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读

“老子解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老子解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老子解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老子解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道家哲学与管理:老子的管理哲学释读》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通过对《老子》本文的哲学解读,使学生理解“道家式”的哲学存在,并从道家式存在出发,引导学生建构“道家式管理”的管理哲学理念。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文本解读建构 “道家式管理”的管理哲学理念。 教学内容:共五讲,第一讲基本概念:道家、道家哲学与道家式管理。第二讲道经释读。第三讲关于无为的讨论。第四讲德经释读。第五讲关于道家式管理的讨论。

教学对象:哲学系本科生 教学课时:36课时 学生学分:2学分

建议教材:自编讲义,《老子王弼注》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讲授与讨论结合,并提倡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原著,在每讲前先预习相关内容,以利课堂讨论,可预先布置要看的参考资料。 考查方式:论文,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或上课表现占60%,考试占40%。 任课教师:郑朝晖

课程内容:

第一讲 基本概念(3课时) 第一节 何谓道家 第二节 何谓道家哲学 第三节 何谓道家式管理: 道家式管理的人性假设 道家式管理的组织目标 道家式管理的战略决策

1

道家式管理的过程控制

【老子语录】老子语录大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老子语录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

第二章)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5、“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7、“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8、“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老子姓李,为什么不叫他李子而是老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老子姓李,为什么不叫他李子而是老子?

1.据说老子生下来他的父母一看,不仅耳朵大,而且好奇怪,他的眉毛是白的,他已经有胡须,也是白的,你看看生出来的儿子,眉毛是白的,还有胡须是白的,所以叫老子了。

2.《史记正义》当中,他就有浪漫的说法,李母怀胎八十一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很浪漫。老子的妈妈怀胎了,怀得好大很大,怀胎了多少,八十一年。这个婴儿在他的腹中八十一年,那天快要生了,他妈妈就来到李树下,八十一年的孩子怎么生法呢?她就割开自己的左腋,小孩子哇哇地生下来,你看看这不叫老子吗?

老子其人

内容简介: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那么老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

神话传说给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这是一种后人对前人和圣

魏晋与老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老子》与魏晋文学

4月20日晚,陈智威与何广顺老师在图书馆负一层报告厅作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前半部分由陈智威作了关于国学经典《老子》的精神价值的讲座,分为何为《老子》、为何独《老子》、以及如何品读《老子》三个部分。而后半部分则是何广顺老师讲析“魏晋玄学里的自然与名教”。

首先,陈智威老师先简单的介绍了老子。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陈智威老师随即点名了老子思想的核心:道。老子认为这是万物之源,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且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须遵循自然之法,这是宇宙观。 也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

最后,陈智威老师联合实际,点出我们虽然是外语系的同学,将来大多也是要当翻译,但是也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这样在对外交流时也能尽情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看来,无论我们学习什么语言,什么专业,还是要好好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的。

接下来由何广顺老师主讲“魏晋玄学里的名教与自然。”由于学术性比较强,所以同学们理解起

道悟老子 -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一谈谈你作为《老子》爱好者对老子的认识

老子(约公元前571~公元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又称老聃、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其存世的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乃历代不世之经典。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他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道教尊为教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无为”。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在不受强制力量控制和顺应自然的状态下,以“无为”求其无不为,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初汉和初唐的统治者运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理国家使得民富国强、天下大治,说明了老子“自然无为”思想在历史

我与《老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我与《道德经》

信管2班 谷红霞

11082221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据说老子西游出散关(或曰函谷关)时,应关尹(关令尹喜)请求,写下《道德经》。通行本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为上(《道经》)、下(《德经》)两篇,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全书虽然仅短短五千言,却体大精深,思想深邃,胜义迭呈,文字隽永,妙语连珠,要而言成,,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以道为万物本源及根据的宇宙本体论;第二,知雄守雌、以退为进、以反求

正、以反彰正的思想与方法;第三,“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思想。 其作者老子(约前604——约前531),与孔子(前551?前 479 )生活在相同时期,是道家思想奠基者,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据《史记》记载:老子者,姓李氏名耳。战国人称他老聃。其籍贯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曾在洛阳做周王朝的史官。老子一生由史官和隐者这两段生活构成。史官负责天道、礼法、记录历史等,所以老子拥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广

《老子哲学》课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讲 老子哲学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 老子的生平 有一位外国学者曾这样说过:“中国古代有两本最值得一读的书。一部是《论语》,另一部是《老子》 二、 老子哲学对后世的影响 1, 老子哲学对朝代的影响 老子哲学对朝代的影响最大的是西汉初年唐代初年。下面先讲一讲对西汉的影响。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是最早体现老子思想的。其次是唐初的“贞观之治”,紧接着的是晋辉之治。 2个人的影响 在老子成书之后,春秋战国各家学者其著述,有许多文句实际上或多或少地吸取了老子的某些本主张,但都没有引用《老子》书中的原文。而一

1

老子哲学思想与处世方略

第一讲:老子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个外国学者说:中国古代有两本最值得一读的书,一本是儒家经典《论语》另一本是道家经典《老子》。这两本书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论语》接近白话,讲的是一些为人处世的平实道理,比较好懂。比如什么“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等等。其中有好多是直接为维护旧的社会制度服务的。因此它在民间上层社会中得到推崇和广泛流传。因此孔子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其实这些都是在后世形成。孔子在世时期是非常落魄的。我后面要给同学们讲到,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有问题。而《老子》是韵文诗,有些话

孔子老子简单介绍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老子和孔子的关系

老子与孔子

老子和孔子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把老子比作龙一样的高深和难以琢磨,认为自己不如他。孔子的学问渊源于老子。确切地说,孔子所研究的只是老子提出的理论里的分支,孔子引而申之,自成一家。孔子终身致力于研究和探索的是“仁义礼”,而老子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的“仁义礼”在老子的理论里排在道与德的后面,是老子理论总纲中所涵盖的内容。老子5000多字的《道德经》是纲领性文献(道教),孔子从中选些内容加以研究并发展成为儒教。孔子的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说道:“见之!”弟子问道:“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妙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篇二:老子和孔子

熠熠生辉的中西文化

教学内容:老子和孔子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通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畅谈体会和感

浅析《老子》“道法自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浅析《老子》“道法自然”

一、道法自然注解例析

《老子》第25章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原文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旧题为西汉人河上公解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这实际上是说,道以自我为法,自然而然,自然在此是自己如此或本来如此的意思。三国曹魏王弼释曰: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据王弼所言之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当解为自然万物或自然规律。北宋苏辙注说:由道言之,则虽天地与王皆未足大也。然世之人习知三者之大,而不信道之大也,故以实告之:人不若地,地不若天,天不若道,道不若自然。然使人一日复性,则此三者,人皆足以尽之矣。在苏辙看来,自然乃独立于道之外,在层阶上高于道,道应当取法于彼,但苏辙并未指明自然的具体涵义,只是说只要人恢复了本真性情,就能认知其奥秘。元代吴澄注曰:人者,圣人也;法者,水平之准与之平等如一也。人之所以大,以其得此道而与地一,故曰法地;地之所以大,以其得此道而与天一,故曰法天;天之所以大,以其与道一,故曰法道道之所以大,以其自然,故曰法自然,。非道之外别有自然也,自然者,无有无名是也。,习实质上,吴澄认为自然实乃道本身固有的无有

《老子语录》的句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老子语录》的句子

《老子语录》的句子

导读:经典语句《老子语录》的句子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2、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3、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语录》的句子

8、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10、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1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