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应力的赫兹公式

“接触应力的赫兹公式”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接触应力的赫兹公式”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接触应力的赫兹公式”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接触应力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一、概述

两个物体相互压紧时,在接触区附近产生的应力和变形,称为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接触应力和接触变形具有明显的局部性,随着离开接触处的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小。材料在接触处的变形受到各方向的限制,接触区附近处在三向应力状态。在齿轮、滚动轴承、凸轮和机车车轮等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中,接触应力具有重要意义。

接触问题最先是由赫兹(H、Hertz)解决的,他得出了两个接触体之间由于法向力引起接触表面的应力和变形,其他研究者先后研究了接触面下的应力和切向力引起的接触问题等。 通常的接触问题计算,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上的,即

1. 接触区处于弹性应力状态。

2. 接触面尺寸比物体接触点处的曲率半径小得多。

计算结果表明,接触面上的主应力大于接触面下的主应力,但最大切应力通常发生在接触面下某处 由于接触应力具有高度局部性和三轴性,在固定接触状态下,实际应力强度可能很高而没有引起明显的损伤。但接触应力往往具有周期性,可能引疲劳破坏、点蚀或表面剥落,因此,在确定接触许用应力时要考虑接触和线接触。当用接触面上最大应力建立强度条件时,许用应力与接触类型有关,点接触的许用应力是线接触的许用应力的1.3~1.4倍。

二、弹性接触应力与变

地应力计算公式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地应力计算公式

(一)、井中应力场的计算及其应用研究(秦绪英,陈有明,陆黄生 2003年6月) 主应力计算

根据泊松比?、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V、孔隙压力P0及密度测井值?b可以计算三个主应力值:

????H???A???v?VP0??VP0

?1???????h???B???v?VP0??VP0

?1???H?v???b?dh

0相关系数计算:

应用密度声波全波测井资料的纵波、横波时差(?tp、?ts)及测井的泥质含量Vsh可以计算泊松比?、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V、岩石弹性模量E及岩石抗拉强度ST。 ① 泊松比

??0.5?ts2??t2p2(?t??t)2s2p

2?b?ts2(3?ts2?4?tp)② 地层孔隙压力贡献系数 V?1? 222?m(?tms??tmp)22?b3?ts?4?tp③ 岩石弹性模量 E??t2s??t??t22s2p

④ 岩石抗拉强度 ST?a??b?(3?ts?4?tp)?[b?E?(1?Vsh)?c?E?Vsh]

注:?,?m,?tms,?tmp分别为密度测井值,地层骨架密度,横波时差和纵波时差值。a,b,c为地区试验常数。 其它参数

不同地区岩石抗

等效应力计算公式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stress intensity (应力强度),是由第三强度理论得到的当量应力,其值为第一主应力减去第三主应力。Von Mises是一种屈服准则,屈服准则的值我们通常叫等效应力。Ansys后处理中"Von Mises Stress"我们习惯称Mises等效应力,它遵循材料力学第四强度理论(形状改变比能理论)。

一般脆性材料,如铸铁、石料、混凝土,多用第一强度理论。考察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力。

一般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以流动形式破坏时,应该采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压力容器上用第三强度理论(安全第一),其它多用第四强度理论。

von mises stress的确是一种等效应力,它用应力等值线来表示模型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它可以清晰描述出一种结果在整个模型中的变化,从而使分析人员可以快速的确定模型中的最危险区域。

一.屈服准则的概念

1 .屈服准则

A.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单向应力大到材料的屈服点时,则该质点开始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即处于屈服。

B.受力物体内质点处于多向应力状态时,必须同时考虑所有的应力分量。在一定的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 下,只有当各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质点才开始进入塑性状态

弗兰克赫兹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弗兰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的历史背景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

玻尔认为,原子内部存在稳定的量子态,电子在量子态之间跃迁时伴随着电磁波的吸收和发射,即有

?E = Em?En (1)

对于外界提供的能量,只有满足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能级差,原子才吸收并跃迁,否则不吸收。

弗兰克与赫兹认为,用电子束激发原子,如果原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能态,那么实验一定会显示:只有某种能量的电子能引起原子的激发。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用慢电子穿过汞蒸气的实验,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能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理论。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但是他们1914年的实验装置有一缺点:电子的动能难以超过4.9eV,一旦被加速达到4.9eV,就将与汞原子碰撞而失去能量,这样,就无法使汞原子受激发达到更高的能态,以至于只能证实汞原子的4.9eV这一个量子态。

1920年,弗兰克将原先的实

弗兰克-赫兹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弗兰克赫兹实验

亡灵 311300

【实验目的】

通过测定氩原子等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即中肯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

【仪器用具】

ZKY-FH-2型智能弗兰克-赫兹实验仪、SS-7802型双踪示波器

【实验原理】

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指出:

(1)原子只能较长就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为稳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期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m和En分别代表有关两定态的能量的话,辐射的频率?决定于如下关系:

h??Em?En (23-1) 式中,普朗克常量h?6.63?10J?s。

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加速电场作

弗兰克赫兹实验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2-2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简介】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原子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普朗克量子理论,提出了原子能级的概念并建立了原子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线状光谱理论。该理论指出,原子处于稳定状态时不辐射能量,当原子从高能态(能量Em)向低能态(能量En)跃迁时才辐射。辐射能量满足?E = Em?En 对于外界提供的能量,只有满足原子跃迁到高能级的能级差,原子才吸收并跃迁,否则不吸收。

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弗兰克和赫兹用慢电子穿过汞蒸气的实验,测定了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从而证明了原子分立能态的存在。后来他们又观测了实验中被激发的原子回到正常态时所辐射的光,测出的辐射光的频率很好地满足了玻尔理论。弗兰克—赫兹实验的结果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玻尔因其原子模型理论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弗兰克与赫兹的实验也于1925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

2、了解在微观世界中,电子与原子的碰撞和能量交换过程几率及影响因素。

【预习思考题】

1. 2.

【实验仪器】

DH4507智能型弗兰克-赫兹实验仪,示波器

DH4507智能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主讲:赵晓

赫茨伯格人生简介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Herzberg)(1894— 1989),1894年出生于莱 比锡,是美国心理学家, 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 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 士学位,以后在美国和其 他三十多个国家从事管理 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 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

1932年来华前曾是德国国防军军医 1938年来华,抗战期间,拯救了众多中国人 的生命。奎宁 1946年,赫兹伯格和犹太妻子返回德国 1989年活到95岁安然离世。 著作:《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 《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 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简介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 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也叫 “双因素激励理论”。 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创建于 20世纪5O年代末期

两个方面双因素理 论

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

主要包括: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 包括工作本身、认可、 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出自MBA智库百科()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在工作丰富化方面,他也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目录

1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

2 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3 关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争论

4 双因素理论的价值

5 双因素理论的缺陷[1]

6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7 双因素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1]

8 关于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9 相关条目

10 参与文献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简介

20世纪5O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赫茨伯格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为材料,着手去研究哪些事情使人们在工作中快乐和满足,哪些事情造成不愉快和不满足。结果他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

弗兰克赫兹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弗兰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量F-H管传统情况下加速电压与板极电流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1.激发电势

(1)玻尔的原子理论

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割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

Em和En分别表示有关两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决定如下关系:

h??Em?En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法来实现。

(2)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势差为U0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

eU0,当具有这种能量的汞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

交换。如以E1代表汞原子的基态能量,E2代表汞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当汞原子吸收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为

eU0?E2?E1 (1)

汞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相应的电势差称为汞的第一激发电势。测定出这个电势差U0,就可以根据公式(1)求出汞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

太赫兹(THz)技术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17
【bwwdw.com - 博文网】

太赫兹(THz)技术

一、 基本概念 ....................................................... 1 1. 太赫兹波 ....................................................... 1 2. 太赫兹波的特点 .................................................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1. 美国 ........................................................... 3 2. 欧洲 ........................................................... 3 3. 亚洲 ........................................................... 3 三、 太赫兹技术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