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史学研究方法
“跨学科史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跨学科史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跨学科史学研究方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高校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作者:申若茜
来源:《卷宗》2016年第02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如何培养出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已成为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核心内容。通过对科研创新团队的重点建设与大力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产业竞争力,为我国全方面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与保障。目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都开始重视对于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尤其是注重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概念的梳理与重要性的介绍,同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研究解决方法,从而为我国高校今后的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跨学科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3WYXM0066) 科技创新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也成为了我国目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跨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已逐渐成为高校科学技术发展的助力器。
跨学科学习心得
跨学科教师培训心得随笔 篇1
跨学科教师培训,是在新教育形式下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的价值不仅让我们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蝴蝶扇动的双翅所有可能带来的对教育的探索和变革的风暴。
踏入讲台已经1年多了,但横亘在眼前的一道坎,让自己有点迷茫,自身素质的局限我想是最重要的,但本次研修让我的眼前一亮,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虽然研修的时间很短,教授们的讲座也只是让我们见到了冰山的一角,但仅仅是这一角已足以让我们在清晨醒来时不再朦胧这双眼了。
这次培训让我彻底明白在现有的条件下,葆有一份良知的必要性,不是说我们没有良知,而是我们应该无条件的对学生付出我们的爱,虽然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我们都有着极大的职业倦怠,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所要坚持的信条应该就是对我们的教育寄予我们最大的希望,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我们教师,而改变教师要从改变想法开始,高教授说“在教育的门墙上,不懂哲学者莫入。”
我想我们之所以倦怠有时是我们不能辩证的来看我们的世界,不能辩证的来看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震惊是从哲学开始的”,我想本次研修的第一笔我应该从哲学开始!
无论我们如何倦怠,但生活总在继续,我们常说: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但这句话我们不能消极的来看待,杨存昌教授的“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知识
一.历史是什么?关于“历史”,有四种解释:
1.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的事实;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通常说的“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区别下面两类历史:
(1)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记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2)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写成的历史著作。历史撰述有规范性的特点。
书写的历史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撰而呈现出来的。客观历史是书写的历史的基础,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的反映。
二.历史学是什么?研究和认识历史的科学
1.从宏观上分,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自然史又包括天文、地理、海洋、生物;人类史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民族、城市、社区、村镇、移民、工业、农业、个人传记。
2.从世界范围内分,可以分为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3.根据研究方法分,可以分为计量史学、口述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等。
4.从时间分,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三.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历
跨学科教学设计.doc
涉及学科
科学、 数学
所需课时 1 课时
所需资源分组实验材料: 小铁管, 一块 40 厘米宽、100 厘米长木板; 一地塑料地毯, 机械表芯。
记录表单。
活动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同一高度且同一长度的不同斜面, 其表面越光滑,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越快, 物体通过斜面的时间越短。 相反,物体表面越粗糙, 物体在斜面上运行时间就越长。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操作和分析, 跌寻找一定的规律, 进行逻辑归纳推理形成解释,达到 数学和科学的相关跨学科的 貌 联系的学习。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 、 操作、 记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致、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的思维, 增强学生对自 然科学的热爱。 升预期结果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 通过亲手操作实验获得正确的数据, 再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 要求讲话
1. 展示地毯, 请同学比较地毯正反两面的不同。
2. 学生猜想: 如果将地毯铺在斜面上, 让小铁管在斜面上运动, 小铁管在哪一面上运动的快些呢? 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本组的假设。
3. 引入研究: 怎样来证明你的想法是 厂 正确的, 并用数据来说明呢 ?
二、 探索和调查
1. 学生
历史学科
第一章 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 一、什么是历史
广义的历史:客观世界的运动发展过程。 狭义的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第一个层面:就是作为一种人类过去的各种体验和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已经发生过的存在,是独立于此时人类的、具有游离于此刻主体的外部实在性。
第二个层面:就是包括对这一系列事件解释和重构的留存及对这些留存的再解释再重构。
总之,历史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和对这一切事件的解释和重建的一种存在。前者就是客观历史,后者可谓历史学。 二、什么是历史学
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时序性、整体性、时证性
1、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特征,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指的是过去的人和事。这种过去,从本质上讲都是历史的陈迹。历史不能重复出现,不能通过任何途径如实验室的“观察”或“实验”使其重复出现。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间接性特征。我们所学习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只能间接认识,无法直接体验。即使历史研究也不可能“复原”历史全貌,只有尽最大努力去追求真实,“贴近”历史。
2、具体性是历史知识的显著特征,即任何历史知识都有着具体内容,是由时间、空间、条件、经过、人物及其活动等具体要素构成的。这主要表现
中学生应了解的史学观点和史学研究方法
中学生应了解的史学观点和史学研究方法
一、高中生应了解的史学观念
1、唯物史观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后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2)阶级斗争理论
(1)不
声音的产生跨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片段: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联系学科:
心理学(探索过大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
(一)通过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运动有关
1.师提问:同学们,要想探究声音的产生,我们首先得学会制造声音,老师这里有一个塑料袋,你有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吗?
2.全班活动:试着玩一玩,看谁的发现最多。
温馨提示:在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 B 。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 5分贝,不应低于1 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
0-2 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
2 0-4 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
4 0-6 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
6 0-7 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 0-9 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 0-1 0 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 0 0-1 2 0分贝难以忍受、呆一分钟即暂时致聋。)
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只要昼间超过55分贝,夜间超过45分贝就可投诉了。
3.师喊:开始——停
4.提问:谁能把你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用一个“动词
历史学科网
篇一: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陕西历史(扫描版)【学科网】
篇二:学科网 微课堂 高中历史 选修四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的感想
在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学习,实现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分为四种,每种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存在,也不是通过学习活动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而是通过不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侧重培养某一个或者多个核心素养。因此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与核心素养相关联。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达到能力水平。学科学习目标也需要不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来实现,因此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方面要与核心素养相关联,另-方面也要能够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融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内容情境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以及准备活动、实践活动、评价活动、提升活动四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具备计算机的技术素养,还能够进行跨学科资源获取、整理,并进行跨学科作品创作,对作品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信息社会责任。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其中课前和课后模块,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跨学科学习,虽然会有小组长的监督,但还是需要
B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总结
在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学习,实现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分为四种,每种核心素养并不是独立存在,也不是通过学习活动只培养一种核心素养, 而是通过不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侧重培养某一个或者 多个核心素养。因此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与核心素养相关联。学科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达到能力水平。学科学习目标也需要不同的跨学科学习活动来实现,因此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一方面要 与核心素养相关联,另一方 面也要能够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融合物理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内容情境化,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构建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以及准备活动、实践活动、评价活动、提升活动四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具备计算机的技术素养,还能够进行跨学科资源获取、整理,并进行跨学科作品创作,对作品进行评价具有--定的信息社会责任。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其中课前和课后模块,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跨学科学习,虽然会有小组长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