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粒子性教案

“光的粒子性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光的粒子性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光的粒子性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7.2--光的粒子性-精品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7.2--光的粒子性-精品教案

宁国市津河中学物理组教案

第 2 页共 7 页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

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二物理教案光的粒子性光 - 2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7.2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问题设计的研究,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研究光电效应实验电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1: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并总结,多媒体投影。

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17世纪时,科学家已经形成了两大对立学说。一种是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牛顿支持微粒说。另一种是惠更斯首先提出的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由于波动说没有数学基础使得当时微粒说占上风。然后从19世纪初开始,托马斯·杨、

74-第十六章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74-第十六章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第十六章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考点解读]

知识内容要求说明94、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95、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
96、光的衍射
97、光的偏振现象
98、光谱和光谱分析,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综合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
99、光电效应,光子,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00、光的波粒二象性,物质波
101、激光的特性及应用Ⅰ








Ⅰ 
[知识网络]


























[解题方法指导]
例1.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5000(的钠制成。用波长λ=3000(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势差u=2.1V,光电流的饱和值I=0.56mA。
  (l)求每秒内由K极发射的电子数。
  (2)求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
(3)如果电势差U不变,而照射光的强度增到原值的3倍,此时电子到达A极时的最大动能是多少?(普朗克恒量h=6.63×10-34J·s,电子的电量e=1.6×10-19C)。
【错解】(1)由于Q=It,所以t=1秒内发射电子数为

(2)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可知,在阴极K逸出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3)当光强度增到原值的三倍时,电子到

2019学年高中物理17.2光的粒子性学案3-5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时17. 2 光的粒子性

1. 知道光电效应,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2. 了解爱因斯坦光子说,并能够用它来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3.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并能利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4. 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1. 光电效应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出①的现象叫作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②叫作光电子。

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

③。若光的颜色不变,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④,饱和电流与光强成正比。即入射光越强,

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⑤。

(2)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

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c。遏止电压的存在意味着光电子具有一定的

⑥,即me=eUc。

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νc时,不加反向电压也没有光电流,这表明已经没有光电子了,νc称为截止频率。入射光的频率⑦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⑧,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⑨。 (4)光电效应具有⑩,光照在金属上,产生光电流的时

17.3《粒子的波动性》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17.3《粒子的波动性》学案

蒋显翠

昭通市盐津三中

学时:1学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解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和区分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

2.能说出德布罗意假设的内容和公式表达,能灵活运用λ=h/p; 3.能简述德布罗意波的验证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长和粒子动量关系;

学习难点:实物粒子波动性的理解。 三、自主学习过程 活动1:温故而知新

1.什么是光电效应?怎样解释光电效应?

2.光子的能量公式 光子的动量公式 ;

3.什么是光子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是什么?

活动2:学习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1.请你阅读教材后理一理光学发展史 学说 微粒说 波动说 电磁说 光子说 波粒二象性 代表人物 公认 年代 17世纪 17世纪 19世纪中 20世纪初 20世纪初 2.请你阅读教材“光的波粒二象性”找到以下内容:

光的本性:光既具有 ,又具有 ,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表示式为 ,动量表示式为 。能量ε和动量р是描述物质的粒子性的重要物理量;

《光的折射》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光的折射》教案

广东省珠海市湾仔中学 熊志权 519030

教学目标:

1.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并能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介质的折射率的概念;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对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

实验1 .斜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象断了。

实验2 .看不到放在没注入水时水槽底的硬币,水槽注满水后便可看见硬币。

提出问题:每天早上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上还是在地平线以下呢?如何解答这些现象?

二、 讲授新课: 1. 历史回顾:

折射现象发现很早,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通过实验得到: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和两侧,折射角正比于入射角)

实验3通过激光演示仪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变化规律。这能否说明折射角跟入射角成正比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得数据然后再分析。 2. 光的折射定律:

光从空气进入某一种玻璃时(幻灯显示): 入射角i 折射角r i/r sini/sinr 6035.2 1

4.3光的折射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三节 光的折射(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3.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2. 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设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激光笔、视频、刻度尺、投影仪、半圆形玻璃砖、带刻度的圆盘(事先用油性笔画好特殊刻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山海市蜃楼的视频,引入光的折射。

(二)新课讲授

一、光的折射

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折射现象,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东西做一个小小的生活小实验。讨论后将光的折射定义填入导学案中。挑

2015-2016高中物理 第17章 第2节 光的粒子性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2节 光的粒子性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这种电子叫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光电效应中光电流与光照强度、光的频率等物理量的关系,阴极K和阳极A在密封的真空玻璃内,阴极K在受到光照时会发射光电子,阳极A吸收光电子而形成光电流.实验结果表明:

①存在饱和电流.如上图所示实验中,在光照条件不变情况下,阳极A与阴极K之间电压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即使再增大电压,电流不会增大,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这表明入射光越强,阴极K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②存在遏止电压.如上图所示实验中,若A接负极,K接正极,在光电管两极间形成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这时,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c称为遏止电压,根据动能定理

有=eUc.

③存在截止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到某一数值νc时,遏止电压Uc减小到零时,也没有光电流,即没有光电子产生,即没有发生光电效应,νc称为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这就是说,当入射光的频率ν≤νc时,不论光多么强,光电效应都不会发生.

④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其表面逸出光电子的时间一般不超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波动性(光的本性)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光的波动性(光的本性) 一、光的干涉现象

两列波在相遇的叠加区域,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加强,出现亮条纹;某些区域使得振动减弱,出现暗条纹。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二、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

两列波频率相同,振动步调一致(振动方向相同),相差恒定。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波源,即相干波源 1.产生相干光源的方法(必须保证?相同)。 ⑴利用激光 (因为激光发出的是单色性极好的光);

⑵分光法(一分为二):将一束光分为两束频率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这样两束光都来源于同一个光源,频率必然相等) .......下面4个图分别是利用双缝、利用楔形薄膜、利用空气膜、利用平面镜形成相干光源的示意图 点(或缝)光源分割法:杨氏双缝(双孔)干涉实验;利用反射得到相干光源:薄膜干涉 利用折射得到相干光源:

Sa c S

1 SS / d b

2.双缝干涉的定量分析

如图所示,缝屏间距L远大于双缝间距d,O点与双缝S1和S2等间距,则当双缝中发出光同时射到O点附近的P点时,

两束光波的路程差为 δ=r2-r1;由几何关系得:r1=L+(x-考虑

放射性粒子植入自我评估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自我评估报告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属于近距离内放射治疗的一种。它是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组织内或受肿瘤细胞侵润的组织中。包括肿瘤淋巴扩散途径的组织,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的持续低能量的β线和γ射线,使肿瘤组织受到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使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创伤,从而使肿瘤得到治疗

这项治疗又是个很古老的治疗方法,自1895年伦琴发现放射线以来,早在1898年居里夫人就用镭针治疗舌癌和其它表浅肿瘤。1903年美国Al exander Graham BELL,首先提出了将放射线活性源植入到肿瘤组织中的方法,开创了肿瘤近距离治疗的新纪元。但是当时因种种条件因素受限。医生和患者得不到有效的防护,肿瘤病人和医生不是死于原发病,而是死于放射病。使得这种治疗技术发展迟缓。经过一个世纪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科技不断进步,进行演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财力,进行癌症的防治研究。先后出现了腔内治疗、管内治疗、组织间照射、术中置管和预置模型后装等。 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小剂量、低活度β源和γ源放射性同位素的研制成功。对核素的剂量测量,制作工艺明显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