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周期
“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周期”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周期”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周期”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的测定报告
对100级净化车间测试
深圳市麦瑞科林科技有限公司
初始污染菌校正因子确认报告
文件编号:___________ 版 本 号: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
分发编号:___________
持有部门:___________
2010-06-03发布 2010-06-10实施
编制: 审核: 批准:
对100级净化车间测试
目 录
1 概述 2确认依据 4 确认过程
3.1 洗脱液的制备 3.2 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3.3 接种 3.4 培养 3.5 菌落计数 5 校正因子的计算 6 确认结论 7 再确认
对100级净化车间测试
1 概述
公司制定的《初始污染菌检测作业指导书》是用于描述产品中的活微生物群体。但准确地确定初始污染菌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实践中,采用校正因子将活菌计数转换成产品中初始污染菌评估,此因子用于补偿洗脱效率。
2 确认依据
ISO 11737.1-2006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3 确认过程
3.1
色谱校正因子
色谱的检测器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响应,换句话说,1mg化合物A在检测器上能产生1000mAu的响应,但同样是1mg的化合物B在该检测器上也许就只能产生847mAu的响应,所以我们不能在检测器输出1000mAu的响应时就认定样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这时就必须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质的量与检测器响应之间的关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为两种:
1.绝对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测物质的量,A代表检测器信号响应,可以是峰面积或峰高),其意义为单位响应所反映的物质量。
2.相对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测定物质,s代表选定的基准物质)。
绝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标法,相对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内标法。
色谱法的含量测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测成分的对照品来建立校准曲线,然后才用这个曲线来计算待测样品中该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就是在测定样品前先确定校正因子。日常操作中我们都是以:M标/A标=M样/A样直接计算样品含量了,所以没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实上只要将公式作一个简单的变形:M样=A样*(M标/A标),不难看出式中的(M标/A标)其实正
初始污染菌检测
文件号: QS/CKL03B-ZJ-26-A/0 文件名称:初始污染菌检测SOP 编制 时间 审核 时间 批准 时间 受控状态 版本号 修改状态: 生效日期 发放号 一、目的 检测产成品初始污染菌是否符合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非灭菌的产成品检验
三、职责
化验室化验员按标准操作规程检测
四、仪器、设备
生化培养箱、洁净工作台、电子天平、PH计、压力蒸汽灭菌器、4℃冰箱、酒精灯、250Ml的三角烧瓶、30Ml试管、无菌镊子、无菌剪刀、试管架、90mm玻璃培养皿、放大镜。
五、检验方法
1.普通肉汤琼脂培养基的制备 1.1所用试剂 胨10g 氯化钠5g 琼脂15-20g 肉浸液1000ml
2.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
于同一批号的三个运输包装中至少抽取200个最小销售包装样品,1/4样品用于检测,1/4样品用于留样,另1/2样品(可就地封存)必要时用于复检。抽样的最小销售包装不应有破裂,检验前不得启开。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至少10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25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25ml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液体产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ISM-QR-0075-A/0 试样名称 生产批号 检验依据 规格型号 抽样数量 检验日期 供试液制备:取待测试产品,根据产品物性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浸入法或棉拭子擦洗法或冲洗法收集洗脱液,制取1:10供试液。保温于45℃水浴中5~10min,不时振摇。 试验操作:1.取营养琼脂培养基个,分别接各种供试品各ml。 2.取营养琼脂培养基个加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做空白对照(阴性对照)。 3.转动平皿,使供试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将已经凝固的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中,一般培养48±2h。 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培养基预培养:营养琼脂培养基:月日时 至月日时(16-18h) 紫外线消毒时间:实验前:时分 至时分(0.5h)实验后:时分 至时分(0.5h) 洁净台 菌落数 培养皿号 48h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 检验结果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 细 菌 平 数 行 样 Ⅰ Ⅱ Ⅲ Ⅳ Ⅴ 菌落均值 菌落总数(cfu/件) 检定标准: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产品初始污染菌检测记录
ISM-QR-0075-A/0 试样名称 生产批号 检验依据 规格型号 抽样数量 检验日期 供试液制备:取待测试产品,根据产品物性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浸入法或棉拭子擦洗法或冲洗法收集洗脱液,制取1:10供试液。保温于45℃水浴中5~10min,不时振摇。 试验操作:1.取营养琼脂培养基个,分别接各种供试品各ml。 2.取营养琼脂培养基个加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做空白对照(阴性对照)。 3.转动平皿,使供试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将已经凝固的平板倒置于37℃培养箱中,一般培养48±2h。 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 培养基预培养:营养琼脂培养基:月日时 至月日时(16-18h) 紫外线消毒时间:实验前:时分 至时分(0.5h)实验后:时分 至时分(0.5h) 洁净台 菌落数 培养皿号 48h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 检验结果 培养基名称 培养温度 细 菌 平 数 行 样 Ⅰ Ⅱ Ⅲ Ⅳ Ⅴ 菌落均值 菌落总数(cfu/件) 检定标准:菌落计数的报告,菌落数在100以内时,按实
气相色谱实验+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14.4.7
气相色谱实验 定量校正因子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测定定量校正因子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了解仪器的性能; (3)熟练色谱仪器的操作。 二、基本原理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进人检测器被检测,在一定操作条件下,被测组分i的质量(mi)或其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响应讯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i或峰高hi)成正比,可写作:
mi?fi/Ai
这就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式中fi/为比例常数,称为被测组分i的绝对质量校正因子。由于同一种检测器,对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值,这样就不能用峰面积来直接计算物质的含量。为了使检测器产生的响应讯号能真实地反映出物质的含量,需要对响应值进行校正,这就是校正因子的意义。根据上式得:
fi/?mi Ai可见fi/就是单位峰面积所代表物质的质量,它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所决定。由于fi/值与色谱操作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不易准确测定,因此在色谱定量分析中,采用相对校正因子fi,即被测物质i与标准物质s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值:
fi/m/AimAfi?/?i?isfsms/AsmsAi量校正因子及体积校正因子等(通常把“相对”二字略去)。
式中fs/,ms,As分别为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质量及峰面积。按被测组分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有关物质检查相对校正因子计算方法 【讨论目的】
现在的有关物质检查几乎都涉及到了特定杂质的检查,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特定杂质越来越普遍,园子里面也很多战友讨论了很多。但是一定还有跟我一样对此问题存疑的战友,或许过去认为已了解的战友也存在不够准确的认识。
【提出讨论】
所提出讨论的问题也许你觉得很简单无聊,但非常希望你能参加讨论给出你的看法
①现在问到你,校正因子计算公式,你如何回答?
②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都是按公式(1)所得校正因子(如果是用这个公式,在计算时不能将杂质峰面积乘以校正因子,而是除以校正因子?)
③我们是不是把校正因子和响应因子搞混淆了,校正因子与响应因子的倒数关系,是通过什么得到的? ④中国药典中的规定和公式说明存在误导?
带着这些问题,就查找到的信息汇总说明:
1、公认的公式??
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园里讨论的,包括药检所老师所写文章,几乎大家说到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方法都为: F=(A杂/C杂)/(A样/C样) 公式(1)
这个公式在我所查到资料里可以认为是最普遍公认的公式
2、中国药典的规定
中国药典“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中规定计算方法: 色谱图上各杂质的峰面积,分别乘以相应的校正因子后与对照溶液主成分的
关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研究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研究
关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研究
摘 要
从杏鲍菇工厂中患病的杏鲍菇上分离到了2个菌株(指定为S1,S2),接种至种包中,产生了同样的病变。根据革兰氏染色和生化检验结果,初步鉴这两个菌株为假单胞菌属。进一步对其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序列,鉴定S1为Pseudomonas putida,S2为Pseudomonas marginais。
关键词:生化检验 杏鲍菇
基因 Pseudomonas putida Pseudomonas marginais
16SrRNA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污染菌的研究
Abstract
In places of production bacteria were repeatedly isolated. From these lesions two bacterial strains (designated S1, S2) vaccination to the packages, then produce the same kind of illness.Results of Gram stain and biochemical test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t
在不同污染程度中菌群的差异
在不同污染程度中菌群的差异:
在属级水平上,将通过维恩图来检测群体在污染程度不同的各领域中的差异。一共有341种菌类被发现,其中79.76%属于共生菌(图S1)。如图6所示,仅M(14种)这一组就包含了比M(8种)和C(6种)这两组更多的细菌种类。在这三个区域中被检测的种类重叠的部分同样也会被研究。在M和C这两组中重叠的部分最大(21种),然后是H和M这两组(17种),最小的部分是H和C这两组(3种)。在H组出现的一些新的种类表明在污染严重的区域,这些种类的细菌可能会大量繁殖。这些种类是指以下几类:变形菌(36个序列的Sulfuricella和16个序列的贝塔变形菌),拟杆菌(4个序列的Emticicia和3个序列的曲桡杆菌),放线菌(3个序列的贫养杆菌属),蓝藻细菌(2个序列的Arthronema)。然后,它们的丰度很低,相对丰度少于0.05%。通过序列的丰度,于C组相比,有着最丰富特征的5种群体如下所示,出现在被污染的地区(H组和M组):α-变形菌(258个序列和0.23%的副球菌),蓝藻细菌(180个序列和0.16%的鞘藻属),蓝藻细菌(112个序列和0.11%的瘦鞘丝藻属),变形菌(98个序列和0.09%的硫杆菌),还有变形菌纲
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因子及Z向扭转因子,振型质量参与
功能说明
该文件主要输出与结构整体性能相关的一些内容。输出内容如下:
(1)振动周期(秒),X、Y方向的平动因子及Z向扭转因子,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其格式如下:
振型号,周期,X向平动因子,Y向平动因子,Z向扭转因子 振型号,X向平动质量系数,Y向平动质量系数,Z向扭转质量系数 最后输出:
X向平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Y向平动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Z向扭转振型质量参与系数总计 结构的周期比 (Tt/T1) 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 = (度)
注意事項
(1)有效质量系数是判断结构振型数够否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地震作用够否的重要指标。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时,表示振型数、地震作用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该增加计算振型数量;
(2)《高规》第4.3.5条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对第一扭转周期Tt与第一平动周期T1之比给出明确规定。程序中对于第一周期是这样判断的:X或Y向平动因子最大对应振型的周期为第一平动周期;Z向扭转因子最大,且扭转因子大于0.5对应振型的周期为第一扭转周期;
(3)用户对于第一周期的判断还应该结合振型图的形状,查看结构在该振型作用下是否为整体振动,第一周期对应的振型必须是整体振动的振型,而不是局部振动的振型。因此建议对于程序自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