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的组成
“血液系统的组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血液系统的组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血液系统的组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难点: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教具 PPT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
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
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三.新课
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4.5kg或4500ml。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板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材 重点
难点 重点: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难点: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 教具 PPT课件 教学
方法 讲授、讨论、活动 教 学 过 程
一. 创设情景
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
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三.新课
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4.5kg或4500ml。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板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
1、 贫血的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孕妇<100g/L 2、 贫血的成因分类:
(一)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a.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b.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
到损害)
c.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
d.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
子):
a.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炎
症、纤维化等)
b.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肾功能不全、肝
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生红细胞生成素EPO不够,肿瘤性疾病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不足所致贫血(如蛋白质、脂类、叶酸、B12、
铁等):
a.叶
血液系统试题
血液系统试题
第一单元 贫血 【A1型题】
1.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E.100g/L
2.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丢失血容量至少达多少时即可有贫血表现? A.10% B.20% C.25% D.30% E.35%
3.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的是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4.关于铁代谢,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正常肠黏膜可吸收三价铁 B.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
C.维生素C能把食物中铁游离化 D.铁主要在空肠下段吸收
E.在肠黏膜细胞内铁离子与去铁铁蛋白结合 5.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在贫血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 A.确定
血液系统大纲
造血系统疾病
(Hematologic Diseases)
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负责人:
吴 俣 副教授 (血液内科 18980601973)
课程指导教授:、
刘 霆 教 授 (血液内科 18980601240)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造血系统疾病总论 贫血概述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 1 1 0.5 0.5 1 4 见习 3 1 1 1 6 自学 √ √ √ √ 合计 1 4 1.5 1.5 2 10
合计 一、总论
(Introduction)
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熟悉内容:
1. 熟悉血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熟悉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二) 了解内容
1. 了解血液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2. 了解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3. 了解血液病的防治措施; 4. 了解血液学的进展与展望。
二、 教学时数 大课1学时
二、贫血概述 (Introduction of Anemia)
一、
血液系统试题
血液系统试题
第一单元 贫血 【A1型题】
1.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A.140g/L B.130g/L。 C.120g/L D.110g/L E.100g/L
2.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当丢失血容量至少达多少时即可有贫血表现? A.10% B.20% C.25% D.30% E.35%
3.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的是 A.慢性感染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4.关于铁代谢,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正常肠黏膜可吸收三价铁 B.血清铁一般是亚铁离子
C.维生素C能把食物中铁游离化 D.铁主要在空肠下段吸收
E.在肠黏膜细胞内铁离子与去铁铁蛋白结合 5.外周血涂片中,不会出现原始和幼稚细胞的是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6.在贫血的诊断中最重要的是 A.确定
血液系统大纲
造血系统疾病
(Hematologic Diseases)
教学总体安排
课程负责人:
吴 俣 副教授 (血液内科 18980601973)
课程指导教授:、
刘 霆 教 授 (血液内科 18980601240)
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造血系统疾病总论 贫血概述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 1 1 0.5 0.5 1 4 见习 3 1 1 1 6 自学 √ √ √ √ 合计 1 4 1.5 1.5 2 10
合计 一、总论
(Introduction)
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熟悉内容:
1. 熟悉血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 熟悉血液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二) 了解内容
1. 了解血液疾病的范围及分类; 2. 了解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3. 了解血液病的防治措施; 4. 了解血液学的进展与展望。
二、 教学时数 大课1学时
二、贫血概述 (Introduction of Anemia)
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
第九章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第一节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编号 食物名称 主要营养成分 生产原料 产地
1 2 3 4
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相同吗?含有同 种营养成分的食物,生产原料都相同吗?
营养的重要性
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 水、无机盐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不同的食物中含有 的量不一样。
实验
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目的:举例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器材:面粉、花生种子、烧杯、试管、滴管、碘液、 白纸,角匙、纱布、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等。 步骤:1、取1匙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用一块叠成双层的纱布包住面团,将用纱布包着的面团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手轻 轻地揉挤。观察清水发生的变化。2、将面团放在另一只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继续揉挤,至不再 有白色物质渗出,取出纱布团并打开,可以看到变成了什么?思 考这是什么物质。 3、渗出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4、脂肪的鉴定: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种子,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步骤 1 2 3 4 实验现象 清水逐渐浑浊 纱布里剩下胶状物质 碘液使白色物质变蓝 花生的印迹较透明 实验结论 面团
血液系统《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言册模拟试题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言册模拟试题
单选题
1、WHO是世界什么组织?A
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和平组织
D、世界金融组织
2、贮存卡以什么样方式归档存放,以便能够快速、方便查找A
A、逻辑的顺序(字母顺序式代码数字)
B、自我拟定
C、根据贮存的量多少
D、其它
3、订货供应的最合适方式取决于每种物品的什么?A
A、性能
B、功能
C、机能
D、其它
4、采血部门护理人员的任务是运用-——的方法安全地从合适的、健康的、危险因素低的献
血者中采集血液。C
A.科学的、公认的
B.正确的、科学的
C.正确的、公认的
D.正确的、合理的
5、献血者经过正确的筛选,确认其适合献血以及献血对其——均无影响。A
A.本人和受血者
B.家庭和本人
C.本人和采血人员
D.家庭和采血人员
6、在献血前后和献血过程中,向献血者提供——建议和护理。A
A. 正确的
B.合理的
C.适当的
D.一般的
7、技术人员可对结果的准确性或对其他任何妨碍或影响因素作出评注。但是,尽管有时很难区分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诊断的界线,技术人员也——做出诊断,诊断是医生的职责。B
A.可以
B.不应
C.能
D.不能
8、有时医务人员不能确定一些结果的含义以及这些结果对于病人的意义,这——技术人员
参与诊断。C
A. 不必要
B.有必要
C.
血液系统知识竞赛
浙江省采供血机构“与法同行,和谐发展”知识竞赛题库
一、 填空题(280题)
1. 全血滴入标准硫酸铜溶液中,形成一层铜蛋白膜,包围在血滴外层。
2. 用于男性献血者(Hb≥120g/L)检测的硫酸铜溶液比重为1.0520。
3. 用于女性献血者(Hb≥115g/L)检测的硫酸铜溶液比重为1.0510。
4. 硫酸铜溶液比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温度每上升2℃,比重下降0.0005。
在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这一特性。
5. 硫酸铜目测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时,每瓶(50 ml)硫酸铜溶液的可用于检
测25人次。
6. 硫酸铜法检测血红蛋白应使用新鲜采集的末梢血或静脉血,抗凝或不抗凝血
液均可使用。
7. 硫酸铜目测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时,在距硫酸铜液面上方1cm处垂直将1
滴血液轻轻滴入,血滴应不含气泡。
8. 硫酸铜目测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时,血滴在硫酸铜溶液中部悬浮10 -15
秒后下沉于瓶底,表明血液比重等于硫酸铜溶液比重,血红蛋白含量符合献
血标准。
9. 硫酸铜目测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时,血滴悬浮在硫酸铜溶液上部,15秒时
不下沉,表明血液比重小于硫酸铜溶液比重,血红蛋白含量不符合献血标准。
10. 配制硫酸铜工作液时,量取所需量贮存液,加入容器内,慢慢加入蒸镏水至工作液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