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

内容摘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我国,约有8亿的人口是农民,充分认识村民自治制度,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这对于解决矛盾,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村民自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形式,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实践的产物。本文就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着手,浅层次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对各个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村民自治、制约因素、发展途径

目 录

一、绪论........................................................................................................................................... 1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村民自治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村民自治制度

董棕河村村民自治制度

为了促进村民会议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三文明”)建设,依据《村委会组织法》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 村民会议制度

第一条 根据《联华村村民自治章程》第四至第七条等有关规定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村民会议是本村的最高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

第三条 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第四条 村民会议的职权:

1.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

2.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

3.制订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向村民代表会议的授权事项;

4.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和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其决定的其他事项。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5、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小组和十分之一以上村民提议召开的村民会议议题作出决定;

6.纠正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作出的错误决定。

第五条 村民会议每年一般召开一次,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村务监督小组提议,应当自提议之日起15日内召集村民会议。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及村民自治的发展途径

行政管理学 蔡凌云

准考证号:130207100579

工作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仓集镇人民政府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农村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和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的发展过程、取得成果的研究,探讨在当代中国的现实环境下,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道路上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讨论如何克服村民自治发展到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探索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途径。

主题词:村民自治 制约 因素 发展途径

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如何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

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这就是实行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普遍推行于90年代,已成为在当今中国农村扩大基层民主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村民自治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经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渑池函授学员 李龙龙

摘要:村民自治制度是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的农村基层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20多年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己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生命力和有效性。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们严重地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及其深化。本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对策。

“村民自治”的提法始见于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从而开创了村民自治这一空前广泛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先河。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其后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对加强党的领导、选人、议事、监督方面充实了新的内容,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和相关问题作了更明确的规定。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使村民自治正式

浅谈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 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学员姓名 朱川文 学号 1132001465057 入学时间 2011 年 秋 季 指导老师 徐友杭 职称 高级讲师 试点学校 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

目 录

一、村民自治的内涵??????????????????????? 1 (一)村民自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村民自治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2 (三)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 二、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现状??????????????????? 3 (一) 村民自治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3 (二)由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时间还不长,许多方面和当前民主政治的

建设还有相当距离 ???????????????????? 4 三、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的进程??????????????????? 6 (一)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

也谈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也谈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民的决策参与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农民常常对包括土地权益在内的矛盾纠纷选择阻断交通、围攻政府机关等非理性的方式,强烈地向社会传递着农民信“访”不信“法”的信息。成为“农民素质低”,反对实行村民自治的理由之一。本人试从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实践简要分析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议。

我国村民自治 ,实际上涉及到以下自治。 即社区自治;公共事务领域的村民自治即属于此范畴。私人自治;指的是私人在其私域内享有并行使其主权。社员自治;实行社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在我国社会变迁巨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下, 村民自治制度还权于民,重构了农村基本的权力结构,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却只是一份文件而已。 基于国情和历史因素,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来说严重滞后,在经济自由和表面上主体平等的背后,绝对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资源浪费严重、贫富差距明显、社会不公等等 。基于三农问题的紧迫性 , 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运动正蓬勃兴起,试图将农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三农问题得到中央高度重视 ,也注意到背后权力的膨胀倾向以及它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更是我们关心民生、实现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基层民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

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

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宪法第111条第1款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基层群众性自治是非政权型的,即非国家性质的自治,而是一种社会自治。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基层性。

第二:独立性。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在组织上具有独立性。 第三: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居(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尽管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可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不得干预依法应属于居(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

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构筑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平台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民主化与法治化,建立宪政民主政体,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解决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知识点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知识点

1

2

3、处理民族关系三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下,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统一。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8、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编辑丨子愚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最终确立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制度规定,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也是为宪法所规定的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调整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平等、促进民族繁荣的重要制度设计。这一制度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这一制度的设置,既考虑了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方性事务的权利,又考虑到必须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保障。

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之所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纵观历史,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历来不得人心。“大一统”始终是中华各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

村民自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村民自治的产生及发展

摘要:村民自治是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基层自治是我国政治民主化道路上的一大探索和进步。然而,农村“两委”关系问题成为村民自治后选举时期乡村治理中的一个凸显的现实问题。新生的村民自治权和一贯的党组织领导权在农村事务的公共领域产生了摩擦与冲突。本文采用了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村民自治治理模式下的“两委”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导致“两委”矛盾的主要原因,即权力来源不同、权力结构的变化和制度性规定、政策设计的不合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次要因素。理顺“两委”关系的关键在于解决矛盾的主要原因。通过两票制的选举模式综合权力来源的交叉,并严格规范村党支部的领导权利范围,不能干涉村委会工作。主要措施在实行的同时辅以其他相应措施,使“两委”关系的发展进入合理化轨道。

关键词:村委会,村党支部,权力来源,制度性规定,两票制

正文:

一、村民自治的产生

(一)、产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我国自鸦片战争被打开国门后,在革命救国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经过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证明社会主义能救中国。我国1949年10月1日建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封建社会被压迫在最底层的人民翻身成了新中国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