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合读本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合读本”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合读本”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合读本”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旅 游 学 刊 TOURISM TRIBUNE
第 19 卷 2004 年第 4 期 双月刊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杨丽霞 ,喻学才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6)
男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规
划。
[ 摘 要]本文通过对 1994 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
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
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 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
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保护; 利用
[ 中图分类号]F59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 - 5006 (2004) 04 - 0085 - 07
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 1972 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 的 ,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之后不断发展 ,又引入文化景观和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与之并立。本文所指
的文化遗产 ,为研究需要把 3 者均包含在内 ,统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
化遗产
文化遗产论文 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文化遗产论文 文化遗产保护论文
浅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
摘 要: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越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就越显重要。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 规划 建设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名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她们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中继续发光,正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
一个城市失去了个性就失去了魅力,城市的个性并非是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而是由历史、文化合成的。然而,纵观当今祖国大地,城市中泛滥的浅薄、粗俗、烦躁和功利,使得众多的城市失去了记忆。 著名城市规划师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每一幢年代久远的建筑,都是一件记忆历史的遗存,它们见证了尘世沧桑,历史和民族的沉淀使之产生引力,发散魅力。然而越来越多的旧街老巷,还有散发着传统气息的老房子,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而迅速灰飞匿迹,在高楼林立、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中的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平衡”
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传承与引进之间的平衡 保护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平衡
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其大者,可分为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两方面,即:以“价值置换”、“反求诸己”和腐朽“神奇”为思维特征的“内平衡”模式和以“谗嫉毁谤”、“杀尽不平方太平”为行为特征的“外平衡”模式。系统揭示这一文化现象,对于正确认识本民族文化之优劣短长,可提供客观而诚实的依据。
失衡而衡之,本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常见现象。然而,当这种常见现象被积淀成某种哲学理论,并且这种理论已成为人们信守不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时,历史的面貌,与其说决定于其他具体原因,还不如说塑造于某种被普遍遵行的模式更为确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模式更多地体现为均衡内心世界的“内平衡”心理和失却“内平衡”后而产生的“外平衡”行为。
寻求“内平衡”的思维模式引起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很多。究其要者,无非三点:一曰经济状况,二曰政治地位,三曰文化冲突。孔孟老庄以及慧远慧能等,都曾围绕着这三大问题在讲话,尽管说法不同,但最终都各自寻找到了“自觉”且可“觉他”的“内平衡”模式。
与“内平衡”模式通过精神来解决人的心理失衡的做法相反,“外平衡”需
文化遗产保护--科隆大教堂
“世界遗产保护典型案例研究” 开放实验考核要求与规范格式
各位同学:大家好!
根据本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学要求,现对考核事宜规定如下:
一、请在认真查阅20篇(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每人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的文献综述。
二、请在自主选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典型案例的体例与格式要求完成3000——4000字的个案分析。
三、在项目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切身体会,每人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学习总结。 四、请各位同学根据三个附件的内容、格式要求于2012年1月8日之前完成作业,并做好课程汇报PPT进行交流。
五、各位同学完成作业后由各组汇总到项目助理(手机:邮箱:)
附件1:文献综述
“世界遗产保护典型案例研究”文献综述
经管学院 财务管理 专业 姓名_陆丹红_ 学号_1110670045_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模式案列研究 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正确的管理模式
自然又化遭产是全民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也是旅游产业的稀歃资源,既要加肚保护又要进行台理适当的开发利甩:对它的保护与利用是一对矛盾,处理得好可以使之成为人类永久享用的精神食粮.处理不好则含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先我国文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或文化财,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有形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无形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第一章
第一条:公约宗旨
本公约的宗旨如下:
(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尊重有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 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欣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四) 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第二条:定义
在本公约中: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按上述第(一)项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⒈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⒉表演艺术;
⒊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⒋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⒌传统手工艺。
(三) "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 (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于2003年11月3日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同时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附件: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大会于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会议,
参照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书, 尤其是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以及1966年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考虑到1989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书》、2001年的《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2002年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考虑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的内在相互依存关系,
承认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在为各群体之间开展新的对话创造条件的同时,也与不容忍现象一样,使非物
天全县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转化利用研究
浅谈我县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利用
“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
自古以来,文化和旅游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文化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离开了文化,旅游就失去了灵魂。为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县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针对我县文化资源现状,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我县宝贵的文化资源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天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邛崃山脉南段,康巴文化线东端。古为斯榆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即为人类聚居之所。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臵徙县,是昔日“三十六番朝贡出入之地”和“汉番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素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1935年,红军北上进入天全,抒写了一首不朽的史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打通进藏道路,中国人民解放军修筑二郎山公路,一首雄壮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把天全唱遍了大江南北,二郎山精神永载史册。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臵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绚丽多姿的以徙族文化、茶马文化、
土司文化、汉藏佛教文化和红军文化为主体的二郎山文化。留下了城西苦蒿山新石器时期遗址,碉门茶马互市、甘溪坡茶马古道、
文化遗产复习
第一章
一、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其类别
文化遗产的分类:1、有形文化遗产
2、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二、世界遗产有几大类别
1、世界文化遗产 2、世界自然遗产 3、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4、文化景观遗产 5、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文化遗产的特性
(一)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相应的价值,而且可以用来创造价值。 (二)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传承,而且会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变异。 (三)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四)具有公共属性。
(五)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与地域性。 第二章
一、影响文化遗产管理的几种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战略管理理论 3、系统分析方法
二、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体制分析 特点:
(1)形成了条块分割、分级多头管理的管理体系(2)重要文物和风景名胜区的分权化管理 (3)虽然有专业部门管理业务,但易受干扰,引发不同部门间的冲突。 (4)虽然有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但以地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浅析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邵冬梅 B090902023
在这学期的课程中,我学习了非遗保护技术这一对于我的专业最重要一门专业课。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换了许多人,而且上课的内容也形式不一。但所有老师都围绕了关于非遗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掘区保护的主题。作为一名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既然要在期末结束之际交一篇论文,那么我就说说我的家乡(黑龙江)的非遗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随着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突出黑龙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80年以上的传承史,传承谱系清晰,传承人具有代表性,项目处于濒危状况”等标准,最终确定了“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尔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满族萨满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个类别的49个项目。其中,涉及七个少数民族的26个项目,满族8项,鄂伦春族7项、赫哲族5项、蒙古族3项,达尔斡尔族