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根据构成物体的物质
“物质的变化根据构成物体的物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物质的变化根据构成物体的物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物质的变化根据构成物体的物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能看懂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3)通过必要的例题训练,能认识各种微粒及符号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交流、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经验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微观结构,才能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的内涵,提高学生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兴趣。因此本主题内容,尽管涉及面很广,但要求不是很高,对初中生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验
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验
物质的变化 单元测验
一、填空题
1.世界是由( )构成的。我们身边的书、橡皮、电灯、自来水、房屋、大树、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 )构成的。
2.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 ),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 ),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
3.化学变化常伴随着( )( )( )( )等现象的发生。
4.铁生锈与( )( )有关。
5.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出来,会发现铁钉表面有( )的物质附着在上面,硫酸铜溶液颜色会逐渐变( ),并产生( )。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 ),并听见嗤嗤声。
7.放大镜也叫( )。
8.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
9.放大镜的镜片中央( )边缘( ),具有( )图像的功能。
10.世界是由( )构成的,物质总是在(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小水滴、装满水的圆形透明杯与放大镜一样也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昆虫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一选择题
D.在水汽化的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了
6..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1.品红扩散的实验证明了 (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着的
C.分子是看得见的粒子 D.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屋里喷了香水后充满香味 B.化学实验室内充满药品味
C.汽车疾驶而过,车后卷起烟尘
D.用樟脑保存衣物,衣柜内充满樟脑味
3.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事实是( ) A.冰受热融化成水 B.面粉中掺和砂糖
C.各为10 mL的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
D.打满气的气球可以被压缩
4.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分子大、原子小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水是纯净物 B.分子很小,没有质量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黄冈市黄梅县马鞍中学 宛东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
书的化学内容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是化学的第二堂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四个重要概念,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便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学生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和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开展的最好承上启下课,本课题刚好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的两类性质作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是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及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成的最佳切入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把化学知识与实际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黄冈市黄梅县马鞍中学 宛东林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
书的化学内容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节课是化学的第二堂课,本节内容是物质的两种变化形式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两类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四个重要概念,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便得更加绚丽多彩》在学生明白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变化和性质用途的前提下开展的最好承上启下课,本课题刚好讲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的两类性质作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重要作用,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更是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及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成的最佳切入点。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把化学知识与实际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河南单元复习(三) 物质构成的奥秘
01 知识框架
分子
构成
原子
物质
离子
组成——元素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电子
原子核
中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
阴离子:带负电荷 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符号:表示某种元素;一个
原子
质子
元素周期表 02 考情分析
本单元知识点在近3年河南化学中招试卷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不大,分值4~6分。高频考点有:(1)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和变化为背景,通过文字的形式,考查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常见的变化及现象;(2)原子的结构与离子,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粒子的性质;(3)元素单元格,根据元素单元格说出单元格中的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
03 单元精炼
1.(重庆A卷)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由原子构成 C.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2.(泰安中考)钛合金在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应用广泛。有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26个中子,则该钛原子的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中考早体验
九年级化学教学辅导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中考早体验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2.(2017·南京)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2017·广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4.(2017·岳阳)如图所示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粒子是阴离子 D.①②③④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5.(2017·广州)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非金属元素
探索物质的变化(1 - 2节)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www.xsjjyw.com
2012学年九年级练习(一):探索物质的变化(1~2节)姓名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 )
+
A.酸都能电离出H B.酸都含有酸根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 D.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2.硫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硫酸,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
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若确定该溶液为硫酸,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组合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第四讲:物质构成的奥秘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离子的形成 元素符号 化学式 化合价 物质
二、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 离子符号
元素化合价
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一、原子的结构
离子的形成
化合价
0
物质
He
O Ne Na
He
O2Ne
He
-2
O
0
Na2O MgO
Ne
Na+
Mg2+
Na
NaCl
+2
+1
Mg
Cl
8
Mg Cl
-1
MgCl2
Cl-
1。请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身份证”(见右图), 填写以下各图中横线上的空白。
20
失
+2
CaO
5:2
(1)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___(填数值),则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 号是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 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 1.质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中: (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阳离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阴离子的质子数
中考专题复习 - 专题2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物质的构成
1、物质构成的体系
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分子 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特征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构 构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成 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特征:同分子的特征相似
物质 原子 质子(带正电) 构成 得 原子核(带正电) 失 结构 中子(不带电) 构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成 子
形
成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 阳离子 分类 阴离子
2、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