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讨论在贯彻 双百 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 教训。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双百 方针的提出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 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双百 方针的提出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双百 方针的提出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争 论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 1956年,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 的报告。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双百 方针的提出1、背景2、提出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 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 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 叫百花
第二十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1.背景(1)社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义建设道路(必 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必要性 (2)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 矛盾 (3)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知识分子的 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过程”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 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 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 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 “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 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 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 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 “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 个
毛泽东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浅谈毛泽东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摘要]: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在初期得到发展、完善,但在提出一年之后即在实际的贯彻中遭受挫折和扭曲,几乎名存实亡。
[关键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时代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a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0018-01
新中国诞生后,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科技文化工作者渐奢社会主义强国的积极性,为发展科技,繁荣文化艺术创造必要的条件,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此“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借鉴作用。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完善
随着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毛泽东希望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而反过来看文艺界的现状,在连续几次发起规模很大的批判唯心论的运动之后,又提出胡风一案。反“胡风反革命集团”以后,有的部门对待知识分子出现了明显的“左”的偏向。毛泽东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不要讳言‘ 左’ 的偏向”,“要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正是在文化艺术界的这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作者:韩丹华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06期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交相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现象;原因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历史中,璀璨的明珠不止一颗,但是其中最熠熠生辉的当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现象。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错综交杂,才能形成当时文化大激荡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一、政治层面的原因
政治影响文化的发展,而文化也是对政治现象的反映。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思想文明的大碰撞大进步,都离不开政治的风云变幻,例如社会的大变革等,而这些又给思想文化的孕
毛泽东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浅谈毛泽东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摘要]: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在初期得到发展、完善,但在提出一年之后即在实际的贯彻中遭受挫折和扭曲,几乎名存实亡。
[关键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毛泽东时代 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a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0018-01
新中国诞生后,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广大科技文化工作者渐奢社会主义强国的积极性,为发展科技,繁荣文化艺术创造必要的条件,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此“双百方针”成为新中国科学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和谐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借鉴作用。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完善
随着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毛泽东希望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而反过来看文艺界的现状,在连续几次发起规模很大的批判唯心论的运动之后,又提出胡风一案。反“胡风反革命集团”以后,有的部门对待知识分子出现了明显的“左”的偏向。毛泽东明确指出了这一点“不要讳言‘ 左’ 的偏向”,“要采取措施加以克服”。
正是在文化艺术界的这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同步学案
新县高中2013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26)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同步学案(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引领 课标 重点 难点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双百”方针及其贯彻中的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原因。 【问题思考】 1.“双百”方针的内涵是什么?
2.“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曲折的原因有哪些?
3.“文革”结束后,出现“文艺的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1.材料 下图是毛泽东题写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怀仁堂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中共中央确定的这个方针作了全面阐述。
问题 “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2.问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不同?
3.材料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
精选-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文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他思想中的() A.礼B.仁
C.中庸D.德治
2.“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A.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B.主张节俭的墨家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D.“无为而治”的道家
3.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B.孟子
C.董仲舒D.朱熹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
C.墨子D.荀子
5.[2019·北京东城区联考]“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论语》B.《道德经》
C.《墨子》D.《韩非子》
6.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A.主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上)
[ 作者:吴勇 | 来源:燎原工作室 | 点击数: 10 |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4日 | 字体大小:
小 大 ]
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
“李”同音;“聃”和“耳”同义)。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曾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
十一)),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
南辛镇)人,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
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
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战国时期邹国人,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篇一: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记住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一、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儒、道、法、墨、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除去小说家,则称“九流”)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形成的原因:
① 经济: ② 政治: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 阶级关系:“阶层活跃,受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④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发展到“,私学的兴起。 ⑤ 根本原因:井田制的崩溃或者说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变革有哪些表现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儒家:孟子:
(1)核心思想(政治观点):仁政
(2)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为此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3)哲学思想(伦理观)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 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
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与探究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山东物宝天华,人杰发灵,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其中圣人指谁,其教育思想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
学习过程二:自我探究: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时期,为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自由和活跃的局面?
学习过程三:合作探究:合作填写百家争鸣表
试试牛刀:
1. 儒家思想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手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为天子而为诸侯,得手诸侯而为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