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全套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40到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能源输往日本的主要港口是( )

A.天津 B.青岛 C.秦皇岛 D.日照

2.图中省区与鲁尔区相比,较为匮乏的自然资源和相对欠缺的主要社会因素分别是( )

A.铁矿石、市场 B.水资源、劳动者素质 C.煤炭、政府支持 D.有色金属、便捷交通 3.图中省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 ) A.纺织、食品加工 B.旅游、金融业 C.能源、冶金、化工 D.电子、航天、石化 “煤”变“油”的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洁净油品。据此完成4~6题。

4.煤炭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 )

A.放射性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和粉尘 D.重金属污染

5.我国之所以要启动“煤”变“油”项目,是因为( ) ①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波动 ②我国燃油需求量增长迅速 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我国煤炭资源过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的“煤”变“油”项目应布局于( )

A.山

人教版本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注:两个区域,按照不同的指标,地理界线是不同的。 三、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对比

长三角(华东地区、沪宁杭地区):读图和文字得到下列信息:

1、定位:30°N~32°N,120°E~122°E,东部沿海的中部,太平洋的西岸,与日本隔东海相望。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暖时间长,作物的生长期长。 4、土壤与耕地:肥沃的水稻土,耕地较为分散,多为水田,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水系:长江、京杭运河、富春江、钱塘江、黄浦江 6、作物:水稻、冬小麦、油菜、棉花 7、矿产资源贫乏。

8、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发达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利用交通优势进口矿产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构成东北平原) 1、定位:43°N~48°N,125°E附近 2、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3、气候:温带季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2014-2015年高中地理必修三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1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备课组 课 题 上课时间 届 学科 认识区域 集体备课内容 二次备课教师 课 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 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教学过程 (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 一:知识结构 二次备课 二:基础知识点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 (2)有明确的区位 (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1 3、划分指标 单一指标 自然要素 综合指标 人文要素 4、划分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 1、均质区 2、功能区 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2、差异性 3、开放性

1

重点解释: 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

《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案

一、重点和考点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知识点的梳理

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 、 和 可变性:有的区域的边界是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性质 层次性: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 ,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整体性:区域内部的 相对一致 地 理 位 置 区 域 纬度位置 区域位置 气 候 条 件 类型 特征 土 地 条 件 土壤类型 耕地特类型 点 矿产资源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三.重点解析 1.区域概念的内涵

(1)区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2)区域是地表的空间单位 (3)区域的排他性 (4)区域的区位特征

2.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横向和纵向。横向是区域间

高中地理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必修三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2.区域的特征有

①整体性 A.①②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C.③④

D.①②④

B.②③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9.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10.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图3

11.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12.我国政府停止开垦丙山脉,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主要原因是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9~11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

高中地理必修三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矿产资源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 耕作方式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作物熟制 备注 工业 商业 人口和城市 一年两熟或三熟 水产业较发达 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发达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 一年一熟 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重化工业基地 沿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 相对地广人稀,城市较少 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业为主 水稻为主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为主 春小麦、玉米为主 长江三角洲 位于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好 水稻土、水田、人均耕地少 贫乏 黑土、旱地、人均耕地多 石油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 位于43°N——48°N,地处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 都是平原;都位于季风区,雨热同期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4
【bwwdw.com - 博文网】

www.gaokaoq.com 高考圈 -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 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 (层次 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 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 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 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 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 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