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即:二年级上学期认识厘 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三年级上学期认识分米、毫末和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认识。作为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我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 1、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提倡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方法,即“做中学、学中悟”。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这学期我通过各种测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表象,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估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估算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估计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急需加强的一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长,测量大约长度、宽度和高度,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糙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周周练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1米=( )厘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做
单位。 3、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 这支铅笔长( 10 )厘米。 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 ) ②手掌的宽约8( ) ③操场长约60( ) ④课桌的高65( )
⑤一条跳绳长2( ) ⑥哥哥的身高1( )28( ) 5、在( )里填上“>”、“<”或“=”。
3米( )3厘米 30厘米( )29厘米 1米( )100厘米 3米( )2米75厘米 6、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米 40厘米+26厘米=( )厘米 30米+15米=( )米 60厘米-16厘米=( )厘米 1米-12厘米=( )厘米 7、
8、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 )厘米。 我的一拃长( )厘米。我的身高是( )厘米。 我的一步长(
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分两年两个阶段进行,即:二年级上学期认识厘 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三年级上学期认识分米、毫末和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认识。作为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课,我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做数学” 1、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提倡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方法,即“做中学、学中悟”。学生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在此基础上,这学期我通过各种测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表象,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估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强估算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估计意识的培养是小学生急需加强的一种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长,测量大约长度、宽度和高度,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糙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
二年级上长度单位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检测题
姓名 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一填。(36分)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要知道物体的长度用( )量。
3、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4、拿一条线,把两天拉紧,就成了一条( )。
5、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6、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7、1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8、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 这支铅笔长( )厘米。 9、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本书厚1( ) 手掌的宽约8( ) 操场长约60( ) 课桌的高65( )
一条跳绳长2( ) 哥哥的身高1( )28(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61个生字,会写42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背诵《秋天的图画》、《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和《黄山奇石》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发学生收集词语、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喜欢背诵古诗的兴趣。
5.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学认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培养生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放大的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秋天吧!
二、看图识字。
1.出示课件,课本插图。
认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秋天来了,”这句话说具体。
(根据学生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2.交流学生收集的画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画面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东升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上交打印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研读教师: 东升镇区 东升小学学校 韦颜婵 老师
一、 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共计4课时 长度 单位 认识线段 例4 1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例3 1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例2 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例1 1课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期学习 时间 内容 比长第一册短,比比一比 高矮 本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 ·借助厘米尺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厘米量,知道量较小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例2)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例3) ·认识线段,了解线段时间 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 后续发展 内容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公里),及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有关计算 第六册第六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及之间的进率,有关计算;周长的计算 第七册2单元 第七册第四单元 角的度量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是可以量出长度的,认识线段直的特征。(例4) 第九册第五单元 第十册第三单元 第十一册
东升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上交打印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研读教师: 东升镇区 东升小学学校 韦颜婵 老师
一、 单元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
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共计4课时 长度 单位 认识线段 例4 1课时 认识米 用米量 例3 1课时 认识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例2 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例1 1课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期学习 时间 内容 比长第一册短,比比一比 高矮 本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例1) ·借助厘米尺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用厘米量,知道量较小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例2)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例3) ·认识线段,了解线段时间 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 后续发展 内容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公里),及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有关计算 第六册第六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单位及之间的进率,有关计算;周长的计算 第七册2单元 第七册第四单元 角的度量 认识直线、射线和角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
是可以量出长度的,认识线段直的特征。(例4) 第九册第五单元 第十册第三单元 第十一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 长度单位 - -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1
《第一单元(章节)教学设计》
一、课题内容: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三、教材说明
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地体会“几个几”。 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一的主题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