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 供给与供给量有什么区别?
(一)供给 供给的定义 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供给的表示: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供给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它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函数:假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商品的价格具有无限的分割性,并把商品的价格视为自变量,把供给量作为依变量,则S=f (p )即为供给函数。
(二)供给规律 供给规律的含义 当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供给曲线的特例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含义供给量是指某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时,厂商提供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生产能力的扩大或缩小,称之为供给量的变动,它表现为沿供给曲线变动。
供给是在一系列价格水平时的一组产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如技术进步、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等,称之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
用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供给增加或减少。
在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增
高级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
消费者理性偏好公理与性质假定的内容及涵义 (基于理性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存在性定理证明 显示性偏好理论及其运用
瓦尔拉斯需求函数和希克斯需求函数推导 对偶性原理证明
各类需求弹性计算及相互关系
利用斯拉茨基方程分析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消费者福利变化分析(消费者剩余、等价变化、补偿变化)
生产集的定义及主要性质假定
利用替代弹性判定几种典型生产函数的关系 技术进步测定思路(产出增值率分解) 欧拉方程与克拉克分配定理的涵义与解读 利润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边际条件和应用边界 成本函数性质与利润函数性质 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供给函数求解
简单彩票、复合彩票、货币彩票及彩票空间的独立性公理的形式化描述 利用效用函数刻画经济主体风险态度(确定性等价、风险溢价) 绝对和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定义与计算 一阶随机占优与二阶随机占优(分布比较) 保险需求理论的基本框架 资产组合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类价格歧视的存在条件与基本特征 单个竞争性市场局部均衡分析
简述经济理论建立市场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分析框架时,所采用的分层处理结构 纯交换经济一般均衡基本分析框架及其例解
利用艾奇沃斯盒状图说明2×2分配模型中的均衡实现过程
简述一般均衡分析中三类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知识点总结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一、简释下列基本概念:
1.稀缺 2.自由物品 3.经济物品 3.机会成本 4.生产可能性边界 5.自给经济 6.计划经济 7.市场经济 8.混合经济 9.微观经济学 10.宏观经济学 11.实证分析 12.规范分析 13.存量 14.流量 15.局部均衡 16.一般均衡 17.理性人 18.内生变量 19.外生变量。
二、单选题:
1.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能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产出水平
3.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篇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1.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2.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 图文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经济学的形成
1. 稀缺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经济社会的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欲望的无限性,派生出“稀缺法则”。 2. 稀缺与选择,选择与机会成本
面对“稀缺”,人们必须进行权衡、作出取舍,形成所谓“得失”,“失”之于“得”、“舍”之于“取”即为“代价”,此“代价”的经济学概念即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选择的成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也反映了机会成本的存在性。 3. 机会成本与经济问题 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换言之,对“取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美国和日本工人每人每年可以生产4辆汽车。一个美国工人每年可以生产10吨粮食。而一个日本工人每年可以生产5吨粮食。为了简化起见,假设每个国家有1亿工人。
A.根据这种情况,做出类似于(教材)图3—1(a)幅的表格。
答: 表3—1 美国工人和日本工人的机会成本 1 个工人生产1 辆(吨)物品的时1 亿工人1 年的产量(亿吨/亿 间(年) 辆) 粮食 汽车 粮食 汽车 美国 1/10 1/4 10 4 日本 1/5 1/4 5 4 B.画出美国和日本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
C.对美国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对日本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生产粮食呢?把这种信息填入类似于(教材)表3—1的表中。
答:对美国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4 辆汽车。对日本来说,1 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1.25 吨粮食;1 吨粮食的机会成本是0.8 辆汽车。如表3—2 所示。 表3—2 汽车和粮食的机会成本 1 辆(吨)的机会成本 汽车(根据放弃的粮食)(吨) 粮食(根据放弃的汽车)(辆) 美国 2.5 0.4 日本 1.25 0.8 D.哪个国家在
微观经济学 习题(一)
1、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表明了()
A 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
B 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C 既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D 既不是个人愿望的最大限度又不是是个人愿望的最小限度;
2、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 替代效应的作用;
B 收入效应的作用
C 上述两种效用同时发生作用;
D 上述均不正确
3、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时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我们可以预料()
A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
B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
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
D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产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4、若需求曲线是正双曲线,则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引起买者在商品上的总花费()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上述具有可能
5、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富有弹性;
B 具有单元弹性;
C 缺乏弹性;
D 其弹性不能确定
6、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决定按销售量向卖者征税,假如政府希望税收负担全部落在买者身上,并尽可能不影响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