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历史背景资料”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课题

授课 圆明园的毁灭 课型 讲读课文 2课时 时间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郊”等12个生字。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教学 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教学 难点 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掌握“毁教学 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用雨果的话引入本课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13、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及毁灭的过程。

(3)能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

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学习难点:

通过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21

教学目标: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估量、销毁、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难点: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教学PPT、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圆明园被毁的音视频。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看圆明园废墟图片,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图片(1张),猜一下这是哪里。(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 生:圆明园。

师:对,这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可一百多多年前它却是这个样子的(出示复原图)两张图,你分别看到了什么?

师:为什么曾经的美丽化成了现在的一片废墟呢

生: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

师: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跟着写课题)(出示课题PPT)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中的“毁灭”可不是这样读的,一座美丽的园林毁灭了,应该读得低沉缓慢,师示范(生再读)

一、预习过关检查 出示生字)

sǔn huáng lóng tī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为商行提供资金支持的需要 4.统一金融监管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初步形成 产生:17世纪后半期

制度形成:在19世纪初期。

大概经历257年时间:(瑞典银行 165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年)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1.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演变而来-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而成-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瑞典银行

1656年成立,最初是私营银行;

1668年改组为国家银行,但此时仍有多家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 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完成了向央行转变的关键一步 英格兰银行

成立于1694年,确定为国家银行。是现代银行的“鼻祖”。

拥有两项特权:一是贷款给政府;二是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发行等值银行券 1833 年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 1844 年通过《皮尔条例》,确立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

《皮尔条例》:源于银行主义与通货主义之争,通货主义认为银行券的发行必须要有贵金属作保证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为商行提供资金支持的需要 4.统一金融监管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初步形成 产生:17世纪后半期

制度形成:在19世纪初期。

大概经历257年时间:(瑞典银行 165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年) 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

1.由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演变而来-瑞典银行,英格兰银行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而成-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瑞典银行

1656年成立,最初是私营银行;

1668年改组为国家银行,但此时仍有多家银行拥有货币发行权; 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完成了向央行转变的关键一步 英格兰银行

成立于1694年,确定为国家银行。是现代银行的“鼻祖”。

拥有两项特权:一是贷款给政府;二是以政府债券作抵押,发行等值银行券 1833 年规定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 1844 年通过《皮尔条例》,确立了英格兰银行作为货币发行银行的地位。

《皮尔条例》:源于银行主义与通货主义之争,通货主义认为银行券的发行必须要有贵金属作保证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共同探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爱国行为。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

二、文王作《周易》的历史背景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二、文王作《周易》的历史背景

《周易》是文王在总结商周时期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把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人物等,以象立意,用符号和文字隐喻周人的政治纲领,寄托他的政治主张。同时透过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哲理。所以,欲读懂《周易》,先要了解文王作《易》的初衷和时代背景。

周文王姬姓,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在位五十年,死后周人谥西伯为文王。

周族九世至太王古公亶父时期,由于受外族部落侵扰,被迫迁徙到了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陕西扶风县)。周族至晚在武丁时期已经接受过商王朝授予的官爵。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令周侯”(《甲》436)的记载。

文王的父亲季历继位后,秉承古公遗道,发展农业,推行仁义,“诸侯皆向之”。在加强与商的政治联系的同时,利用侵伐,扩张实力,使周族成为商朝后期的一个强大部族。商王文丁(太丁)忧患不断强大的周族威胁,伺机杀死了季历。《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十一年(公元前1114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

《史记·周本纪》载:“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继位后,周族在治国兴邦的国策中,又多了一项重要使命——戡商复仇。他在位50年,(约前1105年—约前1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1课

圆明园的毁灭

【设计说明】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上第七组“勿忘国耻”专题的开篇课文,课文记载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笔墨之间饱含着浓浓的痛惜、悲愤之情。本课设计紧扣文章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展开,努力体现“着意精神,着力语言”的理念,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第三学段学生语言的感悟品析能力、阅读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根据文本的特点,作者要写的是“毁灭”,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为痛惜的感情增加了具体的内容。而在写“昔日的辉煌”时运用了高度概括的词语和叙述性的语言进行介绍,用多个“有”进行连接,语言简洁、严密,并没有通过形象的语言进行铺陈描写,这与一般的写景文章有很大的区别,正与本文作者要抒发的悲愤、痛惜的情感相辅相成。因此,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着力通过朗读感受、语段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用概括的叙述性语言表达对凸显文章情感的效果,感受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读句想象的方法理解“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不可估量、”等词语。

2.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