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叙事散文代表作
“朱自清的叙事散文代表作”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朱自清的叙事散文代表作”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朱自清的叙事散文代表作”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史铁生的代表作
篇一:史铁生的资料
史铁生的资料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初期有
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
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一生中的一份重要之作,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
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见解,“‘根’和‘寻根’又是绝不相同的两回事。一个仅仅是,我们从何处来以及为什么要来。另一个还为了:我们往何处去,并且怎么去”。关于后者,他认为“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郭沫若的代表作
篇一: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是文学史上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尤其是他的诗集《女神》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开一代诗风,堪称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1]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力也是举足轻重的,然而学界对其作品和人格的讨论却呈现出两极现象。“两极阅读”是不是绝对的两极,“文学史读法”是否应该对“非专业读法”进行“强制性”引导,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讨论。
一、“两极阅读”现象产生及产生原因探析
“两极阅读”现象是对郭沫若先生的作品评价出现的两种对立观点的现象,年轻读者对郭沫若的作品没有很大兴趣,评价也不一定高,而文学史的评价却很高。[2]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诸多因素限制的,只有正确了解这些因素,才能客观看待“两极阅读“现象。
1两极阅读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具有时代的隔膜。
(1)、郭沫若的诗具有思想的前瞻性,把握其诗歌需从思想内涵去领会。郭沫若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家,真正走向文学的舞台是由于其在诗歌上的突破和影响力。以收入《女神》的《天狗》为例,初读其作品,就有一种让人狂躁的感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一样地飞跑”。诗人在反复渲染心中的狂热,预示着一种强烈的爆发力量。而以今天的眼光去看此诗,则无法领会郭沫若在所处时
朱自清的叙事散文
导语:《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朱自清的叙事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朱自清的叙事散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
阮籍代表作
篇一:阮籍诗歌分析
1.阮籍作为正始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他的人生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提供了一种极致:最沉重的压抑、最深刻的恐惧、无路可走的绝望。2、阮籍著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就是典型的表现这一内心孤寂苦闷的代表作。“秋风吹飞藿“、“终身履薄冰”、是其中的典型意象。这些诗非作者一时一地所作,而是其一生的政治感慨和记录。 3、还有他那强烈而深刻的孤独感。“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可看出阮籍始终处于深刻的孤独感与遗弃感中。4、《咏怀》“志在讥讽,而文多隐晦”,部分讥刺内容较为明白。如第67首"洪生资制度",是写"洪生"即鸿儒的,诗中说他们凭借着礼乐制度和
次序纪纲,摆出道貌岸然姿态,但其言论行为是虚伪的,表示诗人对这些"礼法之士"的批判态度。 5、《咏怀》中还表现了阮籍的高情远慕,即远遁全真性、神仙寄自由的追求。如第三十八。6、《咏怀》在艺术上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比兴曲折,蕴含深永。一是用自然事物,或历史典故、神话游仙等进行比兴、暗示和象征的表达;一是只对情感做浑整的描写,而小心地回避透露真正的原因。第21首"于心怀寸阴",又写冲天的玄鹤不与鹌鹑游于中庭,来表示诗人不屑与礼法之士为伍的决心。诸如此类
岑参的代表作
篇一:唐代诗人绰号和各自的代表作
唐代诗人绰号和各自的代表作
代是诗人辈出、诗风百花齐放的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众所周知。除此之外,还有诗佛、诗鬼、诗魔、诗狂,甚至诗囚、诗奴??这些称号,与他们的诗歌风格以及作诗的态度举止密切相关。让我们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代表作。
诗杰--王勃(约650-约676)。诗歌壮阔明朗,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诗骨--陈子昂(约659-约700)。诗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代表作《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狂--贺知章(659-约744)。为人秉性放达,诗风豪放旷达,人称“诗狂”。代表作《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家天子--王昌龄 (698-756)。意境开阔,纵横古今,被举为“诗家天子”(或称“诗家夫子”)。七绝尤其傲视诗坛,被称为“七绝圣手”。代表作《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
朱自清叙事散文有哪些
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叙事散文有哪些,欢迎来参考!
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散文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叙事散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 图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欣赏
米芾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
1
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米芾和他的书画艺术风格:
米芾,
黑泽明电影十大代表作
篇一:简析黑泽明电影的民族化风格
简析黑泽明电影的民族化风格
摘要:黑泽明被誉为“电影天皇”,又被誉为“东方的启示录”,可以说是亚洲最富盛名的的电影导演。黑泽明极富民族性格因此在他的电影中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风格。 关键词:武士道 能剧 日本绘画 故事背景的诠释 黑泽明被誉为“电影天皇”,又被誉为“东方的启示”。无论是从东方还是从天皇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词来看,都体现着浓浓的东方意味,实际上也体现着黑泽明的民族性格。一个具有深刻民族性格的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会把他的性格带入他所从事的事业当中,因此,带有日本民族性格的黑泽明在电影的拍摄生涯中不可避免的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会。从而使得他所拍摄的电影表现出日本式的民族风格。
在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黑泽明的出身及成长经历。黑泽明出身于武士家庭,自小深受武士文化的熏陶,因此,日本传统文化包括武士文化在黑泽明的精神世界中根深蒂固。黑泽明对绘画具有很大的兴趣,还做过一段时间的画家。黑泽明的生长处于日本社会的大变革中,经历了日本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在此转变过程中日本的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文化对黑泽明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凤凰网一篇关于黑泽明的文章中写到,他是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
初唐四杰都有谁与代表作
篇一:唐代诗人简介及其代表作
1、王 勃(650~675),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 炯(650~692),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3、卢照邻(632~695),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10首经典朦胧诗代表作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相信未来》
食指(原名郭路生)
出自《食指的诗》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地炉台, 当灰烬地余烟叹息着贫困地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地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