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动量传递

“化工原理动量传递”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工原理动量传递”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工原理动量传递”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模块一动量传递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模块一 动量传递

一、单选题

1.启动离心泵前应( )。 A、关闭出口阀; 出口阀。

2.离心泵操作中,能导致泵出口压力过高的原因是( )。 A、润滑油不足;

B、密封损坏;

C、排出管路堵塞;

D、冷却水不足。

B、打开出口阀;

C、关闭入口阀; D、同时打开入口阀和

3.离心泵的轴功率N和流量Q的关系为( )。 A、Q增大,N增大; C、Q增大,N减小;

B、Q增大,N先增大后减小; D、Q增大,N先减小后增大。

4.离心泵在启动前应( )出口阀,旋涡泵启动前应( )出口阀。 A、打开,打开;

B、关闭,打开;

C、打开,关闭;

D、关闭,关闭。

5.为了防止( )现象发生,启动离心泵时必须先关闭泵的出口阀。 A、电机烧坏;

B、叶轮受损;

C、气缚;

D、气蚀。

6.叶轮的作用是( )。 A、传递动能;

B、传递位能;

C、传递静压能;

D、传递机械能。

7.喘振是( )时,所出现的一种不稳定工作状态。 A、实际流量大于性能曲线所表明的最小流量; 流量;

C、实际流量小于性能曲线所表明的最小流量; 流量。

8.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 A、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

B、改变出

湘潭大学化工传递原理考试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传递原理练习及作业题

湘潭大学化学工程系 杨运泉编

一、动量传递部分

一、如图,一根水平放置于地面的90°弯管,流体以一定的流速u流过其中,

流体密度为ρ,管道截面积为A,管道出口末端为大气压Pa,若忽略流体流过弯管时的阻力损失,试求弯管所受到的合外力∑F。

二、如上图,某黏度为μ,密度为ρ的牛顿型流体沿宽度为B,高为H的倾斜

放置平板(倾斜角为θ)向下作层流流动,稳定流动时的流体膜厚度为b,试推导流体在膜中的速度沿膜厚的分布关系,并求单位平板宽度上的流体质量流量W。

三、对于作一维稳定流动的流体,已知其在流场中的速度向量形式为:

U(x,y)= 5x3y i + 4xy4 j

(1) 试求过点(1,0)的流线方程;

(2) 试求过点(1,0)的流体运动加速度; (3) 判别该流体运动是否有势(无旋); (4) 判别该流体是否不可压缩。

四、设在二维流场中,已知流体的速度向量为:

U(x,y)= (A+Bt) i + C j

式中A、B、C为常数,t表示时间。试证明流体在该流场中的流线为直线,

1

其轨(迹)线为抛物线。

五、若普兰德(Prandtl)混合长l’在圆管中的分布为l’/R=K[1-(r/R)3]/3,式中R

为圆管的内半径

化工传递过程作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本章核心内容:介绍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固体催化剂的特征参数和均匀及不均匀吸附等温方程的要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不同控制步骤的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本章的重点在于讨论有关固体催化剂的反应-传质-传热耦合的宏观过程、宏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方法。

前已述及,化学反应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两大类。均相反应动力学因无相间传质传热阻力属于本征动力学范畴,而气固两相催化反应存在相间传递阻力,使可测的主体气流温度和浓度与实际反应值不同,为了描述真实的反应速率,进行有效的气固催化反应器设计,从第五章开始,将学习和讨论气固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及其反应器设计内容。本章从它的机理方程入手,详细讨论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规律。 5-1 气-固相催化反应 5-1-1 气-固相催化反应概述

所谓气固相催化反应是指在反应条件下,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反应物和产物均呈气态的一类化学反应。例如,氮气和氢气在固体铁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合成反应,二氧化硫在固体钒催化剂表面上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反应,合成气在铜基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合成甲醇的反应等等,都属于气固相催化反应。这一类型的催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大,因此气固相催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传递过程”复习大纲

一 课程基本内容

(1)动量传递建立动量传递方程组,介绍方程组礁层流、湍流中的应用。其应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求解:流体的速度分布、应力分布及流量计算。介绍边界层概念和方程,湍流概念和方程。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传递过程的基础,务必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加以掌握。

(2)热量传递在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建立了热量传递方程组,接着在稳态、非稳态热传导和稳态层流、湍流传热领域展开讨论。主要解决在定解条件下固体、流体内的温度分布、局部热量通量和总热流率。稳态导热中要掌握一维导热例子(直角坐标和柱坐标)。在非稳态导热中注意对毕渥特数(Bi)的判别,掌握集总热容法(Bi<0.1),和无限大物体导热的高斯误差函数法,其它情况可采用图解法计算。对沿板的精确解、近似解所导出的公式会正确使用,如利用公式求解温度分布、边界层层厚及热流通量。类比解主要是用在湍流传递中,其思想是利用较易得到的摩擦阻力系数类推得出湍流传热系数和湍流传质系数或是用对流传热系数类推出对流传质系数,类比解注意对J因数类似法的掌握运用。

(3)质量传递在上述部分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与化工生产最为密切的质量传递,它是传递与分离过程间的桥梁。在这部分中建立了组元的质量传递方程,用于解决浓度分布问题,介绍了传质方式和原理,介绍了对流传质系数的定义和在层流、湍流下传质系数的求解公式。这部分内容在方程的建立,求解思路和所用的数学解法与(1)(2)部分雷同,学习时可注意借鉴上述知识。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注意全篇的融会贯通、归纳整理。如每一部分开始都是建立各自的微分方程。三传的层流解、湍流解、类比解、图解等都可加以归纳。进行对

冶金动量传输原理复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冶金传输原理要点及习题左海滨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010-62332353 zuohaibin@

第一篇 动量传输力学学科内容与方法比较

流体力学研究内容及方法μ(v),ρ 科学 动量 传输 研究 内容 工程 A,D P 内因 边界条件 外因 流化床,喷枪等设计 参数关系 速度分布 应力分布

动量 传输 研究 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系统论) 微观方法(还原论,微分方程+物理模型+边界条件)

相似理论指导的模型试验 试验研究方法 试验测试手段 流场显示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

理论方法中,流体力学引用的主要定理有: (1)质量守恒定律; (2)动量守恒定律;(3)牛顿运动第二定律; (4) 机械能转化与守恒定律:动能+压能+位能+能量损失=const

第一篇 动量传输

动量传输现象在冶金工艺中可解决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研究系统内流动参数间的整体关系。例如,管道 中流体流量与压差的关系,钢包钢水流出所需的时间等。 我们只要根据质量、能量和动量平衡原理,就能较容易地 计算出结果来。 第二类是研究系统内部的“微细结构”。例如,研究某一 流场中速度分布,研究湍流能量的耗散模型等。显然,这 要复杂得多,需要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 本篇首先介绍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

ProfibusDP数据传递通信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简单Profibus/DP实验系统的组建

引言:

为了让更多刚接触到Profibus系统的朋友能对Profibus的网络架构及系统运行机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笔者根据自身的运用经历编写这篇文章,以期望能带领各位读者快速进入到Profibus的世界。

本文所采用的系统是Siemens S7 300的CPU,加上ET200M并带AI和DI模块,另加一Siemens MMX420变频器带Profibus接口板组成。系统的目的是实五、PLC编程

当网络组态工作正确完成之后,接下来继续进行PLC端梯形图的编程,S7 Manager提供了强大的PLC编程系统。我们的任务是编写一个简单的梯形图程序,以能过ET200M上的DI和AI模块来对MMX Drives进行操作及参数访问。DI模块用来对变频器进行启动,停止,正向,反向等控制操作,AI模块用来设定变频器的频率。

回到S7 Manager的主窗口,因为在Configure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加入了S7-300的CPU系统,故在右边的列表里已经多了一个CPU 315-2 DP。

现远程控制变频器启动,停止,及频率给定的操作,并实现变频器参数的访问。

按右图所示的路径点开列表,在最

化工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 目 水吸收矿石焙烧炉尾气中SO2填料塔设计 院 (系) 药学院制药工程系 专 业 班 级 12级药剂本一班 学 生 姓 名 瞿文华 学 号 1245253120

设 计 地 点 3号教学楼211教室 __ 指 导 教 师 张 兴 法 _

起止时间:2014年4 月7 日至2014年 5月 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水吸收矿石焙烧炉尾气中SO2填料塔设计 2.操作条件

(1)原料气处理量2500+100n Nm/h ; ( n为学生成绩登记册上的序号:01-20)

(2)原料气组成:空气94%、SO2 6%(体积百分率); (3)操作温度:25℃; (4)操作平均压力:常压; (5)SO2吸收率:96 %; (6)吸收剂:清水;

(7)填料类型:鲍尔环(规格自选)。 (8)操作方式:单塔逆流。 3.设计任务

(1)完成填料塔的工艺计算(塔径、填料层高度及填料层压降)以及有关附属设备的选型; (2)绘制填料塔的工艺条件图; (3)编写设计说明书。

3

目 录

化工原理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j05a10064(题目) (题分:10)

有一壁厚为10mm的钢制平壁容器,内盛80℃的恒温热水。水对内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

2

为240W/m℃。现在容器外表面复盖一层导热系数为0.16W/m℃ 、厚度为 50mm 的保温材料。

2

保温层为10℃的空气所包围, 外壁对空气的联合传热系数为10W/m℃。

22

试求:A)每小时从每m面积所损失的热量KJ/h.m; B)容器内表面的温度Tw 。 钢材的导热系数为45W/m℃。

j05a10064(答案)

1.q=K△t △t =80-10=70℃ K=1/(1/αo +1/αi +b1/λ1+b2/λ2)

=1/(1/10+1/240+0.01/45+0.05/0.16)=2.399W/m2 ℃ q=2.399×70=167.9W/m2 每小时散热量 qh=3600×168/1000=604.4KJ/m2 .h

2.q=αi (80-T w ) 80-T w =167.9/240=0.7 ∴T w =79.3℃

j05a10067(题目) (题分:10)

如图所示,有一稳定导热的平壁炉墙,墙厚240mm ,导热系数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