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战争观念述论

“先秦时期战争观念述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先秦时期战争观念述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先秦时期战争观念述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先秦时期的战争观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先秦时期的战争观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古代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其中就包括先秦时代光彩夺目的军事文化。先秦时代留下的多种兵书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兵书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状况。同时, 字里行间还透露着古代战争观念的变化和演进的信息, 十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讨。

先秦战争观大约经历了四种形态: 天命战争观、民本战争观、功利战争观和战争观的初步融合。天命战争观盛行于三代, 衰落于春秋。民本战争观形成于春秋; 春秋以后, 为一些思想家们所继承和发展, 更多地成为一种现实战争的批判理论。功利战争观起源很早, 但其取下面罩, 大张旗鼓地登上战争舞台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战国后期, 出现了战争观初步融合趋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部落间的战争,人们对军事问题也开始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夏王朝正式建立奴隶制国家,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军队成为国家机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周时已有师、旅、卒、两、伍等编制,青铜兵器广泛应用于军事。著名的战争有甘之战、鸣条之战、牧野之战、周公东征等,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

先秦时期“君子”含义的发展变化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先秦时期“君子”含义的发展变化

作者:刘敏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君子”在周初泛指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统治阶层人物,其代表的具体身份和含义是依赖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中,《尚书》中“君子”一词尚不包含任何的道德因素,专指具有一定社会身份地位的统治阶层人物而言,是“君子”一词含义的最初来源。 关键词:君子;统治阶层;道德含义 一、《尚书》中的“君子”形象

《尚书》是我国流传至今历史最为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以记言为主兼有记事,是研究春秋以前各君王言论及事迹的主要著作,属于上层统治阶级内的文献汇编。最早对“君子”一词有文献记载的是《尚书》,共3次,且“君子”一词都在《周书》中出现。

其一,《酒诰》载:“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1]《史记·卫世家》记载,周公旦因担心卫康叔年幼会沉迷于饮酒作乐,于是告诫他纣之所以亡国的原因,就在于过分沉迷饮酒。这就是周公策命《酒诰》的原因,用以教育和劝谏卫康叔。其二,《召诰》记载:“予小臣敢以王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

从1932年3月成立的伪满洲国,到1937年成立的"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还有在北平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1938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再到1940年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的伪国民政府……我们痛心疾首地发现,在这些伪政权"治理"下,在伪军的枪口下,大量的金钱、粮食、矿产被源源不绝地运往日本,抗日武装被反复"扫荡""清乡",中国百姓被血腥屠杀……

而由于日本不解决伪军给养,靠伪政府自筹。所以伪军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待遇和士气。因为为解决前线作战兵力不足的现象,日本本来希望利用当地现有的兵员维持统治,招募当地人来负责占领区治安。根据日本占领区的傀儡政权的管辖范围,设立如"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等各种武装,各傀儡政权没有相互干预伪军活动的权利,但日本军官有权随时调遣任意地区的伪军。

1938年时,伪军在中国的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其实刚开始,

先秦时期青铜器纹饰种类、演变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青铜器纹饰种类、演变(先秦时期)

一、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主要有饕餮纹(或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羽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牛、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牛、羊、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火纹、人物画像等。

二、纹饰的演变和意义 1.饕餮纹的演变及意义

青铜纹饰最具代表的纹饰演变体现在饕餮这一形象上。

饕餮是一种非常狰狞的兽形头像,从生物学角度很难分辨其原型。《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今人有说饕餮是龙的第五子,有说是变形的兽面,有说是蚩尤战黄帝的胜利标志,有说是怪人……对其没有统一的定义。

从汉字的结构看,饕餮两字都有“食”这个意符,图形纹饰犹如张开的大口,在商、周时期的鼎中,饕餮是最主要的纹饰。饕餮纹主要出现在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食器上。

饕餮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饕餮纹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纹饰部位,图案是平面的,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早期没有云雷纹填充

先秦两汉时期量词的运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摘要:汉语中量词的存在,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一大优点。汉语量词的萌芽期是在先秦时代,两汉时期则是量词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研究先秦两汉时期中出现的量词,不仅有利于对先秦两汉量词断代史的研究,而且对于探讨汉语量词系统的产生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通过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对先秦两汉时代的量词进行研究,探讨先秦两汉时期量词的应用。

关键词:量词 先秦两汉 量词的应用 汉语体系的一大特色就是量词丰富,量词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类别[1],但是强大的量词系统并非本来就有的,需要通过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来进行语法化。 一、量词概况

量词是表示物体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也称单位词[2]。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词汇中就包括量词,它是从实词的名词、动词以及少数的形容词虚化而来。从称量物体和动作数量的角度,量词可以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量词的作用是使语意表达更加生动、准确和鲜明,其独特的语法和形象功能是其他词类无法相比的。在整个汉语词类体系中量词是独立的一类,它的发展经历了无、萌芽、繁盛、成熟和完善五个阶段,其中先秦两汉时期属于量词的萌芽阶段。

量词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仅仅是量词的萌芽阶段,所以数量很少。先秦时期属于量词发展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中国教育的历史甚为久远,其起源可推溯至数百 万年前的远古洪荒时代。在距今约五千年前的三 皇五帝时期,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了较为完备的 教育形式,而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异常活跃。 此一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生产教育、生活 教育、军事教育、民俗教育与宗教教育等几个方 面,而教育活动的内容也是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 展开的。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古籍中最早有关学校的记载,是《周礼》等儒典中所说的 出现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五帝时代的“成均”,例如, 《周礼·春官宗伯》中便讲道:“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 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 教焉。”。“成均”的本义是指经过修整的、平坦的、宽 阔的场地。东汉大儒郑玄解释说:“均,调也。乐师主调 其音。”由此可见,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虞舜时期,已 设有专门的学官来管理教育,主要有三大类:一为“司 徒”,由契负责主持“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 恭、子孝;二为“秩宗”,由伯夷负责主持“三礼”,即 祀天神、享人鬼、祭地祗;三为“典乐”,由夔负责掌管 乐教。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二节:夏、商、西周教育概况大约从公元前2

第0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0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构建体系]

知识点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王位世袭制产生(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传承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知识点二:商朝政治制度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制度:

⑴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控制支配着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①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方国管辖的地区

⑵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①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②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③地方:封侯、伯。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

(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神权: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知识点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拓展延伸】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这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

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1)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作品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一、《毕业歌》

歌词: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田汉词、聂耳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生活道路坎坷,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喜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毕业歌》随着影片公映,旋即成为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救亡的进行曲。许多青年高唱《毕业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二、《义勇军进行曲》

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后伴随着全国救亡运动的热潮,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

秦汉时期汉中民众的经济观念及其形成原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民众的经济观念因素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子。考察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民众的经济意识与观念,其外化的经济观念具有较典型的不图奋力进取而小富即安的农业经济观念色彩。究其原因,此时期汉中农业自然条件优越,但工矿业资源相对贫乏,以及地理的相对隔绝,是其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外部人为负面因素的严重制约,如秦汉时期重耕战、抑商政策与混乱的货币政策、其它区域商人的

20 09年 1月 1

第2 7卷第 4期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J ra o ani nvrt o Tcnl ySc l c ne) o nl f hax U i sy f eho g(oi i cs u S e i o aS e

N v2 0 o .0 9 V0 . 7 No 4 12 .

秦汉时期汉中民众的经济观念及其形成原因徐志斌(陕西理工学院历史文化系,陕西汉中 73o ) 2O0

[摘要]民众的经济观念因素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子。考察秦汉时期汉中地区民众的经 济意识与观念,外化的经济观念具有较典型的不图奋力进取而小富即安的农业经济观念色彩。究其其原因,时期汉中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工矿业资源相对贫乏,此但以及地理的相对隔绝,是其客观因素。但

更重要的是受到外部人为负面

隋唐河南佛教述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4-12-14
【bwwdw.com - 博文网】

第15卷第3期           华 北 水 利 水 电 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            Vol.15No.3隋唐河南佛教述论

程有为

摘 要: 河南地区是中国古代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洛阳,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

播和发展,至隋唐时代臻于极盛。本文先就建寺、度僧尼、凿窟造像、佛事活动诸方面阐述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的盛况,又从佛经翻译和佛学著述讲论、佛教宗派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佛教东传朝鲜、日本等方面论述了隋唐时代河南佛教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了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 隋唐 河南 佛教 研究

  佛教在东汉时代传入河南地区,经过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传播和发展,到隋唐时期臻于极盛。本文拟简述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兴盛的状况,分析其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并说明它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当之处,敬请教正。

一、隋唐时期河南地区佛教的兴盛

隋唐时期的绝大多数皇帝都佞佛。继北周武帝灭佛之后,隋文帝采取种种措施复兴佛教,隋炀帝继承了这一政策。唐代基本上对儒道佛“三教”兼容并蓄,由于李姓当皇帝,自以为是道家李耳(老子)的后裔,因此在名义上将道教摆在佛教之前。但唐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