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
“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文化要略考研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恩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恩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在历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
中国文化要略试题
第二章 中国地理概况
1、以下哪个国家不与中国接壤?
马来西亚 B.老挝 C.缅甸D.吉尔吉斯斯坦 (华中师大)
2、在以下行政区划的简称中,_____的来源与历史名称有关。 赣 B.湘 C.晋 D.浙 (厦门大学)
3、春秋时期的郑国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省。 4、新疆的全称是_________(南师大) 5、判断对错:长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 )(西南大学) 6、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在现在的___________市。(西南大学) 7、中国行政区划中,省级区划有______________个。(2010,西南大学)
A.32 B.34 C.33 D.35
8、判断对错: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2011,北师大) 9、填空:明清时期,中央权力机构由六部、都察院、________、大理寺等组成。六部为____、_____、____、兵部、_____、______。(2011,武汉大学) 7、中国第一大淡水湖______位于江西。(2011,中国传媒大学) 8、判断:上海西部地区在战国时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此,上海又别称“申”。(2010,浙师大)
9、下列名称不是中国别称的是
程裕祯版 中国文化要略笔记
第一章 简论
1.《周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2.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也说:“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指与国家的军事手段(即武功)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
3.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念,指的是狭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人类社会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学艺术和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那些东西。
4.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法文的Cultura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又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比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宽泛。
5.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6.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
《中国文化要略》基本全
这是对外汉语的必备书目
《中国文化要略》
第一章 简论
第二章 地理概况
第三章 历史发展
第四章 姓氏和名、字、号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汉字 学术思想 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教育 科举制度 典籍藏书 风俗习惯 中外文化交流
这是对外汉语的必备书目
《中国文化要略》整理
第一章 简论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
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
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
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
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1)外在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
中国文化要略 - 学术思想
第六章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
1、“儒学”:第一学说,,创始人孔子,“儒”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最大的思想流派 (最早指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论语》,鲁文化与周文化一脉相承。
主张“仁”,“仁者爱人”,人本主义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孟子》,儒家学说亦称“孔孟之道”,
思想核心:“性善”和“良知”,提出“义”(仁是发自内心之爱,义是所以为人之道),进一步发展“人本思想”,提出“”仁政观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荀子》,(李斯为其弟子)
主张“性恶”,要靠后天的力量来帮助人为善,一是“修身”,二是“师法” 主张强化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5、汉代以后,儒学独尊,董仲舒建立“天人感应”(封建统治的理论支柱)
王充,字仲任,无神论者,著《论衡》
二、老庄思想(第二大学说)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著《道德经》,“道家”
其思想:“无为”“贵柔”“守弱”
具有自然主义色彩,批判儒家,“入世之学”VS“出世之学” 把“道”作为最高范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