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考试题型
“大学思修考试题型”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学思修考试题型”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思修考试题型”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思修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范围
说明:所使用教材为2010年修订版
题型:
一、判断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辨析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三、材料分析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
复习范围:
绪论
P12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16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第一章
P22-23 信念的含义和特征
P24-26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P32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第二章
P40-42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P47-49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P49-52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P64 人的本质
P66-68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P70-71 几种错误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 P76-78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P82-83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第四章
P95-99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P99-100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P101-10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103-10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P11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P112 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P116-117 个人道德修养
思修03 思修考试题库(选择题)
思修题(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C )。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 培养优良学风 C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C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A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A )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5. 2006年3月4日,( A )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6.学习和实践
思修考试题库1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C )。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 培养优良学风 C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C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A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A )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5. 2006年3月4日,( A )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6.学习和实践( D )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思修情景模拟考试题
1.某日深夜,男青年杨某尾随下夜班的青年女工王某至无人处,拦住王某,拔出尖刀,逼迫王某与其发生性关系。王某开始假装顺从,乘杨某思想放松,忙于解衣时,从他身上拔出尖刀,将杨某刺死。 问题: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答:是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无限防卫权 2.被告人王兆利,男,20岁,民兵班长。某日清晨,被告人用小口径步枪压上子弹打鸟时,因鸟飞走,枪膛内的子弹未退出就放在家中。傍晚,王的同学黄寅来玩,被告说:“我有小口径步枪,我们去打鸟玩。”随即到房内拿枪,转身时无意扣动扳机。经检查,黄的伤势属重伤。试用犯罪构成的原理分析: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被告达到法定年龄,精神正常。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被告侵犯了他人的健康权利。 3.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等。被告实施了扣动扳机的行为
思修主要大题题型
一. 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 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需要改变以往依赖父母的生活习惯,多参
加社会活动,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需要有自主,勤奋,严谨,创新,求实的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精神。
3. 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二.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有什么意义?
1. 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守法、维护法律权威和严格实施法律。
2. 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3. 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三. 怎样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和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2.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描绘,而是
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的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
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四. 怎样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两者相互依存,
思修考试题库(单选题)
思修题(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C )。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 培养优良学风 C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C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A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A )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5. 2006年3月4日,( A )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6.学习和实践( D
思修考试题库(单选题)
思修题(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C )。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 培养优良学风 C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C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A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A )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5. 2006年3月4日,( A )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6.学习和实践( D
思修考试题库(单选题)
思修题(一)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1.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C )。 A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B 培养优良学风 C 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D培养自信心。
2.创新学习是一种以( C )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奇思异想 B瞬间顿悟 C求真务实 D求新求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培养( A )的优良学风。
A求实 B一丝不苟 C勤奋 D敢为人先 4.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必须做到( A ) A 勤奋 B 严谨 C 求实 D 创新
5. 2006年3月4日,( A )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坚持做到“八荣八耻”。 A胡锦涛 B江泽民 C温家宝 D李长春
6.学习和实践( D
大学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通用)
1. 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都有变化的大学中首先要认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也要独立: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实力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树立远大的理想。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这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意义:(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
武汉大学思修历届试题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试卷(A)
一、辨析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你同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点吗?为什么?
2、有人说“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丑恶的,我追求美好理想,但我鄙视丑恶现实”,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 论及个人与集体,有人主张“个人是目的,集体是手段”,有人主张“集体是目的,个人是手段”,有人主张“集体和个人互为目的和手段”,你主张什么观点?为什么?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据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出现一种倾向:即比较重视未来职业的经济待遇,有同学甚至提出月薪不达到3000元以上的单位不予考虑。这样,一些国家重点建设单位比如国防、军工和重要国有企业就出现没有毕业生愿意去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如果是你,你将会作何选择?
2、2002年6月,北京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学校电视台主持人、学生干部弓琳,一位刚入党两年的新党员,为某网络企业担任形象代言人获得12575元的收入,她将这一笔对她来说无疑是巨额的收入作为党费上交,她说,“这是我的第一笔收入,我认为真的很珍贵,因此一定要把它交给党,这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