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教学反思
“《阁夜》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阁夜》教学反思”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阁夜》教学反思”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阁夜》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阁夜》教学反思
作者:邵伟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8期
【摘 要】目前很多的语文老师对诗歌的教学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上,不注重诗歌内在情感寓意。本文以一诗句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这几个方面讲述了诗歌的教学及易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杜甫 诗歌 教学活动
对“诗歌教学”这一教学活动,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层面上。无疑,这种对中学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是仅仅只着眼于对诗歌语言和知识层面的一种狭窄认识。确实,诗歌的字词或是诗歌的内容,我们不可忽视,我们对名篇名作也需要诵读、识记,但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多地还应是关注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应更注重诗歌的涵咏功能。杜甫《阁夜》一诗是我今年讲的一堂观摩课,课后反思,颇有心得。 一、关于教学设计
本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亦是千古名篇。这首诗具有意境沉郁、感情丰富、内容容量大、层次错落有致等特点,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破解“两难”,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抓住了以
《阁夜》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阁夜》教学反思
作者:邵伟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8期
【摘 要】目前很多的语文老师对诗歌的教学只停留在识记层面上,不注重诗歌内在情感寓意。本文以一诗句为例,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这几个方面讲述了诗歌的教学及易达到的效果。
【关键词】杜甫 诗歌 教学活动
对“诗歌教学”这一教学活动,不少老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层面上。无疑,这种对中学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是仅仅只着眼于对诗歌语言和知识层面的一种狭窄认识。确实,诗歌的字词或是诗歌的内容,我们不可忽视,我们对名篇名作也需要诵读、识记,但是,在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更多地还应是关注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应更注重诗歌的涵咏功能。杜甫《阁夜》一诗是我今年讲的一堂观摩课,课后反思,颇有心得。 一、关于教学设计
本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亦是千古名篇。这首诗具有意境沉郁、感情丰富、内容容量大、层次错落有致等特点,教和学都有一定的难度。如何破解“两难”,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抓住了以
《阁夜》导学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高二YW—2012—02—03
1 《阁夜》导学案
黔西南州同源中学高二语文 制作人:孙章虎 审核人:语文组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法指导】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
《阁夜》导学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高二YW—2012—02—03
1 《阁夜》导学案
黔西南州同源中学高二语文 制作人:孙章虎 审核人:语文组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名:
【学习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3、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学法指导】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知识链接】 1、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整个社会还很动荡,巴蜀地区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
《阁夜》导学案
《阁夜》导学案
主备人:张新颖 审定人:高二语文组 备课时间:3月17日 授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①提高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② 理解诗人的情怀,领悟诗词的意蕴
③学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学习重点: ①提高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②理解诗人的情怀,领悟诗词的意蕴
2、学习难点:学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三、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
“阁夜”,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 夜 书 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
阁夜教学设计2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 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 教学目的确立
、 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 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 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 教法选择
、 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 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
杜甫《登岳阳楼》《阁夜》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
阁夜教学设计2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阁夜》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选修阶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对于大诗人杜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杜甫的形象重叠在学生的阅读经验里,形成了“套板”,常规的介绍不易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快餐阅读时代,常见有理解不深不细的流弊,这对于古典诗歌阅读来讲可能会抓不住文章的精髓,对文学精品来讲无异于暴殄天珍。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涵泳功夫。 二、 文本分析
本诗归属“因声求气”单元,编者意图通过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回诗人的情感世界。本诗创作于杜甫晚年夔府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至善。诗人在本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自会发现他博大心灵的一声叹息:杜甫诗歌中罕见的无奈之情。 三、 教学目的确立
、 文本层面。通过朗读,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 、 文心层面。通过品味,沟通诗人,走回诗人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 、 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经典,探寻诗歌原型,能做到溯源明流。 四、 教法选择
、 用好常规武器,突出“三读”:诵读以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细读以发现文本密码,独辟阅读蹊径;赏读以把脉诗人心境,提高阅读能力。
、 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 夜 书 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