术规范研究
●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即提高政府立法质量,而逐步统一和规范政府规章立法技术,则是提高政府规章立法质量的一条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途径
●国家和本市已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对立法主体、权限、程序等立法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了基本的规范,然而,对于法案的结构、表达技术等立法
微观层面问题的分析研究、建章立制尚不够完善,相对滞后于立法实践的需求
●政府规章立法技术规范分两大部分:起草规章的技术规范、修订和废止规章的技术规范。主要涵盖四个方面:法案的体例结构、语言表述、逻辑关系和行文格式
引言
自1979年以来,截止今年7月底,本市共制定政府规章817件,修订193件(229件次),废止399件,现行有效市政府规章共418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起步探索到发展提高的过程。
随着立法工作经验的积累,对于立法活动本身规律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国家和本市相继出台了《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规定》,以及《上海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条例》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立法主体、权限、程序等比较宏观层面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规范。然而,无
德国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
德国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
与其他教育发达国家一样,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一直是联邦德国管理本国教育事业的基本
手段和途径。但由于联邦德国特有的地方分权与州集权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制,因而,在教育立法体系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等一系列问题上,联邦德国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一、德国的教育立法 (一)教育立法体系
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文化和教育事务的主权在州,国家对教育事务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州进行的。因此,与法国、前苏联等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国家不同,联邦德国的教育立法体系是以联邦为辅,以州为主。 1. 在联邦一级,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首先是联邦《基本法》的有关条款,这是全德国教育事业最重要的法律依据。《基本法》有关教育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第2条第1款:“个人具有自由发展共人格之权利。” 第5条:“保证教学及研究之自由。”
第6条:“儿童之养育,为父母之天赋权利最高职责。惟国家得监督其教养活动。”
第7条第1款:“全部教育制度,应由国家监督。”
第7条第2款:“除不由教会设立之私立学校外,所有公立学校,一律设置宗教科目。惟儿童之是否信仰宗教,悉由儿童自决。”
第1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发展问题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发展问题
——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视角的分析
[论文摘要]:以《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视角,分析了我国政府信
息公开立法提升和拓展的发展趋势。提升目前政府信息公开基本立法的立法层次,完善其内容;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单行立法,形成信息公开基本立法与单行立法相结合的体系化,促进政府信息全面公开的规范化。
[关 键 词]:政府信息 信息公开 立法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内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首先应该是阳光政府,即要政府信息公开。为此,必须加强政府信息立法,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法治行政的水平,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拓展——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及其必要性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门立法起步较晚,2007年4月5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一个里程碑;国家环保总局2007年4月11日发布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为环境信息公开提供了制度保障,是单行信息公开立法的创新典范。
(一)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状况
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立法法表格
http://blog.sina.com.cn/fashuo
立 法 法 表 格
规范 制定机关 提案主体 ①主席团;②全常;③国务院;④军委;⑤最高院;⑥最高检;⑦专门委员会;⑧一个代表团;⑨30代表联名 ①委员长会议; 批准 全体代表 过半数 公布 备案 解释权 审查/撤改 全大可撤/改 ①全常制定的; ②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全常可撤: ①行政法规、 ②省、市地方法规; ③自治州、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国务院撤/改: 其他 ①民;②刑;③诉; ④组;⑤选;⑥民族区域自治;⑦特别行政区 除以上7种外的。 全常不能修改特区基本法,但可解释之。 基本法律 法 律 一般法律 全大 全常 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 可要求解释: 国军院检省专 公布:全常 全常 ②10名常委联名 起草: 全体常委 过半数 行 政 法 规 国务院 ①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 ②国务院法制机构 国务院或其常务会议审议 总理签署 国务院令 省人大制定的全常 全常/国务院 国务院 ①部门规章; ②地方政府规章 省人大可撤/改 ①省常制定的; ②省常批准的; 地方省级法规 省人大/省常 只需备案 不用报批 主席团公布 省常制定的 省常公布 性较大
树立法治观念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你知道每年的12月4日是什么吗?
法制宣传日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二框题 树立法治观念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目标定向1、理解法治观念的内涵以及增强公民法治观 念的重要性。 2、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依法维权的关系。 3、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必要性。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法治观念?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 性? 2、了解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有哪些? 3、知道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如何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利? 4、“六五”普法宣传的内容、宣传教育的 对象和重点?为什么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法 治教育?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什么是法治观念?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树立严格 遵守法律,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 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的 观念。
苏人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二框题
合作探究一女学生王某在某镇中学附近被不法少年勒索了几十 块钱。初中刚毕业的表哥听了表妹的哭诉,便认定是某 中学学生干的。于是,他也敲诈了该中学的几个学生, 为表妹补上了损失。直到公安机关的传讯到他家时,他 还浑然不觉: “我就是想把钱要回来,这也犯法?” 1.请同学们分析不法少年、王某表哥及王某三人行
立法技术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研究(正式稿)
立法技术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研究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 朱文杰
立法技术与立法活动相伴而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立法质量,对立法、法制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弥足珍贵的价值。与西方国家自19世纪起就开始了立法技术问题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立法技术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研究至今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总结的阶段,相关理论著作和研究成果凤毛麟角。作者在多年的地方立法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立法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试图结合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立法技术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立法技术概述 (一)立法技术的内涵
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立法者在立法活动中,是通过特定的逻辑、语言和一系列技术操作,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规律和自己的价值判断抽象为法律规范的。从本质上讲,立法技术属于技术范畴,就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作者认为,立法技术就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等活动中所遵
以北京市地方立法为例
1
循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总称。
(二)立法技术的功能
1、立法技术是立法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立法既是
立法法法律试题(网络)
(公务员行测辅导)
法法确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哪个部门(公务员行测辅导) 一、单选题
1、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2、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3、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过( )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A、两次 B、三次 C、五次 D、四次 4、立法法确定,法律解释权属于( )。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是( )年宪法修正案确定的。 A、1988 B、1993 C、1999 D、1982
6、宪法规定
100512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和借鉴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和借鉴
添加日期:09-01-12 10:59:43 来源:国家环境保护部 责任编辑: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和借鉴
孙佑海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被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经过长期的实践,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法制化和社会化,运用法律规范推动和保障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形成。
就立法性质而言,目前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可称之为污染预防型,如美国等国,将资源的回收利用纳入污染预防的法律范畴,属于广义上的环境法;另一种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如德国1994年公布实施的《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日本2000年公布实施的《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将整个社会活动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建立循环型社会,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环境法的范畴。
笔者认为,污染预防型立法虽然比末端治理前进了一大步,但仍然没有摆脱狭义上的环境保护的理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循环经济型立法从社会经济运行的内部和深处来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力求将污染物“吃干榨净”,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物的产生,这是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