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及评价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及评价”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及评价”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角的度量课堂实录及评价”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材料dinggao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执教者: 祁县实验小学 郭铁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
验。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设计思想:
本节课创设“画角”、“比角”的情境,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时角器”,从而揭示课题,知道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度有多大,并配以1度角的直观图示,引导学生认识1度角,形成正确表象,从而初步体会内圆刻度和外圆刻度在读角时的用处。在此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在尝试量角中,认识量角器,从而在辨误中总结出量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在操作验证中进一步明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材料dinggao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执教者: 祁县实验小学 郭铁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
验。
重点: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设计思想:
本节课创设“画角”、“比角”的情境,引出“量角的大小,要用时角器”,从而揭示课题,知道量角的大小的工具是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度有多大,并配以1度角的直观图示,引导学生认识1度角,形成正确表象,从而初步体会内圆刻度和外圆刻度在读角时的用处。在此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量角,在尝试量角中,认识量角器,从而在辨误中总结出量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在操作验证中进一步明
《分子和原子》复习课课堂实录及评价
《分子和原子》复习课课堂实录及评价 设计理念:
《分子和原子》复习课是一节关于物质观微粒子构成的复习课,课堂容易大,知识较为繁杂,内容本身只是物质学习而言,较为枯燥无味,空调抽象,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学生这种抄剩饭的感觉尤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将整个复习内容分大部分即知识梳理和考点分析,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六个板块,把全班同学按异质同组的原则分6个学习小组,分配相应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分期达列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一引入课题,知识梳理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和离子,这节课的时间呢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探究分子和原子。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第一组完成“知识梳理”第二——六组分别完成考点中5个例题关键是要通过小组的合作,女子一线给10分钟时间各族做好准备,10分钟后各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基础上分别派代表上台展示。
10分钟后
师: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第一组的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
生1:首先由我来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分子、原子的比较”请看大屏幕《教师实物投影第一组任务展示卡》我们一起从概念,区别,
课堂实录
青 山 不 老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对比的表达方法。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3、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准备:
歌曲《就恋这把热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老师看到东冶完小六(1)班的同学们,觉得各个都特别亲切。知道为什么吗?
生:(齐)不知道。
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因为老师也是东冶人,也曾经在这里工作过,曾经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学生。他们已经升入初中。
生:(惊讶)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的歌曲,名叫《就恋这把热土》。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歌曲《就恋这把热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一、揭题示标
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园?在我们山西的晋西北地区,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
课堂实录
青 山 不 老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领悟对比的表达方法。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3、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描写环境及事例的语句,探究老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领悟老人造福后代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准备:
歌曲《就恋这把热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老师看到东冶完小六(1)班的同学们,觉得各个都特别亲切。知道为什么吗?
生:(齐)不知道。
师: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因为老师也是东冶人,也曾经在这里工作过,曾经也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可爱的学生。他们已经升入初中。
生:(惊讶)哇!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的歌曲,名叫《就恋这把热土》。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歌曲《就恋这把热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一、揭题示标
师: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园?在我们山西的晋西北地区,有这样的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
课堂实录
《全等三角形》课堂实录
自学课堂:第一课时 独立自学 形成能力
学习目标:1.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 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一、独立自学(25分钟)
1、学习内容:教材第2—3页.
2、学习方式:先独立自主学习,如果有困难可以与小组合作。 3、学习要求:结合教材思考下列问题,比比谁总结的好。
(1)本节共有几个知识点。自己绘制一棵知识树。比一比谁绘制的知识树最好看,果实最多。
(2)收集各知识点中的典型题目 。比比谁找的题最典型。
(3)找出你不太明白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4、自学提纲
(一)、构建知识网络:——绘制一棵知识树。
(二)、1、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2、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二、 自学检测(15分钟) 三、 自学反思:
展示课堂:第二课时 知识拓展 能力提升
一、问题再现:
师:上节课我们自学了有关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现在我们进入问题再现环节。 (一)、展示知识树:
师、(展示学生甲、乙已经在白板上绘
强震球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角的度量》四上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 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动画演示) 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动画演示) 生:变大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 师:有不同意见吗?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
课堂实录及评析 - 图文
数学课题研究
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研动态(一)
1
扬州市工人子弟小学数学课题组
教 案 · 课 堂 实 录
分 数 除 法 应 用 题 教者:曹坚坚
教学目标:
1、在学生会分析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与同学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条件、确定单位 “1”的量和数量关系,从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 的量,确定数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 “1”,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完成了这批零件总数的2/3
× =
(2)文艺书本数是科技书的4/5
× =
(3)一根铁丝,用去了2/7
× =
(4)一批水果重量的2/5是苹果
× =
解答分数
王君课堂实录
王君:《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述评
作者: 来源: 时间:2012-3-20 8:36:54 阅读666次 【大 中 小】
整合与比照齐飞,厚重共灵动一色
——评王君老师《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 执教: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分校 王 君 评点:南京市天景山中学 杨正奎
【课堂实录】
(经过钻研教材,我发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息息相通。于是,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两课时连堂进行。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目标。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朗读,质疑字词,尝试背诵。第二课时则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实录的是第二课时)
蓄势:走进周敦颐的精神世界
师:第一节课,陈禹杭就《爱莲说》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关于最后几个句子的顺序安排。同学们的争论很热烈。王悦同学的发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意见。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讨论。王悦认为菊和牡丹对莲都是反衬,有些同学不同意。看来,这个问题分歧还很大,现在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个导入直接明确。第一,这是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入。它不仅回顾了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
狼,课堂实录
狼
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们的一位山东老乡,他也喜欢听故事,为了听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呢,他就在村口摆了一个茶摊,路过的人只要给他讲一个故事就可以免费喝茶。这个老乡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有一天一个喝茶的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夜幕降临的晚上,一个卖肉的人,挑着担子,走在一条了无人烟的小路上,忽然发现有两只狼紧紧的跟着他…….. 一个人两只狼,他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较量呢,最终谁能取得胜利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节选自蒲松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短小故事《狼》。(2分) 二、请同学们竖起耳朵集中精力来听老师把刚才的故事读给大家。听的时候需要同学们,标注陌生字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停顿。老师读完以后会检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并标注字词及停顿。 (2分) 2、检查陌生字的读音。 1分 3、学生自读一遍,要求读准读畅,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分 4、检查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