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东方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东方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东方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2
第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知道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实力逐渐衰微的历史史实。 3、掌握诸侯争霸的历史史实,以及主要的春秋霸主。 4、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通过历史典故:《一鸣 惊人》与《楚王问鼎》导入。 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生:认真听故事,思考。 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一、导入 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新课 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27 页内容,并思考: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生:表现在农业、手工业、表现有哪些? 商业三个方面。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 二、讲授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生:铁农具的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新课 么? 的经济发展 师总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2
第 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知道春秋时期,周王室统治实力逐渐衰微的历史史实。 3、掌握诸侯争霸的历史史实,以及主要的春秋霸主。 4、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到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通过历史典故:《一鸣 惊人》与《楚王问鼎》导入。 问:西周时期,诸侯对天子生:认真听故事,思考。 绝对服从,为什么春秋时期一、导入 楚庄王可以对周天子如此新课 无礼,周天子却无能为力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本27 页内容,并思考: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生:表现在农业、手工业、表现有哪些? 商业三个方面。 2、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 二、讲授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生:铁农具的牛耕的使用。 春秋时期新课 么? 的经济发展 师总结: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的牛耕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
就左传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实质
就《左传》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实质
摘 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其取材于王室档案、
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在很大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原貌,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丰富的礼乐文化资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礼的重要文献。
关键词 《左传》;礼崩乐坏;实质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基本上如实地记录并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乐文化的现状。《左传》把礼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其重礼思想贯穿始终。《左传》“礼”字一共讲了462次,外还有“礼食”一次,“礼书”、“礼经”各一次,“礼秩”一次 ,“礼义”三次。
[1](p16)
春秋处于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肇始的乾坤板荡,使周公等苦心孤诣建立的社会秩序也分崩离析。平王东迁,周王室衰微,天子失威,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便是这个动荡年代的一个显著的标志。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评价出自孔子,然而,当初孔子所言的“礼崩乐坏”指的是诸侯与士大夫的僭越,即“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等。其实所谓的“礼崩乐坏”,是指这一时期礼乐文化表现形式由宫廷走向世俗的过程。世俗化所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渎神,包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研读教材有关材料,理解东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了解诸侯争霸的基本情况,理解争霸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设置典型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2)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基本状况,理解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21教育网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诸侯纷争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21cnjy.com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诸侯争霸。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引起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变化。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个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篇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列举几个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联系实际。
2、老马识途——管仲(春秋):比喻做事很有经验
3、围魏救赵——孙膑
4、负荆请罪——廉颇(战国赵):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
5、完壁归赵——蔺相如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三令五申——孙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 - 中国古代历史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
楚国史 第八章 春秋时期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八章 春秋时期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农业
楚人由北而南,后又辟在荆山、睢山一带,故自商、周至春秋初,农业生产仍属刀耕火种,以种粟为主。楚武、文王以后,楚国向南、向东开拓,逐渐占据江汉流域,又向当地居民学会火耕水耨n?u,掌握了植稻的生产技术。《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gēng鱼,或火耕而水耨。”东汉应劭释:“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shān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见裴骃yīn《史记集解》。)古代先民烧荒,这是很普遍的,故无论种粟
sù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水稻又
得“水耨”,除去杂草,沤?u于水中,既作肥料,又保证水稻生长。江汉平原,古代农业历来先进,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均有稻壳出土,可见楚人占据江汉平原后,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耕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冶炼业已很发达,除了制造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外,也制造出了不同用途的农业生产工具。见于考古发掘资料,主要生产工具有锛bēn、镰、斧、削、锥zhuī等(参见《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襄阳山湾东周墓葬发掘报告》、《南阳市西关出
楚国史 第八章 春秋时期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八章 春秋时期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农业
楚人由北而南,后又辟在荆山、睢山一带,故自商、周至春秋初,农业生产仍属刀耕火种,以种粟为主。楚武、文王以后,楚国向南、向东开拓,逐渐占据江汉流域,又向当地居民学会火耕水耨n?u,掌握了植稻的生产技术。《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gēng鱼,或火耕而水耨。”东汉应劭释:“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shān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所谓火耕水耨也。”(见裴骃yīn《史记集解》。)古代先民烧荒,这是很普遍的,故无论种粟
sù植稻,都要先烧草作为肥料。水稻又
得“水耨”,除去杂草,沤?u于水中,既作肥料,又保证水稻生长。江汉平原,古代农业历来先进,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均有稻壳出土,可见楚人占据江汉平原后,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耕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生产工具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冶炼业已很发达,除了制造礼器、兵器和生活用具外,也制造出了不同用途的农业生产工具。见于考古发掘资料,主要生产工具有锛bēn、镰、斧、削、锥zhuī等(参见《河南省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襄阳山湾东周墓葬发掘报告》、《南阳市西关出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张曰新 王永静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 重点难点:
常用的论证方法的认知和运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做好基础积累,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体味常用论证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观。 3.质疑点拨法: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深刻领会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4.多媒体、课件。 预习:
1.初读文本,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字词。
2.再读文本,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正确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导学P45“内容提要”)。
3.研读文本,探讨P62第2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自学 1.识记字形:
重蹈覆辙 绝无仅有 高耸入云 协调 辩护 蔓延 憎恨 至高无上 骇人听闻 气势汹汹 热忱 盛气凌人 2.识记词义:
重蹈覆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 图文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Chapter three Art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states Dynasty
(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既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主要体现于列国的都城,如东周王城洛邑、齐国临淄、燕下都、赵国邯郸故城、秦咸阳城、楚郢都、郑韩城等。从建筑成就来说,这一时期的建筑为整个封建时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西周已发明了多功能的砖瓦,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斗拱的发明与使用,奠定了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形式,台榭建筑是那时代特有的建筑类型,此外,对建筑的严格的等级限制,也为历代建筑所遵循。
春秋战国时期,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他工艺美术品。已经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玉石、泥、木等材质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鸟、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