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机械效率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效率》教案人教版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计算、测量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功和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
教具准备:滑轮、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钩码、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使用机械时,对完成工作任务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对人们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用________
表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总功。
3、人们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对_____做的功是有用功,对______做的功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三、机械效率快乐学案
12.3机械效率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预习自我检测
1、必须要做的功叫______;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______; _______加_______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
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为600牛的重物,动滑轮重20牛,则拉力要多大?(摩擦及绳的重力不计)要使重物上升2米,绳子自由端需拉过几米?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焦?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多少焦?直接把物体提高2米,要做多少功?
上题中进一步分析:哪是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额外功______________;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机械效率。 有用功总是______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______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预习随笔:写下你的困惑和问题
课内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电压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
伏。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
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j有电源
十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 )、毫伏(mV)
1kV = 1000V 1V = 1000mV
例:U=220V = kV= m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
量程,并进行试触。)
(3)、读数:确定量程……选
八年级物理教案
目录
第一篇:2014八年级上物理教案(第一节质量)第二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篇: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四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面签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2014八年级上物理教案(第一节质量)
雅酉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优质课教案设计
课题:第一节质量
设 计 人:设计时间: 2014年11月25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112页。1、质量的定义和单位;2、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3、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4、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教案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生活中实例引出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再通过前面已有的速度概念,帮助学生迁移建立新的概念——功率。并借助速度知识,迁移得出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教材分析★
这节要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了解“能”做铺垫,然后通过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力学中的功和能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内能以及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打基础。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功率的概念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生活的应用。 教学中首先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做功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进而引出“功率”这一物理量;接着通过与“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方法的类比,从而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推导出功率的计算公式;在介绍功率的单位瓦特时,可以简单介绍瓦特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汽车爬坡时换档减速这一
现象,推导p=fv,知道如何利用平均速度计算功率,并能用其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功的概念已经建立,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并且已经学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功》导学案人教版
――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
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材分析★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教法建议★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
(八年级物理教案)重力物理教案
重力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心.
2.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能力目标
1.通过上节力的三要素的学习引入重力的三要素,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重垂线和重心,培养学生尊重物理事实,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最常见的力——重力.教材通过“苹果落地”和“抛出去的石块向地面下落”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重力的存在.然后用实验研究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方法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质量成倍数关系的钩码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比值,由此得出重力跟质量成正比,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并由此关系,得出重力的计算公式 .
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说明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种讲法比直接告诉学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更符合逻辑.
由于物体重心的位置跟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教材关于重心的问题只做了简单介绍.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上
11.5机械效率2012
机械效率
复习回顾:1、功的计算方法:W=FS 2、功的原理是什么: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
第五节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动滑轮,知道有用功、总功、额外 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的计算 公式,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知道实际的机械 效率不可能是100%。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 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 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机械效率
对重物做功 W’= Gh
动力对 滑轮做 功 W= Fs F F匀 速 上 升
s
G
h
h
机械效率
活动:探究动滑轮做功的特点:步骤1:分别测出手对绳的拉力F,手移动的距离s,钩码所受 的重力G和钩码上升的高度h。
步骤2: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上面的实验。步骤3: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试验 拉力 拉力移 次数 F/N 动的距 离S/m 1 6 0.2 拉力所 钩码 做的功 重力 W=FS/J G/N 1.2 10 钩码上 提升钩码对 升高度 钩码所做的 h/m 功W=Gh/J 0.1 1
2 3
11 17
0.2 0.2
2.2 3.4
20 30
0.1 0.1
八年级教案
教案
常德市五中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课 题 中心发言 人
环球之旅(4) 郭荣华
课时 研讨审核
第一课时 备课组
模式 审批人签字
引领-尝试
《剪羊毛》 感知二部合唱曲的声部关系; ; 初步了解大洋洲及其音乐简况。 教学目标 学会二部合唱曲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初步掌握声部之间的配合协调、和谐。 难点:由于平时较少接触二部歌唱,所以,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一方面要鼓励学生 重点难点 增强自信心,从思想上驱除自卑感,另一方面可通过分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唱熟各声 部,然后再配合。 过程设计 个性批注
导入: 导入:在二部合唱《剪羊毛》的歌声中,学生走进教室,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具有 较浓厚的欧洲音乐风格) 由此引发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的阐述, , 结合世界地图、 大洋洲地图介绍大洋洲及其音乐简况。并引入对二部合唱《剪羊毛》的学唱。
教唱歌曲:1, 为了使学生理解声部关系,必须让每位学生都学唱两个声部 2, 学唱《剪羊毛》主旋律两遍以后,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1)调式、调性(C 大调) ; (2)节拍、节奏特点(四二拍子,以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为特点)(3)旋律 ; 进行特点(级进、大三和旋分解上行和连续音阶进行)(4)音乐结构(有再掀的 ; 二段体)
11.5《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11.5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3.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学习过程】: 一、机械效率
案例: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二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
算一算,比一比
(1)假设楼层高度为3米,一袋水泥质量为50kg,若直接把水泥扛到楼上,人需要做多少功(袋子质量忽略不计,g=10N/Kg)
(2)若用图中滑轮组将水泥运送到楼上,需要在绳端施加的力为150N,则通过使用此机械把水泥运到楼上人需要做多少功?
(3)分析两次做功不同的原因 (4)结论: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用字母表示 计算公式为
(5)练一练
例1、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子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