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导学案及答案
“枣儿导学案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枣儿导学案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枣儿导学案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枣儿导学案
15.《枣儿》导学案 设计:老骥伏枥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学习重点:
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自主预习案: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biǎn) 掸去(dǎn) 囫囵(hú lún) 咀嚼(ji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形容特别有滋味 踌躇:犹豫不决
蹑手蹑脚: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蓦然 踌躇 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 孙鸿,体裁是 戏剧 课内探究案: 一、理解探究我能行
1、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老人留着这些枣为了给自己的儿子吃 2、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孩子怀揣枣是为了给自己的爸爸吃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孔乙己导学案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一、预习与交流
1.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荤.菜() 羼.水()
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分辩:
格局: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大抵:
附和:格局:
阔绰:污人清白:
绽出:君子固穷:
间或:颓唐:
营生: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之导教案
11、过秦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 指出秦的过错 ,“过”是指出过失 。“论”是一种史
论(议论)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及答案
《列夫托尔斯泰》师生共用导学案 执笔:徐春红 备课时间:2015、3、15 学习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知识链接】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 鬈发( ) 禁锢 ( )
颔首低眉( ) 锃亮( ) 广袤( )无垠( )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禁锢: 轩昂: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
《雷雨》分层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语文《雷雨》分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知识,品味个性化语言。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以“雷雨”为题的象征意义,并把握《雷雨》的主题。 学习的重点、难点:
1、了解话剧的特点,品味个性化语言和戏剧冲突。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戏剧的知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前预习
1、知人论世
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
《过秦论》导学案及答案(教师)
高中语文必修三之导教案
11、过秦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二、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在预习的基础上,利用自习课,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教材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和辅助用书,通过网络等手段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
2、本学案采用两次批阅的方式进行检查,在教师批阅过程中没有做标记的试题表示本试题错误,需要修改,要求同学们在课堂展示中将正确的答案用其它颜色的笔在本题处更改过来。对不及时更改的同学,按所在小组每次扣0.5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A) 题解:
本文是史论。“过秦”意思是 指出秦的过错 ,“过”是指出过失 。“论”是一种史
论(议论) 文体,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
逍遥游导学案及答案
收获与感悟 《逍遥游》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生平和写作背景。 2.学会自主疏通文意,总结重点实、虚词。 3.揣摩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 (《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 南冥( ) 抟( ) 坳堂( ) 夭阏( ) .......蜩鸠( ) 決起而飞( ) 抢榆枋( ) 舂米( ) 晦朔( ) ....... 蟪蛄( ) 椿树( ) 斥鴳( ) 翱翔( ) 蓬蒿( ) ......... 知效一官( ) 数数然 ( )泠然( ) 恶乎待哉( ) ......四、整体感知 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作者根
《宇宙的未来》导学案及答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高二( )班 姓名:
罗田县育英高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宇宙的未来》导学案
学生用时:80分钟 共4页 2013-4-9
编写人:刘继伟 审核:高二语文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使用说明】
1、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2、本文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涉及的科学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学中要参考“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部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宇宙学。1963年,霍金经诊断得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引起肌肉萎缩,导致瘫痪;说话会越来越困难,直至完全丧失语言能力;患者通常因并发肺炎或窒息而死亡。不过,患者的思维能力包括记忆能力不受影响。医生告诉霍金他最多只能活两年。在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失望和沮丧后,霍金又开始了他的宇宙学研究。霍金后来在相对论、“大爆炸”和黑洞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霍金1988年出版的宇宙学著作《
《纪念白求恩》导学案及答案
六 纪念白求恩
一、目标导学
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2.体会对比的作用。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派遣( ) 以身殉职( ) 狭隘( ) 热忱 ( ) ....纯粹( ) 拈轻怕重( ) 鄙薄( ) 晋察冀( ) ....(2)解释下列词语。
以身殉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轻怕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木不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漠不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异思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段的重点句。
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描绘音乐的语言技巧,学习通感、衬托等表现手法。 2.体会由琵琶女的遭遇引出的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3.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2.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