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宗历代祖师

“唯识宗历代祖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唯识宗历代祖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唯识宗历代祖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唯识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唯识宗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唯识宗

又作慈恩宗、瑜伽宗、应理圆实宗、普为乘教宗、唯识中道宗、唯识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为中国佛教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即以唐代玄奘为宗祖,依五位百法,判别有为、无为之诸法,主张一切唯识之旨之宗派。 目录

佛光大辞典唯识宗之义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六经十一论 瑜伽学派之传承 唯识得成一宗之名 何谓唯识学 修学应有之警觉 说法用意 相关图书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佛教逻辑学──因明入正理论义贯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观所缘缘论义贯

八识规矩颂义贯、六离合释法式义贯 佛光大辞典唯识宗之义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六经十一论 瑜伽学派之传承 唯识得成一宗之名 何谓唯识学 修学应有之警觉 说法用意 相关图书

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

佛教逻辑学──因明入正理论义贯 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观所缘缘论义贯

八识规矩颂义贯、六离合释法式义贯 展开

编辑本段佛光大辞典唯识宗之义 本宗总取《华严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入楞伽经》、《厚严

中国佛教哲学之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佛教哲学之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

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了统一到国家,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隋唐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出现了佛、道、儒三教并存的局面。伴随着当时寺院经济的发展(辛替否曾说:“七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分”),佛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先后形成了如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佛教教派。

佛教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宗教伦理学说,其根本宗旨是宣扬人生是苦,涅槃极乐。其目的是让人们从现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追求来世,达到成佛的理想境界。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天台宗,天台宗的始祖为龙树,但事实上,天台宗真正的开创者确是智顗,因他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但又因为其创立该宗的依据是印度的《法华经》,因此天台宗也称为法华宗。

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宗教注重义理,北方的宗教重视禅定,天台宗把南北方的宗教结合起来,提出了“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宗教主张,止就是禅定,观即是义理,并主张要从世俗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泥洹”也即“涅槃”——成佛的理想境界,必须坚持止观并重、定慧双修。其主要观点是“三谛圆融”、“一心具三千”。“三谛圆融”是从“一心三观”发展而来的。“一心”即是“一念”,指人的心理

净土宗祖师的净土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净土宗祖师的净土思想

净土宗十三祖的净土思想,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点缀在我国净土宗发展史上,构成我国佛教乃至东方佛教的一大景观。

然而各位祖师因时代于个性诸因素,修持的的风格各具特质,以二祖善导大师和十三祖印光大师侧重提倡持佛名号这一念佛思想。对我们现在净土行人更为教育意义。祖师的修持于弘法的风格,为现代净土行人提供了诸多的净土修持的参照坐标,这些参照坐标只有十几的合宜之分,并无理论上优劣。虽然就现代人的根机而言,善导大师与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与修持规范,较为适合现代人的状况,而现代人的根机万殊。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

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上承古佛、祖师之血脉,下契近代众生之根机,言言归宗,字字剑谛,诚为一大光明藏所流现的诚谛法语,允为当代众生亟须研讨服鹰之宝藏,印祖淹观各中世出世间知识学问渊博,念佛修持早成三昧,故其文字摄受力极强,印祖净土思想极其丰富,下面简单略示五点:

一、 净土法门是末法众生出离生死的唯一要道。印祖为度我们苦难众生早出苦海,从佛

法与众生根机对应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选择。印祖言:药无贵贱遇病则良,法无优劣当机则妙,在夕之世人跟书圣,之世如林随修意法皆可正道。今世之人,根性劣露,

知世稀少,若舍净土,莫有解脱。净土法门,三

唯识识体(下)- 法身宗-宋七力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唯識識體(下)

請坐…

這裡面大部分老師比較多 若要提出問題、要讚譽的… 有什麼體會拿出來講不要緊 深入進去了解,不管什麼方式 就是要契入真如本體 找到本體的意思 一般都用修的 如何修?

修的目的就是要斷除二障——所知障 要進入我空、法空才能契入真如 以往說要將第八意識消除 其實不是第八意識消除 要消除第七意識

第八意識是一個識體、意識的識體 第七意識你若將它滅除

它就不會再熏習那不好的成為種子 進入第八意識裡面的識體 (識體)裡面有放兩種

一種無漏種子、一種有漏種子 這唯識論的基本常識

你靠「修」,就要將第七意識滅掉 修到第六意識就修不過了 第六意識在那裡起心動念 在那裡胡亂想

想來想去都是第六意識 你修不到第七意識了

第七意識若修掉,稱作阿羅漢 煩惱就沒有了

平時要怎麼煩惱都沒有

若還有煩惱就是第七意識還有啦 唯識論就這樣說

另外一種是靠無漏種子

讓祂反覆不斷的體會、反覆不斷的流露 透過諸法實相讓你看 不管看了解、不了解

一直看、祂會一直流露出來 到後來第八意識成大圓鏡智了 第七意識就會沒有了 第七意識若滅掉

沒煩惱,人生的看法就不相同

1

最後目的仍是一樣 要找到本體出來

謝謝,讓副會長泡茶 好、來…好… 真如找出來之後

你和你的分身融

觉囊派历代传承祖师、主要寺庙和有关著作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觉囊派

历代传承祖师、主要寺庙和有关著作

觉囊派历代传承祖师:

祈请历代传承祖师赐予加持

释迦法王赞

无穷妙幻身影尽空际 广长舌覆三千宇宙边 慈悲大智胜于三界内 一切有情欢喜尽皈依

遍智祖师赞

如来六十妙音所赞颂 犹如天上纷纷降花雨 第一法王上师笃布巴 遍智祖师足下求加持

多罗那他赞

为利众生身披袈裟者

无垢大智妙吉祥化身 多罗那他无上大尊者 妙音功德遍覆现虚空

圣教赞

世尊最圣了义他空见 金刚教法不灭世世明 微妙胜义谛圆满浩三界 绿度母尊依护转法轮

弘法赞

中土印度传入如意宝 了义十经见地妙无暇 慈尊龙树无著三大士 加持弟子欢喜永弘法

觉囊派主要寺庙:

在十七世纪时,格鲁派政权首领五世达赖喇嘛没收了觉囊派部分寺庙 的财产属民,经籍印版大多封禁,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

现存觉囊派的主寺为四川省壤塘县藏哇寺,阿坝、马尔康以及青海省 的班玛、久治、甘德等七县,共三十多座。僧人约五千。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觉囊寺被毁后,本世纪八十年代觉囊寺已 由喇嘛益喜重建,现已完成“十万佛塔”一座。寺庙正在进一步修建之中。

藏哇寺:位于南木达区中壤塘乡,北纬32度东经101度1分。建于十八 世纪初,共八个康村,经

唯识三十论讲话( 唯识三十论讲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唯识三十论讲话

日本 井上玄真

唯识三十论本颂

01、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为三 02、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 03、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 04、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暴流,阿罗汉位舍 05、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缘彼,思量为性相 06、四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及余触等俱 07、有覆无记摄,随所生所系,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 08、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了境为性相,善不善俱非 09、此心所遍行,别境善烦恼,随烦恼不定,皆三受相应 10、初遍行触等,次别境谓欲,胜解念定慧,所缘事不同 11、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 12、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 13、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掉举与昏沉,不信并懈怠 14、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二各二 15、依止根本识,五识随缘现,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 16、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 17、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 18、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辗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19、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

唯识学书目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唯识学书目

第一部分:

经籍

1.<解深密经>

2<楞伽经>>

3<大方广佛华严经>

4<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

5<阿毗达磨经>(未译)

6<厚严经>(未译)

以上唯识六经

论籍

l <瑜伽师地论>

l <显扬圣教论>

l <大乘庄严论>

l <集量论>

l <摄大乘论>

l <十地经论>

l <分别瑜伽论>

l <辨中边论>

l <二十唯识论>

l <观所缘缘论>

l <阿毗达磨杂集论>

l 《成唯识宝生论》护法

l 《大乘唯识论》世亲

l 《唯识论》世亲

释论

1<成论>释

l 窥基《成唯识论述记>

l 慧沼《成唯识论了义灯>

l 智周《成唯识论演秘>

l 窥基《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此上唯识三个疏)

l 窥基<惟识料简>,<唯识别抄>

l 智周<了义灯记>

l 灵泰<疏>抄>

l 如理<义演>

l 道邑<义蕴>

l 泰贤《成唯识论学记> 第二部分:

瑜伽行派研习参考书目(初步)

一、瑜伽行派论书及其释论

1、瑜伽师地论

达摩祖师论集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达摩祖师论集

少室六门集:

一卷。梁·菩提达摩撰,编者不详。又作《小室六门》。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卍续藏》第一一三册。

内容分为六门,即∶

(1)心经颂∶是就玄奘所译《般若心经》,逐句附上五言八句的颂,共三十七偈;疑系后人伪托,非达摩亲撰。

(2)破相论∶相当于《观心论》。相传为北宗神秀所作。

(3)二种入∶又称二入四行观或四行观。本篇相当于《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所收的〈菩提达摩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前有弟子昙琳序,为传达摩禅法最确实者,是《续高僧传》〈达摩传〉及《楞伽师资记》的取材所在。

(4)安心法门∶本篇已收入《宗镜录》卷九十七、《正法眼藏》〈大慧宗杲〉卷二(上);另有敦煌出土的异本,然增减甚多。

(5)悟性论∶此论之名目亦见于圆珍的‘请来目录’中。 (6)血脉论∶绍兴二十三(1153)年,曾由任哲付序别行。

本书版本有日本镰仓末期五山版、正保四年(清顺治四年,1647)本、宽文七年(康熙六年,1667)本和延宝三年(康熙十四年)鳌头本。其中,五山版是日本最早的版本,为镰仓末期至南北朝初期刊行的覆刻宋版。

心经颂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

唯识与中观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三境与三量

(摘录于 南师讲述之《唯识与中观》)

我们现在先把这个《八识规矩颂》了解一下。第一首哦,「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所以有些同学我要你们背啊,觉得很痛苦。别说你们觉得背书痛苦,我的记忆力背书方法比你们都高明,当年背这颂也花很多时间,因为它不是诗很拗口。但不论用什么方法,必须把它背来。这个不像诗或好的文章,可用情感去背,很容易就背来。这个要用理性去背,要分析去背,你就背来了。所以往往看到似诗八句,你也像读诗一样??用感情去背,绝对背不来。

现在看下面注解。性境,比如现量,前五识哦,通三性。我们先拿现量这个名词来讲。唯识学有三量,这个「量」有三量,必须记住哦。「现量」、「比量」、「非量」。这三个量要记得。实际上还有个名称,三量以外还有「圣教量」,这圣人的圣,教育的教。这是三量。

我们晓得现量,量是个什么东西?量是逻辑上的一个观念,量是逻辑上的观念。勉强拿现在观念来讲范围,也可以说内含的意思。拿逻辑来比方,量是这么个意思。这个是眼睛当时的现量。等于照相机备好了个镜头,哦照相机会全显出来。这个叫现量。现量境。这个就呈现出来。好了我们晓得现量是这样。

(现量)

「现量」在唯识学上

达摩祖师相法

标签:文库时间:2024-09-29
【bwwdw.com - 博文网】

达摩,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公元526年(梁武帝普通七年)渡海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授禅宗心法,为我国禅宗初祖。少林僧人习武,相传自达摩开创,以禅武合一,动静相济,藏而不露,注重武德,使少林功夫闻名于世。达摩相法,倡导相心之说。惟达摩传武功及相法之说,未见于史册,或托名而已。

铁船有风飞黑海,月明万里故人来。尔先以相家常格部位入其门户,而复以此悟神而化之,往来古今,尽在目中矣。时授于铜柱山中紫龙洞。

1、断顺逆

所有天地人三界弟子,如能修到灵肉合一,精、气、神三昧融通,法轮常转,就可以真正懂得佛心。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眼耳口鼻身相俱好,不如心好。若心取相,即为有相;无心取相即无相;相逐心生,相随心灭。此相家必注重阴骘纹在天仓附近的道理。

如来有动神、有静神、有出神、有入神、有穷神,五神具足,即见如来。动神者水也,得水形者宜动,其色黑;静神者土也,得土形者宜静,其色黄;出神者木也,得木形者宜修长清硬,其色青;入神者金也,得金形者宜坚小,其色白;穷神者火也,得火形者尖削,其色赤。相生则利,相克则不利。皆先定其形,后定其色之变,而后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