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答案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练习答案
第1题: 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第2题: 正确答案:正确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第3题: 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 B、芭蕉 C、烤烟 D、西瓜
第4题: 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第6题: 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 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A、赫章韭菜坪 B、铜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平时作业册
平时作业书面成绩 参加教学活动成绩 社会 调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面授 小组 网上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作 业 辅导 讨论 学习
平时考核综合成绩 教师签名:▁▁▁▁▁▁▁▁
所属院校: ▁▁▁▁▁▁▁▁▁▁▁▁▁▁▁▁▁▁▁ 所学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1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 地 ”),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 天 ”),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 开发前景 )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
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复习指南
2018年1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期末复习指南
“贵州省情”课程是贵州省教育厅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在贵州电大新教案计划中将贵州省情课程名称改为“地域文化”,成人教案计划仍然是“贵州省情”课程名称。该期末考试由全省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按照本期末复习指南要求执行。
期末复习是教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学生分布广泛,课程责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面对面地交流相对较少,因而网上辅导和期末复习指导对于帮助同学们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巩固所学的专业技能,提高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部分 基本要求
对于“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的期末复习,首先应以文字教材为主,结合网上教案资料,要求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有一个重点的把握,并注意结合国家和我省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掌握。同时还必须注意复习时的学习方法,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1.以文字教材和网上教案资源为依据。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文字教材采用的是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贵州省高校统编通用教材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 地 ”),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 天 ”),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 开发前景 )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 ”)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 )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 )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 )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 丘陵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 - 多选
多选
1.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以后改进扶贫方式,实行( )扶贫方针,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A、开发式 C、“造血”式
2.贵州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中提到的“一府两院”是指: B、省人民政府 C、省高级人民法院 D、省检察院 3.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 A、老干妈辣椒 C、牛头牌牛肉干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 )
A、毕节市各县 B、六盘水市各县
5.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 )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 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 D、建材工业 5.贵州完成土地制度改革以后,逐步开展的“三大改造”是: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贵州下列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是( )。
A、黄果树风景名胜区 B、黔灵公园 D、遵义会议会址 7.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省情》)练习题 - 单选
单选
1.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黄壤
2.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 )一线。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3.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 B、威宁草海
4.清朝光绪年间向朝廷上奏《请推广学校折》,建议开设算学、外语、天文、地理、格致(理、化)、制造、农、工商、矿业、时事外交等方面的课程,推行新教育的先驱者是: A、李端棻
5.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 )。 C、烤烟 6.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贵州
7.1913年,贵阳绅士张春山等筹建戏园“黔舞台”,将( )传入贵州。B、京剧
8.下列( )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 A、青岩教案
9. 贵州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族、水族、瑶族民族文化为主的黔南旅游线是( )一线。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10.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C、多元并存、共同发展 11.南宋绍兴年间,贵州出现的第一所书院是: B、沿河鸾塘书院
贵州省情
贵州省情考试纲要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1、 贵州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欠发达、欠开发是其现阶段的基本省情。
2、 为什么欠发达、欠开发仍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答:在现阶段,贵州同全国整体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欠发达、欠开发仍是其基本省情。具体地说,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人均水平低;三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四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贫困面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五是城市化水平低;六是对外开放程度低;七是科学教育发展滞后;八是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长较快; 九是城镇待业人数增多,就业压力大等。 1、贵州简称 “黔”或“贵”,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与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贵州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
1
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3、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又自中部向北、东、南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4、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这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5、贵州
2015年贵州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考试题库
2015年贵州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考试
题库
《贵州省情教程》第四版 平时作业册
第一次平时作业
(第一、二、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 发展规律 )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 )系统。 2. 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 地 ”),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 天 ”),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 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 开发前景 )和巨大(发展潜力)。
3. 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 ”)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 )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 )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 )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
贵州省情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政治、经济、( )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东与( )交界,北与四川和( )相连,西与( )接壤,南与( )毗邻。
3.贵州地貌以( )为主,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典型发育的山区。 4.贵州地势( ),自中部向( )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5.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
7.贵州北部有( )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 )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 )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有( )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
贵州省情
一、 贵州省情
贵州简称“黔”或“贵”,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东西长约570千米,南北相距约510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17.62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现辖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和2个地区,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55.5%,。
2010年11月1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3474.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 历史文化: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原始人就已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贵州建省虽然只有500多年,但是从文献资料提供的情况来看,贵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