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 二、2.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特点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
并放出大量能量)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意义: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 图文
必修一部分(高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1.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增加,西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减小。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都是相对于物体初速度的方向)
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出,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出时间;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昏线,昏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落,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落时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夜半球太阳高度<0,昼半球太阳高度>0。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26′)——夏至、冬至
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6、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小于7.5舍大于7.5入),区时差=时区差
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的地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运动知识点
1.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增加,西经度(区)中朝东方向经度减小。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期)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都是相对于物体初速度的方向)
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晨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出,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出时间;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昏线,昏线上各点代表此时正日落,它的地方时间为该地的日落时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夜半球太阳高度<0,昼半球太阳高度>0。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26′)——夏至、冬至
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6、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小于7.5舍大于7.5入),区时差=时区差
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的地方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图文
名师推荐 精心整理 学习必备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课本P2~3图1.2,1.3)
三、美国的人口迁移(课本P10图1.10) 时间 原因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自然灾害、农业危机 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发展 方向 人口大规模西移 由乡村流向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从东北部工业区迁往西部和南部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 ⑴时间特点:不断增长,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⑵地区差异: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1.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及特点(课本P5图1.6) 构成 ★类型 ★★特点 判断方法 出生率、死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均﹥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www.gaokaoq.com 高考圈 -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 (层次 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 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 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 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 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 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 于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问题
区域
区域结构划分的依据 区域的特征
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比较20实际90年代以来,江苏省与贵州省城市化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区域之间的联系
东部和中部在区域合作发展中如何优势互补 西部大开发的措施 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
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有何优缺点? 中线工程调水后对华北地区环境的积极影响 南水被调三条线路的对比及其意义 南水北调的原因及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四纵三横”格局指什么 南水北调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西电东送
1
怎样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西电东送的线路及其意义 西电东送对京津唐地区的积极影响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 山西省输煤和输电的优缺点是什么 晋电外送的影响
简要评价山西省“晋煤外运”对山西省的影响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的线路及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会给河南省带来哪些影响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对输出地、输入地的影响 产业转移
东部向中部进行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服装场、制鞋厂、玩具厂)向内地转移的原因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有何好处? 产业转移造成的影响
甲城经济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知识点总结(完全篇)
高中地理必修一到三总结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 --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
1. 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2. 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3.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4. 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5. 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6. 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7.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8. 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
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9. 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0. 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 . -考试资料-
- --
11. 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2. 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3. 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围。
14. 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 海水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