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注浆加固技术规程
“道路注浆加固技术规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道路注浆加固技术规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道路注浆加固技术规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注浆技术规程
注浆技术规程_国家行业安全规范规程标准条例制度
作者:飞天之龙 点击:413次
1、 总 则
1.0.1 以水泥-水玻璃为主要浆液的双液注浆技术,因其用料普通、来源广、价格低廉、污染
较轻,且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等特点,在国内外建筑工程中已被大量采用,取得了诸多成 熟经验,亦有若干科研成果。尤其在当今基础工程处理和事故、疑难工程治理时被广泛应用 且甚受欢迎。但是到目前止,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尚没有相应的技术规程,这与工程实际所需 不符。为此,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针,总结工程施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在 侧重实际应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并编制本规程。
1.0.2 建筑工程双液注浆采用的注浆材料有多种, 应用范围亦较广。 考虑到第一次编写注
浆 规程,而某些化学注浆材料的非完全公开性及应用的局限性,本规程仅涉及水泥、水玻璃为 主的双液注浆;注浆范围亦注重于软弱地层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处理、结构补强及预注浆 堵水、防渗等。伴随工程实践的日益拓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盼规程执行后,经工程实 践的检验,总结其发展成果再对其相关内容修改、补充和完善。
1.0.3 本规程涉及的工程内容与现行的若干标准、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有重叠和关联。因此,
在执行过
注浆技术规程
注浆技术规程_国家行业安全规范规程标准条例制度
作者:飞天之龙 点击:413次
1、 总 则
1.0.1 以水泥-水玻璃为主要浆液的双液注浆技术,因其用料普通、来源广、价格低廉、污染
较轻,且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等特点,在国内外建筑工程中已被大量采用,取得了诸多成 熟经验,亦有若干科研成果。尤其在当今基础工程处理和事故、疑难工程治理时被广泛应用 且甚受欢迎。但是到目前止,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尚没有相应的技术规程,这与工程实际所需 不符。为此,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方针,总结工程施工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在 侧重实际应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并编制本规程。
1.0.2 建筑工程双液注浆采用的注浆材料有多种, 应用范围亦较广。 考虑到第一次编写注
浆 规程,而某些化学注浆材料的非完全公开性及应用的局限性,本规程仅涉及水泥、水玻璃为 主的双液注浆;注浆范围亦注重于软弱地层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处理、结构补强及预注浆 堵水、防渗等。伴随工程实践的日益拓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盼规程执行后,经工程实 践的检验,总结其发展成果再对其相关内容修改、补充和完善。
1.0.3 本规程涉及的工程内容与现行的若干标准、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有重叠和关联。因此,
在执行过
城市道路路基土注浆加固技术
城市道路路基土注浆加固技术
一、前期病害处理及病害成因分析
因为某道路下匝道路面出现大面积破损下沉,2010年12月养护处对该处路面进行了翻修整治。施工方案如下:破除原沥青面层及2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将2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为25cm厚C35砼基层,并按原结构恢复沥青面层。
修复后的路面经过3年多的使用后,现又出现大面积破损及下沉现象。经分析,路面下沉及破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该段道路外侧为乌江,路基填筑时压路机碾压不充分,导致路基压实度不足;
2)该段路基属于高填方,路基整体沉降不均匀; 3)重车多、车流量大。
综上所述,为彻底解决路基强度不足导致的路面开裂问题,决定对路基进行注浆处理。 二、结构形式
原结构层为4cm厚的SMA-13改性沥青面层+6cm厚的SMA-16改性沥青基层+24cm厚的C35砼(按砼路面构造做法办理,分缝处应贴格栅防止反射裂缝)。此次改造在不改变原结构层的的基础上,对基层进行处理。底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稳定配碎石层(水泥掺量4%),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稳定配碎石层(水泥掺量6%)。并在基层下对道路路基固结性钻孔压浆,确保路基层的稳定性。施工方式采用半幅施工,确保交通通行。
城市道路路基土注浆加固技术
城市道路路基土注浆加固技术
一、前期病害处理及病害成因分析
因为某道路下匝道路面出现大面积破损下沉,2010年12月养护处对该处路面进行了翻修整治。施工方案如下:破除原沥青面层及2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将2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改为25cm厚C35砼基层,并按原结构恢复沥青面层。
修复后的路面经过3年多的使用后,现又出现大面积破损及下沉现象。经分析,路面下沉及破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该段道路外侧为乌江,路基填筑时压路机碾压不充分,导致路基压实度不足;
2)该段路基属于高填方,路基整体沉降不均匀; 3)重车多、车流量大。
综上所述,为彻底解决路基强度不足导致的路面开裂问题,决定对路基进行注浆处理。 二、结构形式
原结构层为4cm厚的SMA-13改性沥青面层+6cm厚的SMA-16改性沥青基层+24cm厚的C35砼(按砼路面构造做法办理,分缝处应贴格栅防止反射裂缝)。此次改造在不改变原结构层的的基础上,对基层进行处理。底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稳定配碎石层(水泥掺量4%),基层采用25cm厚的水泥稳定配碎石层(水泥掺量6%)。并在基层下对道路路基固结性钻孔压浆,确保路基层的稳定性。施工方式采用半幅施工,确保交通通行。
路基加固注浆
路基加固注浆
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的特点:
2.1二重管无收缩WSS工法注浆工艺是从日本引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质改良新技术,它能够100%将不同地质情况填充密实,改变原土体和物理性质,增加土体的密度,提高其抗压强度,达到土体的止水效果,能够一次性完成一个注浆区域的土体加固施工,而且注浆材料属于环保型,对河流及地下水无任何污染,对于此工程是最有效的施工方法。
2.1.1、采用特殊的端点监控器和二重管注入方式,使注入系统设备简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经济性。
2.1.2、可以进行一次、二次注入切换,回路变换装置容易实行,所以能实行复合注入。
2.1.3、瞬结性一次注浆液和浸透性二次注浆液的复合比率,在土层改良时可以自由地设定,从粘性土、砂质土到地下水非常多的砂砾层,以及更加复杂的复合地层都可以适用。
2.1.4、二次注入材料是低粘性且凝胶时间长的浸透性注浆液,可以用压力喷射到均匀的土质颗粒之间,由于这样的操作方法,减少了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2.1.5、由于一次注入是限制注浆,二次注入是的渗透注浆,注浆液不会向注入范围外溢出,从而有利保护地下环境而不被污染。(PH 7-7.5)
2.2、注浆加固及止水原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1 总 则
1.0.1 本条指出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和要求,井提出了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必须遵循的原则。
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应用外粘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固结构的技术,目前国内对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已比较多,设计与施工水平正逐步提高,加固修复工程量也迅速增加.制定本规程,是为了在确保碳纤维片材加固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该项新技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井使该新技术在混凝土结构加固领域中的应用规范化。
1.0.2 本规程适用的范围是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混凝土结构因设计失误、施工错误,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结构荷载的增加、使用功能的改变和因遭受火灾、水灾、风灾及地震等灾害使结构和构件遭到损坏均可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新技术来进行加固处理。对于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用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也是可行的;同时,国内外研究和工程经验表明,对砌体结构,水结构也可以采用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但应结合结构具体情况参照本规程的
安全技术规程(内容)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部分: 一、总则:
1、为加强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的安全技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职工的安全,促进公司的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在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公司生产特点制订。 3、在生产过程中,应符合本规程。 二、安全生产基本要求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要对分管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经贸委、劳动部门和公司的法规,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本规程。
2、新职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经安全考核合格后,方能凭安全作业证独立上岗操作。上岗工人都应做到“四懂三会”(即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在有效期内持证上岗作业。
4、严格执行劳动纪律,班上要集中精力,服从指挥,精心操作。严禁脱岗、串岗、睡岗。不做与生产无关的事。
5、职工进入生产岗位作业,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穿戴非规范服装进入生产现场。女工不许留长发,进入检
修和施工现场要戴好安全帽。
6、厂区内
岩心钻探技术规程
岩心钻探技术规程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参考矿区钻探、坑探、化探、采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等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地质勘查单位工作经验编写而成。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的编制、钻探方法和设备选择、通用的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 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不 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总结了我国岩心钻探长期实践的丰富经验并汲取了大量技术成果,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 设计、施工、管理、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对于不同的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 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 确规定。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 智长。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地质调查岩心钻探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
高炉冶炼技术规程
高炉操作制度
第一节 操作制度的选择
一、送风制度
送风制度是高炉操作的核心。它主要包括:
(一)风量:高炉风量愈大,则燃烧愈快,冶炼愈快,在焦比不变时,风量的增加与产量的提高成正比例关系。
增加风量时,对高炉冶炼过程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它主要是:
1、风量愈大,风口前的燃烧活跃区愈大,有利于活跃炉缸,有利于炉缸温度趋向均匀,有利于使炉缸煤气分布趋向均匀,也有利于炉缸各部下料速度趋向均匀。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增加风量,有利于高炉的顺行稳定。
2、风量愈大,煤气量愈大,流速愈大,有利于疏松炉料,增加炉料透气性,反过来又有利于大风操作。
3、但是应该看到,风量愈大,煤气流速愈大时,上升气流对下降炉料的阻力也愈大,它不利于炉料的顺利下降。
当风量过大,超过炉料透气性所容许的接受能力时,容易破坏高炉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产生管道行程,破坏高炉的顺行稳定。
4、风量愈大,风口前焦炭愈活跃,有利于喷煤的燃烧,增大喷煤量,有利于降低焦比。
在选择风量时,应尽量采用大风操作,并力求稳定。如必须减风
时应迅速减风,幅度可以大些。在恢复风量时应逐渐进行,加风速度应按高炉进程和风压、压差情况,具体灵活掌握。
(二)风温:它是供应高炉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风
岩溶注浆路基加固方案
岩溶注浆路基加固方案
一、岩溶加固原则
钻孔注浆加固路基,原则上在上土石界面处压浆封堵,固化浅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和地下水潜蚀作用形成的土洞,充填土中孔隙,形成水平帷幕封堵地下水通道,隔断地下水活动对持力层的影响。
注浆钻孔布置三排或多排,每排孔距5米,线路中线其左5米,右5米,或线路中线及其左5米,左10米,右5米,右10米,“梅花型”布置。注浆压力参数:在灰岩中采用0.1~0.3Mpa,在岩土界面附近逐步加大至0.3~0.5Mpa最大1.5Mpa。钻孔注浆遵循边探边灌,探灌结合的原则,彻底整治,不留隐患。
二、主要注浆施工工艺及设备
施工操作按照:编制施工设计 施工前准备 放孔定位 钻孔 固结套管 清孔 注水试验(简易耐压试验) 制浆、 注浆 封孔的结合程序进行,并严格保护好环境。
施工设备:成孔设备采用HXY-1型岩芯钻机,注浆设备采用UBJ2型挤压灰浆泵。 ※1、施工前的物探
使用电阻率法取得详细的注浆前的物探资料,待与注浆结合后的物探资料进行对比,作为评价注浆效果的依据之一。 2、注浆孔施钻
采用跳孔施钻,首先在两侧进行注浆,再在中线进行,中线钻孔
一方面作为两侧注浆效果的检查孔,又作为下道工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